参加幸福心理学一阶段总结

一、首先说整体感觉,通过此次的学习,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深的觉察,觉察到自己的一些特质:

正面特质:善良(但善良过度容易形成强烈的超我),

负面的特质:有怨恨,有讨好,不灵活,不主动,不太幽默,不点对点的沟通,把一些关系不恰当的投射到其他关系身上。

虽然有正面和负面的特质,但是正面的特质也会有负面的作用,比如善良过度就成了强烈的超我,我想这个也是我有束缚感的一个来源。那么负面的特质的背后也应该有正面的作用,比如怨恨,那我肯定也有感恩。比如讨好,说明我有和谐和沟通的力量。比如不灵活,那我肯定有比较执着的力量。比如不主动,那我有宁静的力量。比如不点对点沟通,那我有合群的力量。以上的特质犹如一个硬币的两面,任何一种特质,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关键看你怎么用。对此我的理解是:第一要适度;第二要分析形势,在什么样情况下用什么特质。

此外以前我读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测出我自己的先天特质为:回顾,和谐,排难,沟通,取悦。这5个特质是最突出的特质,5个特质中,最强的是回顾,最弱的是取悦。

如果根据幸福理论,要幸福,就应该多发挥自己最突出的优势;关于劣势,就限制在不让它影响优势发挥就行。

这一点怎么追求沟通,而不委屈自己,看来我要去上第二阶段的课。

我自己做冰山理论练习的体会,潜意识告诉我要提前沟通,点对点沟通,灵活。

二、此次课程所教练习的感悟

一是练习都改变学员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二是练习链接潜意识,使用到投射技术。

三是练习的基础是现象学,对事物的重新赋予意义。

四是疏泄情绪。

三、关于核对

自己对某件事情有看法,要向外去核对。特别是夫妻之间,如果对对方有看法,需要去核对。

四、关于对部分十二条前提假设的解读

    1.关于12条前提假设。这12条前提假设是不接受反驳的,好比就是1+1=2,如果你非得问这个1怎么来的,那后面的事儿就挺难办。但是我们要想,我们如果想驳倒这12条前提假设其实也很能找出例外,但是要想驳倒它们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用这12条前提假设不就是为了更好的改善关系吗?所以那就不用去打败这12条前提假设。信则灵。

我以前只会拿NLP12个前提假设逐条的去对应解释每一个事,但是这次让我大开眼界的是这12个前提可以综合起来解释某一件事。让你感到烦恼的某一件事情,先用这12个前体假设中的一条对应上心理,让心里面有一个感觉,咯噔一下就好了,要贴着它解释,不能强行解释。然后再用后续的其他理论追上,就能够让我们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再去研究具体的方法。

2.关于灵活的一条: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分最能影响大局。

如何去理解?辛静老师说:人由头脑,身体和心灵组词,主要看个人擅长用哪部分。

有的人头脑是身体最灵活的那个部分,这些人就善于用头脑去认识世界,比如认知和思维,这些人比较容易当上科学家。有的人最灵活的部分是身体,那么这些人他善于用身体去表达,比如小孩子,这些人长大了之后,最容易成为舞蹈运动体育方面的人才。有的人最灵活的部分是心灵,这部分人的情感感受最为灵活,那么这部分人就经常用情感去表达。

其他学员还有其他的解释:比如一个人最灵活的是他的关节;灵活也可以理解为灵魂加活力;灵活本身也就是最大的力量,实力最强和最灵活并不矛盾,实力最强也就是最灵活,比如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最灵活其实就是在分析形势,因为形势在变,然后根据形势再做出相应的对策。

如果我们愿意作为关系里面最灵活的那个部分,我们就是在关系里面最有力量的,也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关系。

由此引发思考:如果家里最灵活的是孩子,那么孩子学习,就会引领家长学习。

在家以外的地方呢?我们在小组里可以变成最灵活的部分,可以影响小组学习。

亲子,子亲,亲密,自我都是一个系统,如果愿意作为最灵活的部分,就可能改变大局。

    3.关于想改变别人

前提假设是:一个人不能改变一个人。

老师的理解是:除非一个人能选择改变。一个人可以改变自己,去影响另一个人,而另一个人改不改变取决于他自己,因为每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这又和另一条前提假设串联上了)

我的理解:在一段关系中,谁痛苦谁改变;如果不够痛苦,那么就不会改变,当承受不了痛苦的时候,就会主动寻求改变;如果主动成为改变的一方,就可能成为最灵活的那一部分,那就有可能影响双方关系,并影响到对方;但是如果只想改变对方,那是一种执念,除非对方选择改变;当对方接受到影响之后,他会根据自己的最佳利益来选择,他可以选择改变或者选择不改变。

    4.我们只是活在由自己的感官所塑造出来的主观世界

老师以现场房间大小为例,认为现场空间大的大概有10名学员举手,认为适中的大概有30名学员举手,剩下的学员认为房间比较狭小。每个人都对这个空间的大小有自己的认识。通过这个例子就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前提假设。

