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洞里没有乌鸦,这里发生过奇迹,这里曾是一个秘密的军工厂,这里诞生了中国制造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这里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这里的故事太多太多,等着后人去追忆。 志在冲天 展开历史的画轴,自欧洲工业革命以来,先进的科技工业替代了传统的手工劳动。急剧增长的资本市场需要大量的物资以此维护这台巨大的机器超速的运转,新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这个古老又落后的帝国张开了蚕食之口。在辛亥革命前后,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无不在给这个古老又年轻国家敲着一记记振聋发聩的警钟。唯有发愤图强、实业救国才能让这个国家不在受到外来的欺辱。 国父孙中山一生提倡格致新知,希望以中国人自身的聪明才智,致力于平正建国之道,建设中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当他于清季末叶奔走革命之际,正值欧美航空事业发轫之时。他知道遨游长空,不仅是新时代国防及国计民生之所寄,在实践这个航空梦之中,国民所投注的努力和智慧的发扬,无疑更是可贵的。 选址建厂 1936年国际局势日益险恶,日本对我中华早已是虎视眈眈,蠢蠢欲动,一大批爱国贤达深知加强国防军备的重要紧迫性,航空力量则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中国国民党党部及军事委员会遂以蒋介石五十岁生日为由,发起“献机祝寿”运动。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随着战局一步步恶化,重要港口、城市的沦陷,使得外援难以进入。作为飞机核心部件的发动机,更得之不易。1939年夏,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决定筹建中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厂,以改变飞机发动机完全仰赖进口的被动局面。 1937年11月,国民政府动用340多万美元成立了发动机制造厂筹备处。任命留美取得航空工程硕士的李伯龄为筹备处长(其后为第一任厂长)。由于当时国内缺乏相关技术人员,李伯龄亲赴美国,招贤纳士在美航空工业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包括:李耀滋、钱学渠、张汝梅、梁守颖、程嘉厚、胡旭光、沈运乾等七位航空工程专家。这些人后来成为制造厂最初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大定航发厂创建人——第一任厂长李柏龄 筹备处最初拟选址在距昆明市30公里的安宁县柳坝村原中德飞机制造厂旧址建厂,1939年,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李耀滋等青年博士硕士七人,受命到美国莱特公司引进航空发动机。为了摆脱经纪商人的中间剥削,他们亲自到工厂采购生产设备,远渡重洋,沿滇缅公路将500多吨建厂物资奇迹般越过日军封锁,运进祖国西南边陲,准备在昆明建厂。后因法属越南被日军占领,昆明屡遭轰炸,筹备处屡遭轰炸,为安全考虑,经勘查选址于贵州大定县(现大方县)羊场坝乌鸦洞。 乌鸦洞厂房远景。1942年底厂房刚刚落成,现场尚未清理。 工厂建设 1941年元月一日,发动机制造厂迁址大定县羊场坝乌鸦洞,为安全起见对外称“云发贸易公司”。厂区分为生产区和生活区,主要车间位于乌鸦洞内,此一洞为天然喀斯特溶洞,长约100米,高约60米,洞长约900米,洞内前部有一个长约50米,宽约80米的空旷场地。由羊场坝至贵阳约160多公里。 现在的乌鸦洞旧址 当时正处抗战之际,加之交通不便,工厂建设实属艰难。缺乏钢筋混凝土,只有就地取材,用木石建厂。工程师、技术人员与民工一起不辞劳苦,一道去40公里以外的山林中伐木,又从四面八方去寻找石源,采取石料,再组织民工背扛肩挑,运回乌鸦洞。他们在溶洞内,采用特殊的木石结构建筑厂房,能安装各种的精密机床,确保其安全运作,实属中国工业建筑史上空前绝后的奇迹。 最困扰他们的是发电,没有电,不说无法开工建设,就连生活用水也无法取得。当地盛产无烟煤,原来在美国购置了烧无烟媒发电的蒸汽机,但运抵缅甸后因超重无法通过公路运输,廉价出让给印度了。他们看到当时西南公路上大量行驶木炭汽车,也想利用无烟媒制成煤气来驱动已退役的大马力航空发动机发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与再实验,终于获得成功,使乌鸦洞熠熠生辉。当时国家航委会美国顾问来厂视察,对此创举啧啧称奇,赞叹不已。 