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奇特的一生》:56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法

作者【俄】格拉宁

据编辑张萌说,这本书在咱们国家初版时间是1979年,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咱们国家出版的第一本苏联文学作品。据说当时广受欢迎,印刷量超过14万册。看到这个介绍的时候,让我产生了一种有别于其他“畅销书籍”的感觉,除了书籍介绍的第一主角“时间统计法”及其发明应用人柳比歇夫之外,还有了一丝隐于现代而激昂于时代的气息。

核心:

柳比歇夫生平、著述,时间统计法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1890年4月5日——1972年8月31日),前苏联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从1916年开始记日记,直到临去世前几天,每一天甚至每一个小时都有记录,一天也没有间断过。56年来如一日

一般人的日记,都会或多或少的包含记叙六要素,自觉不自觉地记录下自己的思想、情绪与意志。但柳比歇夫的日记记录时间虽然长,但是却没有上述的要点,没有记叙,没有细节,没有思考,一般构成日记中心内容的那些东西一概不见。

乌里扬诺夫斯克【注:柳比歇夫任职所在地】。1964年4月7日。

分类昆虫学···3小时15分。

鉴定袋蛾···20分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

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小时25分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5分

舒斯托夫三兄弟今晚来此

病后虚弱,整日足不出户

下雨两场,未游泳

在看这些“干涩冷漠”、“活像会计账目”的日记时,作者格拉宁曾说,如果不是了解柳比歇夫,一定认为这个人“精神空虚,无所用心,灵魂麻木不仁”。

慢慢地发现,这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日记”,柳比歇夫称之为“时间统计簿”。他是在用他的方法统计支出的时间。正式用这种方法,保证了自己的精力与思想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影响到产出,不仅保证了很高的效率,也保证了旺盛的生命力。

时间统计法

时间统计的格式: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根据时间开销日记,每个月做月度总结,年底做年度总结。

读这本书的时候,想到秋叶老师在《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中给出了一个思考框架

1.为什么柳比歇夫能如此自律 ?

2.如何像柳比歇夫一样知道时间的长度 ?

3.怎样记录时间清单才有用 ?

4.用时间框架来安排时间,而不是事件驱动 ?

5.紧张的工作和享受生活有矛盾吗?

6.如何才能更好的成长?

A1坚持柳比歇夫的方法必须有一个前提:你要有一个伟大的目标。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很容易找到使命感的,一种人必须被有使命感的人驱动才能前进。对于普通人来说,最合理的选择是和拥有伟大目标和自律性的人在一起,利用他们的能量激励自己坚持。这就是所谓的打鸡血疗法。这个疗法的困难在于,别人是有目标、有动力,你缺乏目标和动力,往往走着走着就累了,就怀疑自己的坚持是否有意义,然后慢慢就掉队了。所以需要反复打鸡血,如是循环几次,你就慢慢接受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的现实了。

A4仔细分析柳比歇夫的时间记录法,你会发现他和我们普通让你的最大不同不是详细记录了时间清单并进行分类,而是他在记录时间清单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很细微的调整。

A4.1第一个调整是他非常明确地找到自己时间管理的目标:统计每天有效工作的时间长度。这是从3.5-5.5h之间浮动的一个值。而我们普通人每天真正有价值的工作时间其实并不超过2h,只要你每天确保有2个小时安排在真正有价值的事情上面,并且肯坚持日积月累做下去,你的目标就可以通过2小时不断推动完成。

A4.2第二个要点,是柳比歇夫通过时间清单发现了自己工作中大量的时间碎片,他利用这些碎片时间安排了其他的种种用途。在这一条下,秋叶建议,每个想要进行时间管理的人,都应该尽可能的根据自己的效率写出合适的碎片时间使用用途。

在李笑来的得到专栏中,把时间统计法进行了一次升级,即“注意力-时间统计法”。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我们普通人,因为即使在时间管理软件中写下工作项+所用时间,我们也不敢保证自己没有在写报告的时候,跟同事开小窗讨论午餐,回应私信,接入其他事项。同样,这个方法的困难在于注意力的关注时间有限,一般情况下20分钟,更常见的是我们常常不自知注意力进行了转移,当我们醒悟过来的时候,时间或许已经过去一两个小时了。但,基于过程的记录本身会自我证明它的效用。

今天是2019年1月7日,践行时间统计法的第一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奇特的一生》:56年如一日的时间统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