    5.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

老师的解释是: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彼此双方的回应,要看双方是否达成了共同的目标,有效果不是把对方说通了,不是他听我说。效果的定义是两个人沟通的目标有没有达成?而有时达不成,也可能是有效果的。关于对方的定义,我和他都是对方,双方彼此都是对方,效果不是你想要的效果,那只是你想要的效果罢了。

我另外的理解:倾听是良好沟通的前提。你好,我好,大家好是沟通的关键点。

    6.每个人都选择自己最佳利益的选择。

老师的解释:主动选择和被动选择都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被动选择也是自己的选择,并且也选择自己最有压力。吴思在潜规则这本书里面,根据中国历史也总结了这句话。

    7.没有挫败,只有回应信息。

理解:这个地方有一个坑,如果一个人掉进了挫败感,那么他会失落,会自我攻击,看不见回应的信息,不能从人,事,物中提取信息。

老师对此的理解:一个人如果掉进了挫败感中,那么他会失落,可能会自我攻击,不再从事物中提取信息,如果这个人要想提取有效的信息,就要从挫败感中出来才行。因为如果还沉浸在挫败感中,那么眼里就只有挫败,这种感觉就看不到其他的。只有我们不去定义这个挫败感,撕掉挫败感这个标签,那么就不会有挫败感了,就能够看到和提炼出更加客观的信息。

当我们遇到一件烦心事情,如果拿掉挫败感,就有可能,从这种感觉里出来。如果掉入了死循环,沉浸在黑白、对错的信息里,那就很难出来。这个时候自己有可能会攻击自己,有可能攻击他人,还有可能攻击关系。

换位思考能力可以从三个视角来解释,第1个视角,从自己的视角来看。第2个视角,从对方的角度来看。第3个视角,这段关系去向何方?

通过这三个视角可以详细的解释,没有挫败只有回应信息。

当然化为思考的能力建设,可以通过后面的平衡位置感知练习(空椅疗法)来建设。

在任何关系里,只要你出现了不舒服的时候,你就可以立即想到:没有挫败,只有回应信息。如果这样你就能够全面的看待这段关系。

我对此还有一些理解:要发展出心智化和觉察能力。心智化即是通过多角度观察同一个事物,包括换位思考。觉察能力就是觉,知自己当时的情绪是什么,而不做评判,让自己和情绪待一会儿,情绪并无好坏,它只是身体对外界刺激的觉知罢了。同时,如果使用冰山七步法,收回投射法,感知位置平衡法,情绪会稳定得更快。

    8.关于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行为没有效果。

老师对此的解释是冰山理论,在冰山之上是行为,在海平面之下是动机和情绪。后面会讲到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注意不是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通过冰山七步法可以梳理出很多东西,并让我们达到很好的效果。

8.运用十二条前提假设研究自己:我为什么会有讨好的行为?

从NLP十二条前提假设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8)每一个人都选择给自己最佳利益的行为。(在我很小的时候,只有讨好父母才能够生存下去)

(11)没有挫败,只有回应讯息。(以前只会用讨好来解决问题,现在可以看到没有挫败,只有回应信息,可以看到人事物各方面的信息,看到自己的期待,对方的期待,双方的关系如何走向)

(6)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如果继续使用讨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得到以前的结果,要么忍气吞声,要么委屈自己,长此以往必然会形成C型人格,给心理和生理带来创伤)

(7)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这是想凡事必有三个以上的解决方法,从对方的期望看,从自己的角度看,从第三方的角度看,从360度无死角的角度看,觉察自己的情绪,总而言之是提高心智化能力水平和觉察能力,外加一个分析判断形势的能力)

(10)在任何一个系统里,最灵活的部份最能影响大局。(如果想要影响大局,那就要做最灵活的那个部分,要么有实力,那么协调能力特别强)

(5)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多倾听,寻找双方的利益共同点,朝中间平衡点走)

(3)有效用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这就要注意观察对方了)

我自己内心的提问,如何让接纳不变成自我攻击,不委屈?

我自己思考了,给出的答案是:第一,他就是他,在他那里他就应该那么做。第二,做到尊重,理解,接纳,共情。那么尊重和理解(含换位思考)到位了,那么也就接纳了。第三,不能因为爱,让别人没有边界。第四,运用NLP12条前提假设:按先后顺序是第8条,第11条,第6条,第7条,第10条,第5条,第3条。第五,做两个练习,分别是资格法和收回投射法(期望,要求,评判,需求,相处模式)。第六,不委屈自己,我很坦荡,落落大方,对于亲人,知无不言;对于陌生人,就不说了;对于判断对方心眼比较小,就要少说;与实在合不来的人,就彬彬有礼,敬而远之。

五、关于看见、听见和感受

以后在处理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一是看见,二是听见,三是感受。通过这三种感官类型的模型不断的去练习。找到我们最擅长的感官类型,以达到改变的目的。

对灵活应用12条假设前提,不能强行去解释,要第1条拿上去刚好能对应上,心里刚好咯噔一下,就好了。第1条最关键要贴着地。

六、关于家族图谱(见图片)