由此门进入乌鸦洞内 洞内巨大的车间 这里原为电梯 幽暗的洞内其实可以行使汽车 从1940年11月到1942年12月,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在这荒凉的羊场坝,盖起了办公楼、车间、宿舍,航发厂的整个基建工程得以竣工,中国第一座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在乱石丛中拔地而起!生活区、生产区占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生产发动机的主要厂房建在乌鸦洞内,为三层木质结构建筑,底层为器材库,二层为机工课(包括机械加工、工具制造、热处理、电镀等车间),并设有五金库,第三层为装配课、成品库、工具库等,总面积为10000平方米。洞口厂房部分用精雕细刻的巨石砌成护墙,远看去甚是宏伟壮丽。洞口有通风设备,使洞内空通流通。各类办公楼和辅助工场林立在洞外山丘上,错落有致。俱乐部、宿舍,学校和服务社林立于羊场坝公路两旁,到夜间灯火辉煌,人称之为“小贵阳”。 工程师大楼 行政大楼 行政大楼一角 旧厂区一角 研发生产 全厂编织初定官佐28人,机械师100人、学徒30人,士兵37人。建厂伊始,一般技术工人来自航委会由各个兵工厂与飞机制造厂抽调的熟练工人;并从西南联大、浙江大学等招募1941应届毕业生20多名任技术人员。厂长、副厂长各一名。下设秘书室、总工程师室(辖设计课、工作准备课、检视课、研究课)、工务处(辖铸工课、机工课、装配课、设备课、购运课、支配课)、政训部、总务科、经理科、卫生科等单位。为培养中下级技术人员,开设技术班三期,器材管理员班一期。总共培养出中级技术人员286人,技工350人,全厂员工及家眷最高达2000多人。这些技术人员之后成为了两岸航空工业的技术骨干。 各部门负责人都是当时国内航空工业界的翘楚。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吴大观便是其中之一。他曾回忆道:“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小厂,国外回来的留学生就有8位,包括厂长李伯龄。副厂长是从德国回来的。总工程师李耀滋是从麻省理工回来的;还有钱学渠,他是钱学森的堂兄,是搞机械加工的;张汝梅是搞工具设计的,曹有诚是搞冶金的,程嘉厚是搞铸造的,梁守颖搞飞机发动机。这些人都是美国、欧洲回来的,不少是MIT的硕士、博士。在那个时候,这些人抱着发展中国的航空工业、航空救国的信念,在那么一个艰苦的地方,兢兢业业,不辞劳苦,真是不简单!”自1942年吴大观从西南联大被招募到厂任技术员,到1956年他离开大定到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组建新中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设计室为止,他在这里工作了14年。 大定羊场坝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的设计规模,是由厂长李柏龄与美国莱特航空发动机厂签订购买专利的合同而确定的,建厂竣工投产后,应达到年产塞克隆G105型1050匹马力航空发动机300台的生产能力,并从美国购进各种设备,如旋风式G150型1050马力航空发动的毛坯、汽车、机床等,安装配套后,即投入试制生产。 蒋介石(中)夫妇及蒋纬国一行到航发厂视察。 蒋纬国(左2)随蒋介石来厂参观时,与李耀滋博士(左1)、戴安国(左3)、曹友诚博士(左4)于航发厂俱乐部门前合影。 1942年3月20—22日,国民党总裁、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偕夫人及蒋纬国一行人员到大定羊场坝航发厂视察。听了情况汇报,看了厂里的全部生产线后,深为试制航空发动机的进度缓慢而忧虑,于是书写了“我们发动机何日可以完全自制”的题词,并向全厂官佐、技术人员和职工发表了讲话。他的字大如斗的十六个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其后被刻在大营门入口右侧石坎上。第二天到大定县城视察后返回航发厂,下榻于航发厂厂长室(今羊场镇政府招待所),第三天离开大定返回贵阳。 被杂草掩盖的字迹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励精图治,克服千难万险,航发厂于1943年开始正式运转,但因战争期间原材料匮乏、滇缅公路又遭敌封锁,直到1945年春才完成了第一台国产G105发动机的试制。同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李伯龄也奉命赴美,厂内高级技术人员多也调往东北、华北接受日方航空工业设备,王仕倬接任第二任厂长,继续管理生产。航发厂毕竟地处偏僻一隅,交通不便,不利于以后的发展,同时派员到广东、湖南等地为新厂选址。 第二任厂长王士倬,1945年,第一台“赛克隆”1050马力大型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在试车台上试车完毕时所摄。 到1946年底,厂里完成整体装配的发动机32台,其中编号为34639和34640的两台发动机,经安装在C47-A273号运输机上作动力源,接受自昆明直飞南京的试运转,技术性能良好,发动机巨大动力,使飞机腾空而起,冲向蓝天,几小时后,在南京安全降落,其飞机发动机现存美国军事博物馆内。