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为什么不能嫁进两个儿子的家庭”

先说好了,本文纯属个人亲身经历得出的结论,不代表普遍规律。欢迎讨论,但求不要用力拍我。

我闺蜜生老大一年半后,我女儿出生了,她要跟我定娃娃亲。当然我们也是过过嘴瘾,现在的孩子谁能听父母的安排呢?

我女儿两岁刚过,她家老二出生了,又是个儿子。当她再喊我“亲家母”的时候,我真的在心里认真地拒绝了。

我结婚的时候嫁给一个有亲哥哥的人,当时我还沾沾自喜:天塌下来有老大顶着,我的女儿会有一个血缘上比较亲的姐姐。

然而,婚后的生活和我想象得不一样,时间越长越觉得自己当初傻得要命。嫁个双子家庭,除了给婆媳关系增加了难度,平白无故还多出了个妯娌关系需要去处理,本来就很累的生活变得更麻烦了。

01 公公去世未过百日 哥嫂闹分家

有件事我到现在还觉得不可思议。

前几年公公去世,丧礼办好后婆婆说,她不想去任何一个儿子家住,想新买一套距离儿子们家近一点的房子自己过。

当时我老公学校正在销售一批福利房,价格很便宜,但是属于小产权房,房产证上只能写他的名字。

婆婆很相中这批房子,但是也担心大儿子对房产证上的名字有意见。

为了打消婆婆的担心和大哥的疑虑,我和老公在家庭会议上提议:我们可以作公证,声明这套房子和我们无关,属于婆婆的个人财产,未来作为遗产依据法律规定进行继承。

但是,大哥大嫂不接受,此时未过公公去世百日,他们就撺掇婆婆分家,要求婆婆花两倍的价格买商品房,写他们的名字。

理由是“老二结婚的时候公婆资助买了一套大房子,他们结婚的时候公婆只给了一套40来平的小房子。”

老公回家跟我商量怎么回复的时候,我觉得很好笑:

第一,哥嫂结婚,比我们早了十年,物价会上涨,可是为什么他们不提,婆婆给我的彩礼和给嫂子的彩礼一样呢?

第二、公婆当初给两个儿子一人一套40平的小房子,资助我们买房子的钱是把老公的那套小房子卖了的钱。

虽然我不是个特别会溜须婆婆的儿媳,但是我也知道,如果我们不退让,哥嫂是不会退让的,最后为难的是婆婆。更何况我看出来了,我老公,我婆婆的小儿子,心里是希望我能顾全大局的。

于是,我顾全大局了。

我早就料到了是这样一个结局,并非我料事如神,而是我非常清楚,我老公的性格决定了他的选择。我们是一家人,我没有必要去让他为难。

其实,即使是亲生兄弟俩,在原生家庭里的角色,也是不一样的。这种区别被带进各自结婚后的家庭中,也影响着各自小家和他们原生家庭的关系。

02 双子家庭的“角色效应”其实很可怕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观察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多年后发现:姐妹外表极其相似,但是性格存在很大的差异。姐姐性格开朗独立性强,妹妹优柔寡断依赖性强。

这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父母赋予了姐妹不同的角色,他们要求姐姐要照顾好妹妹,要求妹妹听姐姐的话。这两种不同的角色,塑造了姐妹俩不同的性格。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这就是“角色效应”。在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心理上越认可自己担当的角色,行为上就越接近这个角色。

我公婆在她的两个儿子小的时候,就告诉老大这个家是需要他来“继承”的,并且告诉老二要听哥哥的话。

因此,在两个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严格要求老大,对老二相对溺爱,这种不同的对待方式,延续到对大儿媳和小儿媳的身上。

在我的观察中发现,我老公和他哥哥,都觉得对方是被爸妈偏爱的。这种认知如何能不影响到各自家里的婆媳关系、妯娌关系呢?

我闺蜜对待两个儿子的标准和态度,和我婆婆对待她的两个儿子的标准和态度是一样的,似乎所有的双子家庭,都会有类似这样的特征。

我实在不想自己如今时不时遇上的麻烦,让我女儿再经历一遍。

独生女了一辈子的我,从来不需要去处理那么多乱糟糟的家庭关系。我嫂子也是独生女,我也没少听她抱怨“两个儿子的家庭真的不能嫁”。

这就很巧合了——我和嫂子,生的都是女儿。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为什么不能嫁进两个儿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