一是家族图谱显示的是用遗传来展示爱,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会遗传。

二是家族图谱可以画,每次都可能不一样。这说明每次看的视角不一样了。

三是通过多次绘制家族图谱可以看见自己有升华和觉察的过程。

四是自己会无意识的传承父母的特质。

五是身教大于言传。

六是一个人有机会影响另一个人。

七是家族图谱要先用到自己的身上。

七、关于人生脚本。

对此我的理解,人生脚本就是自动化运行的人生程序,也就是自动化思维。如果按照本体心理学的理论,就是偏差屏。

老师举了个例子解释什么是人生脚本:我们打开微信,微信会直接跳入聊天界面,而不会直接跳入收藏界面。这就说明微信的脚本是直接跳入聊天界面。这就类似人生脚本,是自动运行的。

人生的脚本就是自动运行的程序,它是我们昨天养成的惯性,主要有两块:

第1块是评判。

第2块是攻击。

评判又分为内评判和外评判,攻击又分为内攻击和外攻击。

那么这种人生脚本自动化的思维自动化的程序,就可以通过家族图谱来探索出人生的脚本和自动化的思维。这里老师教了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用家族图谱将无意识的人生脚本浮现到意识层面。(其实有一些写作疗法也是如此)

此外我的个人经验还可以通过解梦将无意识的人生脚本浮现到意识层面。请注意这里的解梦,不是周公解梦,是综合了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和本体心理学的解梦理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杨凤池教授关于梦的解析。

八、把家族图谱和人生脚本综合起来

家族图谱同时也提出了4个问题,可以试着回答一下,而让自己更清晰的提取出人生脚本。

第1个问题,你从原生家庭中学到什么?

第2个问题,你把学会的什么,用在了后面的家庭,效果如何?

第3个问题,你把学会的什么,变成了惯性或者标准,放在了人际关系中。常用于什么关系中,效果如何?

第4个问题,你把什么特质,变成了对其他人的标准或要求?常用于什么关系,效果如何?

如果能很好的回答上面的4个问题,那么你会对自己的人生脚本会有一定的了解。

在NLP里,常常是把多种技术联合起来用,这样达成的效果是1+1>2。

最后划重点:老师再次要求多练多画。发现人生脚本后,再进行调整三部曲。调整三部曲:第1步深呼吸。第2步都是我的选择。第3步,我愿意,心甘情愿的负责。

九、老师再次强调:练,多练,怎么练?老师回答:怎么练?当遇到事情的时候,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

第一,直接拿出12条前提假设。

第二,打破惯性走三步曲,回到当下,进入责任状态。

第三,打开心灵,打开耳朵就昨天的练习先,停下来看着对方,闭嘴,睁眼,用耳过倾听对方。

第四,接受父母法。(这里要注意,幸福心理学,它的引导是带有一些力量的,不要迷恋那种痛哭的感觉,我们要用休闲快乐的思维来解决问题)

第五,收回投射法。

第六,冰山七步法。

第七,平衡感知位置法。(空椅技术,换位思考)

十、关于心灵空间(见图)


心灵空间即是心灵GPS。学会了心灵空间就会发现天下间没有坏人,没有做错事的人,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人。这其中其实就是换位思考。有些人站错了位,那么他就需要归位。心灵空间的理论是基于现象学。我们都是在自己的心灵空间里,外界都是我们的投射。心灵空间的核心是我们自己。

 

关于现象学:意识就是一切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是,在心理学上,一个人关于世界的经验意识,就是一个人的现象学。总结一句话就是意识就是一切。从现象学的角度出发,你存在的唯一地点和时间存在于你的意识中,也就是在此地此刻。更广泛的现实可能是存在的,但是只有被你意识到或者说虚构的部分才会对你起作用。与你现在经验有关的现实是自由意志的基础。过去已经逝去,未来还没有降临,此时你就在此地选择你所思考的感受的和要做的。

你对世界特定的经验称作是你的构念,你的构念和每个人的不同,他们构成了你生活的基础,包括你追求的目标。所以通过选择构念决定如何去解释你的经验,你可以达成自由意志。把这种选择机会交给别人或者社会,你就失去了主动权。

以此我对心灵空间的理解:是不断的通过练习,通过构建一个有界限,有沟通,有顺序的家庭关系。

十一、关于系统

夫妻关系是个系统,家庭是个系统,还有更大的系统,比如国家,社会,民族,信仰等。如果我们把这些系统搞明白了,每个人各司其责,能量小的就把自我经营好,稍大一点的把家庭经营好,更大的就把自己奉献给社会和国家,那么我们就会很和谐。

心变大了,遇到事很多事儿就变成了屁大的事儿,心大了也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很能量很高的人,那么你可以尝试一下为社会多做奉献,留下一小部分给家庭就会很好。这个和儒家文明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致的。

我的理解:这个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致的。

如果我们能把规条,爱和保护区分开来,那么我们就有选择权。所以第1步是区分规条,爱和保护,第2步是智慧的选择怎么用?

有时候规条会十分顽固,它会影响信念系统,甚至会影响身份。

那么怎么来突破规条?