同年,大定羊场坝航发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航空发动机生产型号,向美国莱克敏厂购买生产185马力莱可敏发动机的生产专利,次年又向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购买NeneI型喷气式发动机的生产专利。因为战争结束之后政府缩减军事经费,所以航发厂并没有得到其它经费维持发动机的生产,中国第一次的发动机量产于是停顿。在停产发动机之后,航发厂转型制造当时国内常见的汽车厂牌如雪佛兰,福特,道奇,丰田与爱必的汽车零配件.包括活塞,活塞环,活塞销与汽缸套.其中以灰铁活塞环销路最广。航发厂特别成立了张圈制造所,年产各种牌号活塞环5万个以上,并通过美方验证。 命运多舛的航发厂 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反攻,随着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节节败退,大势已去。1949年2月,国民党空军总部决定将航发厂迁至台湾,并拨10万两黄金作为迁厂费用,第三任厂长顾光复亲赴台湾选址。5月撤销原建制,改为大定疏运及拍卖委员会。5月19日开始进行迁厂,最先设计预定人员和物资先经贵阳运至柳州集中,一部分由空运直达台湾台中,一部分沿西江至香港,再换海轮转往台湾基隆。但因战局突变,无法完整运出,9月由一艘美国登陆舰,装载最后一批物质从柳州直航台湾。最终到达台湾的机器设备大约只有五成,抵台官兵员工约占全厂三分之一。迁台后的航发厂落址于台中县清水镇社里,同年11月1日改编为“空军金工发动机制造厂”,12月1日又恢复编制“空军航空发动机制造厂”,1952年4月1日,该厂改隶空军供应司令部,1954年11月1日并编于空军第三供应处,至此番号撤销。 机枪碉堡,可以对内和对外射击 枪眼内还砌有45°角的内墙,这样的设计,子弹是没法打进来的 1948年湖南和平解放,解放军第五兵团在湖南芷江休整,准备解放贵州。司令员杨勇得到刘邓首长指示,抽调得力干部组成接收大定厂的班子,随军前进,1949年11月25日,解放军十六军四十七师解放大定县城,接管了航发厂。当时厂方留下员工400余人、机器和各种物资400余吨。 国民党当时修的岗楼 共产党后来修的岗楼 看见其中有三块黑色的石块没有,听看门的老人说,很多年前换了三块坏的石头,当时就花了2500元,可见那时的做工极为讲究,还是在战时 1952年8月,航发厂从大定羊场坝迁往四川成都,改组为二机部航空工业局的国营411厂。1954年末411厂改为空军5701军用飞机大修厂,并曾大修国军遗留在大陆的36架C-46运输机。主持投共的汪福清则转任任贵州省政协副主席。 1952年9月,毕节专区师范学校迁来羊场坝,次年4月份,因毕师几个学生用油毡作火把进乌鸦洞游玩,不慎引起火灾,大火将二楼部分木质地板烧毁。 1965年中苏关系破灭,前苏联叫嚣要对我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中央决定将东部一线军工重工企业迁至三线地区,毛泽东提出“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口号,011系统的南京金江机械厂迁至羊场坝乌鸦洞,代号501厂,对外称金江机械厂。这时的乌鸦洞又迎来了生机,在原航发厂的木石基础上又改建成钢筋混泥土的三层结构,生产区和生活区基本与以前一样。在哪个如火如荼的年代,无数军工人员不计回报,甘于奉献,为国防军工默默贡献,不计其数的产品运出山外,装备在航空航天领域。 为防止石块垮塌,用了50多米的钢钉从洞顶打穿,以加固 垮塌的巨石,约有100吨重 上世纪80年代末,金江厂也迁至贵阳。据说是因洞内的一块约100顿的巨石垮塌下来,报告中央后同意迁走。但我想大概是随着冷战的结束,我国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三线军工的历史使命已经结束,在整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无数的三线军工由大山迁入城市,有的破产倒闭,有的继续生产研发新的军品或是转型做民品。 后记:我想羊场坝里曾经有过多少人,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个故事,多少本未写的书。乌鸦洞里诞生的中国奇迹,也正是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的精神体现。航发厂诞生于战火硝烟的年代,至于冷战的结束。另记,这次和我们一同来的还有一位日籍小朋友,懵懂的他是否能明白这个世界,是否能明白战争与和平,愿和平的种子潜移默化的埋进他的心里,或是播种于每一个到过乌鸦洞的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乌鸦洞现在是寂静的,但愿它永远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