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三下乡社会实践——参观跃进渠有感

中国青年网安阳7月6日电(通讯员杨瑶瑶)走进红色基地,学习红色历史,铭记先辈,发扬红色精神。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红色历史学习考察队走进了跃进渠这个红色基地,实地学习和考察跃进渠精神和历史,结合跃进渠的建设史实及建设过程,宣传先辈们为生存与天斗,为了改变生存的面貌,奉献青春。学习跃进渠建设者们的精神

(图1为团队在学院门口集合准备出发)

跃进渠在安阳县西部山丘地区,渠口在林州市古城村西。因初动工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而得名。安阳县跃进渠是一首辉煌的史诗,是现代人不应该忘记的红色经典。此次学习调研深入了解跃进渠,了解背后万千人们的辛苦,学习其伟大精神。

(图2为队员们参观跃进渠)

“自力更生,不屈不挠,科学求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跃进渠精神,是新时代的正能量,是学习中应当发扬的一种精神,在“跃进渠”精神的指导下,努力工作,不断创新。

(图3为队员在分水闸处的合影)

1958年到1978年,山民们不甘被恶劣的生存环境困于地狱之门,他们以坚韧的性格与血肉之躯向命运也向大自然宣战。父送子,母送女,新婚夫妇同报名,人们踊跃参加修渠会战。八旬老汉无法参战,就献出自己的寿木做贡献。为了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一条虽然艰辛却是通往天堂的云梯。无论喝野菜粥,吃红薯面,住工棚岩洞,听风吼狼嚎,也无论骄阳似火,暴雨倾盆,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这些都不能阻止他们前进的脚步。他们知道,奋斗,只有奋斗,才有出路。

人们称赞这条渠是安阳县人们创造的红色经典、时代神话、人间奇迹。

人们称赞这条渠是一首唱响于神州大地的理想之歌,奋斗之歌!

(图4为建造场景)

跃进渠如一条晶莹的玉带,飘动在蓝天白云之上,飘动在太行山的怀抱里,无言地诠释着创业者的精神特质。十年风餐露宿,十年抛血洒汗,在极其艰苦的岁月里,安阳县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凿了这条流惠千秋的人造天河。

在红旗渠的巨大光环下,她似乎不是那么显赫,但她起步较红旗渠更早,历经的挫折更大,科技含量更高,气势也更加宏伟,她是红旗渠当之无愧的姊妹篇。我们不应忘却跃进渠,不应忘却跃进渠丰富而珍贵的精神内核。唯此,我们精神的河流才不会干涸,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永不枯竭的动力源。让我们在这里驻足,膜拜,接受一次崇高的精神洗礼。

(图5为团队在跃进渠纪念馆门前的留影)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元素,而安阳县西部山区物候干燥,历史上旱灾频仍,因干旱缺水而卖地卖子,家破人亡的惨剧代不绝传。古井村、好井村、杨家河、东水······安阳西部山区许多村庄的名字都与水有关,这从侧面反映出这里的人们世代缺水的残酷现实和及其迫切的盼水愿望。在一九五四年安阳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都里乡马辛村农民代表马吉梅提出了“引漳河水,灌安阳田”的议案,引起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公元一九五八年初,在全国兴修水利的高潮中,中共安阳县委决定开挖渠道从漳河引水,把解决老百姓吃水的问题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以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的共产党人,意识到这件事的意义等同于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天火。于是,一场重新安排故乡河山的战斗拉开了序幕。那是大跃进的年代,从漳河引水的这条大渠就定名为“跃进渠”。

你可能感兴趣的:(记三下乡社会实践——参观跃进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