那就要采用资格感练习了。

对此我的理解,一些不合时宜的规条可能是不合理的认知。

十二、关于内在小孩,每个人其实背后都有6个人,分别是男小孩,女小孩,男人,女人,父和母。要充分利用这6个角色的资源,随时切换,这样就能够灵活应对外面的人。

对此我的理解是: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就会很灵活。

此外如果结合埃里克森的人生8段论理解,那么就会更加完美。

十三、关于6个层次(见图):


第1层是环境,第2层是行为,第3层是能力,第4层是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第,5层是身份,第6层是系统使命。从第1层到第6层是呈金字塔式的。

关于环境:我们肉眼所见,客观环境,还有就是我们看见环境产生的主观感受也是属于环境。

整个系统的下三层很简单,上三层是调动下三层的。每一层都可以调动下一层,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关于信念:信念是指导一个人的行为,的来源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重要他人的灌输,比如老师父母等。二是重大事件,成长的经验。

信念系统可能会帮助一个人,有它的保护性和卓越性,但是也可能会限制一个人,有限制性。

当信念系统限制我们时,那么我们就需要升级这个信念系统。

关于价值:即什么对我最有价值。

关于规条:就是规则。

这三者之中,信念和规条最容易限制。

老师提供的技术:首先右手模拟抽出脑袋里那根自以为是的线。

然后在左手用眼睛写上:他可能是对的。然后安入脑袋。

之后再右手用眼睛写上:我有可能需要调整,然后安入脑袋。

重复以上练习做三遍,形成身体上的记忆。

这样我们就有机会换位思考,有机会走出来,有机会去接受未知的东西。

请注意信念系统是全部都是主观的,所以需要去核实。(根据我多次实践经验,一定要核实)

关于身份:就是角色,屁股决定脑袋,身份决定的信念系统,身在其位,谋其政。

如果对身份定义错误,也会产生比较大的坏处。比如将自己定义为受害者的身份,由于系统是上一层决定框架的下一层,所以下面的信念系统,行为能力和环境都会变糟。

那么身份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身份是由外在系统决定的。

由此可见,确定了什么样的系统,就确定了什么样的身份。

比如亲子关系是一个系统,子亲关系也是一个系统,夫妻关系是一个系统,兄弟关系也是一个系统。

身份是根据外面的系统而换的衣服,就是扮演的不同的角色。

这就是为什么在生命坐标练习里一定要归位。

对此我的理解:身份有点像人格面具。

关于规条:规条是起安全和保护的作用,但是有时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维。那么作为一个成年人是能够负责任的。我来决定用这个规条,我有责任来用这个规条。也就是我是规条的主人,何时何地用哪个规条是我的责任。

对此我的思考是:如何判断是否该适用哪个规条?我的答案是:看是否能促进自己生命的绽放发展。

十四、关于内在系统,你可以决定赋予内在的角色,这个也称人格特质。

内在角色可能是成人(可能是快乐的父母,也可能是愤怒的父母),也可能是小孩。

十五、关于男性阳刚的舞动。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可以很快。也可以很慢,但是很有力量。

关于老师对我的建议:建议用舞动唤醒身体,学了理论要会运用,注意是运用。我对此的理解是:就是练,多练。

十六、关于婚姻

老师的比喻是:好比两个人同上了一辆车,外面有很多风景,可能车上的这个人会下车,如果你把窗外的风景带到车里面,可以让人舍不得不下车。

我对此还有一种思考:婚姻好比两棵树,在距离适宜的地方,互相促进对方生长。而不是一个人是一棵树,另外一个人是一个藤蔓。或者两个人都是藤蔓。因为藤蔓会缠绕,会让爱窒息。到婚姻时间长了之后,两人除了爱,还会发展出另一种感情,那就是友情,这样婚姻可能会更持久。这样的婚姻同时有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部分。

十七、关于完美主义。老师说:一个人如果追求完美就是追求完蛋,天下最完美的就是不完美。

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追求完美主义,就是追求失败。

十八、师说:如果有一个强壮的观点,自以为是,一定要达到我的要求,那么就是第57个民族不满足。我们应该先回到满足,然后再到汉族(挥汗如雨),最后到达壮族。

十九、关于练习

总的来说,秋文发明的练习,大多是把潜意识浮到意识层面,即:潜意识意识化,能够把理论通过很简单的方法落地化,把心理学的阳春白雪变成下里巴人,能让大多数人使用这些练习帮助自己,甚至不用去明白心理学的道理。

1.第一个练习,打开心灵法

目的:看见,听见,感受(因此要闭嘴)

第一步,在来访的学员当中,任意找一个自己有感觉的人,把他当做自己非常在意的这段关系中的重要他人。

第二步,深呼吸,打开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闭嘴,进入潜意识,看着对面这个人(投射为自己的重要关系,亲子,子亲,亲密关系,与自己的关系)

第三步,学员跟着辛静老师的导语开始进入状态,老师导语的核心是:爱是没有错的,曾经我可能伤害了你,但是我不是故意的,对不起,让你受伤了,请你原谅。我要是变不成你想要的样子,你接受吗?如果我变不成你想要的样子,你还爱我吗?

