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情感下的渴求

最近读了一本书,名为《好奇心》。好奇心又称作“知识情感”,是一种处事态度,而非天生的特质,是试图对已知与未知间缺口加以填充的渴求,这就意味着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知或自认为什么都已知时反而很难引发强烈的好奇。

说好奇是有情感的是因为长期处于焦虑、恐惧、害怕、担心之下,很难引发好奇,拥有好奇心的人内心通常富有安全感,也很温暖。

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刺激的往往是消遣性好奇,这种好奇喜新厌旧,难以专注与持续,依靠短时记忆加工信息;而另一种好奇,即认识性好奇,是运用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与解码过程,它令人专注、深挖本质,是刨根问底的深度思考,也更让人体验到愉悦的心流。

网络所提供的快速且浓缩的解题谜底,只会进一步挤压与抹杀认识性好奇;而视频、图像的白热化所伴随而来的文字衰退,让人渐渐丢失想象的能力,毕竟大部分的世界是难以被眼睛看见的,而文字的奇妙在于,它没有告诉你世界是什么样子,却提供了一个可供探索的线索与痕迹。

创新不是毫无沉淀下的灵光一闪,而是扎根于持续积累与出于好奇的深度思索...若我们的教育只是教学习如何解答谜底(谜底意味着标准而明确的答案),而非探索奥秘(奥秘意味着没有固定而统一的标准答案),那么我们只能是复制与从属,只能等待着被机器替代...

世界将被划分为两种类型的人,有好奇心与没有好奇心...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情感下的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