好了,练习结束。(可以不断地调整行为来进行这个练习,熟能生巧)

辛静老师对这练习进行了总结:不论是亲子关系,夫妻关系,还是子清关系,最底层都是爱。

在最顶层有两个特点,一是惯性,自己的爱有惯性,是自动化的思维。第二是评判,有的是对外攻击,有的是自我攻击。

而在最顶层和最底层之间连接的是七字箴言:我愿意,心甘情愿。(完整版练习是分三步,第一步深呼吸,回到当下;第二步,都是我自己的选择;第三步,我愿意,心甘情愿负责。请注意:这三步曲可以改变任何事)

对此我的理解是:我们虽然爱着我们的重要他人,但是用错了方法却是伤害了他人。那么如何改变呢?那就是用七字真言:我愿意,心甘情愿。

题外思考:动机很重要,同时,方法也很重要。我高中的时候,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不理想。后来,采用了正确的方法,成绩突飞猛进。并且在大学生涯中,也很顺利的考过了各科。

关于爱的惯性,自动化思维:其实这种自动化思维就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只有亲身去做,特别是实践和反馈,才能获得实际改变。所以这些练习需要不断的练。

2.第二个练习:深呼吸,然后说口头禅:原来我是这样子的。

我的理解:这样可以接纳自己。

3.第三个练习:资格法(见图)


引导语:我有资格干什么

我有能力干什么

我妈妈容许我干什么

我爸爸容许我干什么

我容许我干什么

引导者回应:亲爱的谁谁谁,我不仅看到你__的一面,也看到你__的一面,这都是你,我爱你。

其中什么什么可以是成功,失败等资格感的词语。

要一直练不断的练,直到感觉有内力升起的时候。

4.第四个练习:对生命说是(人格面相整合)

引导词:A:亲爱的XX,我只想让你看到我XX的一面,我不想让你看到我XX的一面。

B:亲爱的XX,我看到了你XX的一面,也看到了你XX(反面)的一面,我还看到了更多更多,这些都是你。我祝福你。

思考:资格法和人格面相整合可以配合使用

    5.第五个练习,接受父母法(加上命运交换法,效果很棒,1+1>2)


首先通过画家谱图(如何画,见图片),知道了我们与父母原来联系这么深刻。

具体的步骤是:三个人两个人扮演父母,一个人扮演孩子。

第一深呼吸闭眼,回到想和父母的关系当中。第二睁眼。

第三自由表达加引导词。(表达词见图片)

第四三明治式的拥抱,这个时候要用小孩子的拥抱,自己环抱到父母的腰上。

第五加上命运交换法。(表达词见图)用一个象征性的东西说是父母的命运,交还给他。向父母深深鞠躬,背上的东西(背负父母的东西)通通的还给父母。

第六体验者决定还还是不还。

第七把东西交还给父母,父母接过来放在脚边。

第八三明治式的拥抱,这次要用成人式的拥抱,就是一个手在肩,一个手在腰。注意手不要拍。

第九可以说一下感受。

提问:为什么我要用接受父母法?

老师回答:接受父母法的引导语非常的重要,就是让我们归位孩子的状态。然后再加以命运交换法,命运交还法适用于所有的关系。注意只有长辈才有鞠躬或者跪拜;其他的关系,可以用拥抱。

对此我的理解:分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这样世界上很很多困扰都会消失。

6.第六个练习,命运交换法,该法适用于所有的关系。(导语见图片)

第一步,跟着导语说:亲爱的某某某,我爱你,但是我代替不了你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命运,就像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支持。

我祝福你,也请你祝福我。

现在我把你的命运交还给你,你接受吗?

(对于长辈这里可以用鞠躬和跪拜,对于同辈可以用拥抱)

    7.第七个练习:站圈练习(第一种心灵空间练习)见图


老师提问:你心里最重要的人是?最放心不下的是谁?最害怕谁过不好?

然后学员回答,回答人数相同的人聚在一起,心里有几个人就几个学员站在一个很小的圈里,学员的脚不能出圈,可以背,可以抗,可以脱鞋,可以踩脚。持续很长时间。让大家感受心灵空间背负太多人,没有界限的窒息感觉,麻木感。

老师导语:让自己回来,也就是放过他人,让他们回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有边界,爱与爱就能流动,就能研究两人彼此的关系,挤在一起就会出问题。

大家深呼吸,原来是这样啊,放他们回归,都是彼此的出路。

所有的卡点、痛点,都在圈里。如果我们发现爱可以流动,有智慧去分辨,会发现这里面有爱和被爱。

大家深呼吸,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然后每个人都坐在一个圈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调适,手可以和边上的人连接上,回归了自己,被爱和爱都恢复弹性了。

老师导语:这就叫亲密,既有边界,又有连接。在家庭的圈里,既有边界,又有连接,这样的家是舒服的。

世界上80%的问题,都是因为没有归位的问题。

通过这个练习,知道亲人与亲人之间也是有界限的,有界限不要紧,但是可以加强沟通。就如许又新教授说的是可以高筑墙,但是要加一座沟通的桥梁。

老师继续深入解释:我们到了社会,会把父母投射为权威。把孩子投射为下属。会把兄弟姐妹投射为同事朋友。会把伴侣投射为合作伙伴,竞争伙伴。

所以两个人都不动,家就不会动。父母不成长,孩子就不会和父母说话了。夫妻关系是有差异的。自己成长了,这就会有良性的竞争(鼓励,榜样和吸引)。自己不成长,我们就会有恶性竞争(指责)。所以夫妻关系越好的人,通常在单位越会合作,同事关系就好。

老师导语:深呼吸,原来还可以这样,回到家里,把另一半作为陪练。回到家里当孩子的陪练。

    8.第八个练习:铁三角练习(心灵空间站位练习)见图


第一阶段

一共有4人参加,一人扮演父亲,一人扮演母亲,一人做引导者,一人做自己。

关于站位,孩子面朝前,父母在孩子的后面,三人成等腰三角形站位,注意是男右女左,而不是男左女右。

第一步:父母将手掌贴在孩子的后背

第二步:引导者询问孩子对父母感受(1.是心理的感受2.身体的感受,越具体越好)

第三步:引导者询问父母手掌的感受(1.是心理的感受2.身体的感受)

老师解释:手是爱的连接,孩子感受一下爸爸妈妈的手温,有时候不是父母没有爱,而是没有准确的感受。

需要核实一下孩子对父母的感受和父母的感受是否一致。

在通常情况下,双方的感受是具有一致性的。

第二阶段

孩子在前面,父母在后面

第一步,父母站位同第一阶段,父母把一只手搭在孩子肩上,注意和第一阶段有所不同

第二步,孩子长大了,要往前走,慢慢往前使劲,父母用最大的力气拉住孩子的肩膀,直到拉不住,慢慢放开,孩子走了出去

第三步,引导者询问父母感受

第四步,引导者询问孩子感受

老师解释:孩子离开了父母,父母有两个感受,一是父母感到失落,二是父母担心孩子安全,走不好路,失控,父母开始要去找孩子,参与孩子的生活,这也是爱,是父母掌控的爱,可能带有掌控性,孩子往前走,中国往回拉,父母觉得孩子不听话,这就是叛逆期,这就是孩子从感情子宫里脱离出来。其实更年期就是青春期。如果父母成长了,孩子可以更快的走出来。

不管在什么状态都有解,关键是要认知到。

有的孩子感受是反复拉扯,有的人活在了越挫越勇里,孩子从父母那里喜欢这个力量的拉扯,孩子就卡在了青春期里。

拍拍自己,说:不做不知道,一做就明了。

卡在青春期里,其实赢过了力量,迷恋这种感觉,原来青春期也与年龄无关。

注意:在整个过程中不要评判自己,跟着感觉走

通过做铁三角的练习,可以反映出一个人青春期的状态。对几种状态的解释:

一共有5个状态,第1个状态是还没有开始青春期(孩子不想走);

第2个状态是刚刚开始青春期(孩子刚迈步);

第3个状态是正在进行青春期;

第4个状态是,练习者已经脱离了父母的手,但是又主动回去了,这表明他卡在了青春期;

第5个状态是已经完成了青春期。

作为成年人参与这个练习,除了第5个状态,其他4个状态都是不健康的,那么需要成长,需要归位为成年人。

还处在心理青春期的人在生活中的表现为反抗权威,除非他认可这个权威。

还处于心理青春期的人的口头禅:一是不,二是不是,三是我的意思是。总结起来就是很难换位思考,回应别人。

关于喜欢说不的解释。

老师的答案:那可能是提问者还处在青春期,成年人也能说不,但是说话有艺术。

在NLP里面遵循的是我好,你好,关系好的原则。如果再大一点就是我好,你好,世界好。这是通俗讲的三赢原则。

如何说不,需要上升到艺术和灵活的程度。

那么如何把说话上升到艺术和灵活的程度呢?这就要用到系统六层次,用上一层次话四两拨千斤下一层次。需要注意的是系统,不是指导,而是唤醒一个人。

青春期的特点是:把耳朵关闭了,符合自己的听一点,不符合的不听。听吧,就说你别来操控我。

    9.第九个练习:生命坐标练习(铁三角的扩充练习,见图)


第一步:练习者作为妻子或丈夫参与练习,其他配合者根据练习者的挑选,分别扮演孩子,祖辈(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其中死亡了的角色,扮演者坐在地上。

第二步:引导者请练习者根据自己的熟悉的感觉,开始站位,分别站2号位,3号位,4号位。

第三步:练习者每站一次位置,引导者依次问练习者,其他人的心理感觉和生理感受。

通过做这个练习,可以思考一下问题:

第1个问题,你的心灵都在哪些位置?

第2个问题,你的心灵是男,还是女,是孩子,还是在青春期,还是成年人,还是老人,是死,还是活?

关于如何判断心理状态是活的还是死的?老师的回答是:如果坐在做心灵空间练习时,他常常与去世的人在一起,连接过多,就说明他有很大一部分是死的。

那么这些处于死亡心理状态的人的状态可能是:一是干不干都行,无所谓,没有动力,爱咋咋地。二是很容易理性,超级理性,没有办法与感性建立连接。三是心里总是淡淡的。四是特别害怕失去,只要有一点失去,就容易感到焦虑。五是迷迷瞪瞪,迷迷糊糊的。

对此我的理解是:看这个人的眼睛,如果他根本不看你,他的心理状态就可能是死的。这种人可能启用了防御机制里面的情感隔离

第3个问题,你的心灵惯性位置是在哪个位置?在生活中表现是什么?(情绪,关系模式,效果如何)

关于心理惯性的位置。

老师说:在做这个练习时,一定要看看自己在哪个位置有没有熟悉的感觉,不过在哪个位置有熟悉的感觉,问你的心灵惯性就在那个位置。

第4个问题,你的心灵习惯在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第5个问题,你在复制谁的人生?

老师反复说:请注意一定要搜索里的熟悉感。

关于3号位(祖宗位),2号位(孩子位)和4号位(游离位)。

错位在3号位的人常常喜欢操控大局,作为一个好人喜欢照顾别人,容易愤怒,容易陷入攻击模式(在关系里向内向外攻击),容易评判,会给别人打分,自以为是,擅长管理。

错位在2号位的人没有边界感,有讨好别人,害怕冲突,喜欢做协调的工作,比如说办公室主任。

在4号位的人,他的心理状态有可能是老人,也有可能是成人,也有可能是青春期的少年,还有可能是孩子。

其实错在这几个位置上的人,可以把这个位置上的能量带回来,而不是把位置带回来。这样就把优势带回来了,而把负面的东西放下了。

这其实就是现象学中的理论:把创伤解释为金砖资源,重新赋予意义。

做人生坐标练习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人归位到他该在的位置,履行好他们自己的角色。只要自己站对了位置,他对自己负责,他的过去也就会变,他的未来也会跟着变。

心灵所有的动力来自于爱,而爱有两个方向,爱与被爱。

我对此的理解是:回归了自己应该站的位置,整个家庭系统就发生了一些松动,家庭成员关系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对过去的解释也就变成了正面了。

以前我知道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但是我只知道结论,不知道为什么。通过这个练习,详细准确的说明了为什么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如何让人生坐标里面的位置归位?对此我的理解是人生坐标练习是让我们发现我们的位置是否站对位置,如果没有站对,那么如何让我们心甘情愿归位呢?

老师的答案是七字真言:我愿意,我心甘情愿的负责。

我对此的思考是:可以先做,当你动起来之后,就可能会有心甘情愿归位的改变。那么做什么呢?老师总结为可以做三个练习:一是接受父母法。二是命运交换法。三是收回投射法。

10.第十个练习:关于收回投射法。


第1步把期待,需要,评判,要求,相处模式这5个词语用5种不同颜色的符号来代替。

第2步练习者确定用在哪个关系里。

第3步练习者确定投射了哪一个关系。

第4步,让练习者闭上眼睛,想象那个重要关系人在眼前,告诉引导者那个人的神情和动作,然后练习着为自己的情绪打分(0~10分)。

第5步,练习者跟着引导者说引导词。

你只是我的丈夫(事实身份),不是我的理想爸爸(投射身份)。现在我把对理想爸爸的期待(需要,评判,要求,相处模式)从你那里收回来。

第6步,练习者想象从对方身上飞回期待(需要,评判,要求,相处模式)的部分(那些符号)。把飞回来的东西收好。

第7步,练习者想象画面,表达感受。

第8步,重复步骤5,收回(需要,评判,要求,相处模式)。

第9步打破状态(请练习着睁开眼睛,拍拍他的肩膀,问他叫什么)测试效果(问他的感受比先前怎么样)。

收回投射法是关系中的保健品,多吃常吃。

几个常见的问题:一是想象不出那个人,原因可能是很少关注那个人,也可能是内视觉不常用。

二是越收越头疼,可能联系的有托付心态。

三是感觉收回来的是其他东西,这不要紧,只要能收得回来就行。

四是想象重要他人的面孔时,他像京剧脸谱一样。这可能是投射太多的原因。

此外如果喜欢说不,可以用收回投射法来练习。(这个练习在任何时候,任何关系里都可以用。尤其是你发现在这段关系里,自己有点不舒服,对方有点不舒服的时候)

11.第十一个练习,冰山七步法(见图)


理论:关于萨提亚的冰山图。首先看见只是在外的,懂得才是向内的。整个冰山图是向下扎根,而系统6层次是向上生长的。

海面上第1层:行为,也是故事内容,在海平面以上。

海面下第1层:感受(喜悦,兴奋,着迷,愤怒,伤害,恐惧,悲伤)

海面下第2层:感受的感受(也就是除了第1层的核心感受的其他感受)

海面下第3层:观点(信念,假设,预设立场,主观现实,认知)

海面下第4层:期待(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来自他人的期待)

海面下第5层:渴望,这是人类共有的。(被爱,可爱的,接纳的,被认同,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自由)

海面下第6层:自我,我是(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然后在海平面有应对的方式姿态。

整个这个图是让潜意识意识化。下面一层是上面一层的直接内驱力,这个和理解6层次刚好是相反的。

理解6层次是往上走,冰山图是往下走,心灵图是圆圈往外走,还加上一个时间长度,就形成了一个圆形。

冰山图适用所有关系,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冰山图是感性,理解6层次是理性,这两个图加起来就是感性加理性,如果最后再来个悟性,你想那就厉害了。

关于冰山图的举例:孩子玩手机。

行为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玩手机。

父母行为表现:一是打骂孩子,制止孩子玩手机,发生了冲突。二是和孩子一起玩儿更会玩儿,这是和谐的。

父母的感受:因为生气了愤怒了,所以打骂孩子。因为开心了兴奋了,所以和孩子一块玩。

关于感受和感受的感受:先发生的一定是感受,后发生的是感受的感受。

感受:是在心里面内心深处发生的,内心深处是爱是柔软的。

感触越往外越硬。

练习:左手放在胸口,说:感受是这里发生的,在心灵深处发生。

开始用右手,说:如果没有办法来应对。那用产生的感受来应对前面的感受。

这个感受就叫感受的感受,就是后面的感受来应对前面的感受,就像吹气球一样,外面的很硬,当吹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爆炸了。

然后感受下面就是观点。

看待孩子玩手机的观点。第1种是不行。第2种是玩手机是开心的,学习也可以开心一边玩一边学。

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为有下一层期待。期待分三层,对方的期待,对于自己的期待,来自他人的期待。每一个期待加上前一个期待都是解药。期待任何多加一层就会有转机,核心是换位思考。

这里又得提到黄金法则和白金法则。

黄金法则: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白金法则:用别人想要的方式对待他。

己所不欲,慎施于人。请注意是慎重的慎,要用心加上真诚。

总之期待这一层核心是换位思考。

再往下就到了人类的共性渴望,人类共有的。

有三个方向:第1个是外界给自己的,被爱,被接纳,被尊重,被怎么样。第2个是自己给外界的,爱,接纳,尊重,去怎么样。第3个是自己给自己的,自己爱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尊重自己。

再往下就是全部本质,自我,我是(生命力,精神,灵性,核心,本质)

每个人都是值得被理解的,每个人都是善良的。

最后老师用树做了比喻,每个人都是树,各种不同类型的树,或者是同一类型的树,不同形态的树,这些树都充满了生命力,都在同一片土地上,组成了森林。

老师还用冰山做了比喻,一个人是一座冰山,一群人是一群冰山,海底是连接的,大家的无意识是连接的,也就是集体无意识。

练习:关于冰山练习,一共分为7步。这个练习可以适用于任何关系,可以改善和加强任何关系。

首先确定议题,想象一个具体的事件。

第1步,行为,回到事件,感受打分0~10分。

第2步应对方式,面对这件事,你当时是如何应对的?

第3步感受,你的感受是什么?还有吗?

第4步感受的感受,除了刚刚的感受,还有什么感受?还有吗?

第5步观点,你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还有吗?

第6步,期待与渴望在这件事情里。

一你对对方的期待是什么?还有吗?

二你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还有吗?

三对方对你的期待是什么?还有吗?

第7步我是。

(事件里有其他人),你说你在这件事情里你们像什么关系?事实是什么关系?

(事件里里无其他人),假如一个能游刃有余解决这件事情的某某某(事实身份),需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想象力身体周围有几个能量球里面有这些想要的特质,深呼吸吸入身体。

(一看到解决后的画面,二描述画面的感受,三深呼吸,把感受吸入心)

第8步转身,现在

然后按照这七步走回去。

这里有一个注意事项:如果认为我没错,全是对方的错,这个方法是无效的。

12.第十二个练习:关于感知位置平衡练习(又称空椅技术)。(见图)


目的换位思考。

1号位是自己。2号位是对方。3号位位于1号位和2号位的等腰三角形顶点。

第1步,将两把椅子面对面摆在适当的距离。

第2步,练习者坐在1号位,想象出对方的形象,眼睛要在同一水平上。

第3步,想象画面。

第4步给感受打分,0~10分。

第5步,练习者分别做坐1号位,2号位和3号位。

在1号位上做收回投射法,多说关于对他的期望感受,渴望。

然后练习者到2号位上,把自己变成对方,说说话,听完他对你的表达。

然后练习者到3号位上,让自己变成一个卓越的人,可以想象自己是自己崇拜的人来看这件事,去增加自己的力量,又叫借力法。让这个卓越者来说这件事。

然后回到1号位上,听了2号位3号位的话,你有什么想法想和2号位说的,说出来。

第6步打破状态。

第7步,回到感觉里看看还有多少分,如果是负面情绪,在4分以下就算成功。如果还在4分以上再做一次。如果是正面情绪,只要增加一分就是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加幸福心理学一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