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 | 终有正果求贤令,三试孝公臣选君(十九)

田常之死谈战国时代的士子精神

秦孝公的虚心纳谏,承认自身羸弱无能,但有远大强国志向,不惜放下身份向诸位士子立宏愿摆态度,切丝毫不计较逆耳忠言,此举虚怀若谷不计得失、实事求是立显上古圣人之风范和胸怀。以此相示,反倒显得士子计较眼前得失、志量小;普通士子可能一走了之,但以国士自居,自认为是一等一的士,心气高自尊强的田常却愿意以命相赎,挽回自己的国士自尊,才有以命相托之举。

田常之死变起仓促,所有的士子们都感到震惊,围在田常的尸体周围默然垂首。

秦孝公眼中含泪,对景监肃然道:“先生真国士,秦以上卿之礼安葬先生于渭水松林塬。”

满场士子们庄重一躬,“谢过秦公高义!”

秦孝公向士子们拱手做礼,坦诚真挚而又不胜惋惜,“田常先生去了,诸位勿以先生之激烈有所为难,愿留则留,愿去则去。留,则同舟共济;去,则好自为之。秦国贫穷,没有高车驷马送别诸位,远道者赠送一匹马,近道者牛车相送,每人赠送百金,以为杯水车薪之助。”

一个中年士子感动哽咽,“我等离秦还乡皆因与秦地风习水土不合,其中,也有不堪艰难困苦者,我等无对策可呈,但决无他意,还请秦公详察!”

秦孝公不禁大笑,“周游列国,士子风尚,入秦离秦,寻常得很,十年之后,敢请诸位先生重游秦国,假若秦国依然贫弱,嬴渠梁当负荆请罪于天下!”

……

田常之死意思是说,秦君确实是圣贤之君,并且以国士带我,而我一直以为自己是国士,其实离国士的智慧和器量差的远,我这种士配不上为这么好的君王服务,我只能用我的生命昭告世人,秦君是一个值得士子“以命相托”的君主。

以此做为秦君诚恳待我的回报,所以,此举既明秦君之贤,又成全田常士子风范,虽然前番言行无智,但我田常却素有大志,既然大志因自己才疏及目光短浅无法实现,只有以死明志,证明我是有伟大志向的,实现不了志向宁愿一死了之。这就是士子风范。

古人说: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失败与成功,其实往往就在于一念之差!一件事情,如果你认为你自己能够成功,你就能成功,只要你脚踏实地地去做,去完成它!就可以!如果不能做到脚踏实地地前者,那志存高远、获得成功的后者也不可能会完成!定目标的两个标准:志存高远和脚踏实地。

志存高远与脚踏实地不冲突!志存高远不等于好高骛远,而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才是相对立的。志存高远,如果没有行动,也只是空中楼阁,水中月亮。

很多人说目标定得高叫好高骛远,好高骛远不是指我们的目标有多高,而是指我们目标和行为之间的差距有多大。目标定的再低,如果不去行动依然叫好高骛远。但生命关于目标是什么?“取法乎上,得其中也,取法乎中,得其下也。”目标还要敢于承诺出来,这样你才不会给自己留任何的退路。

但我们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一定要基于一线实际情况,第一步做的是画设计图,而且是两张图,一张图叫做效果图,这个叫战略。一张叫做施工图,这个叫做战术。因为目标越清晰,清晰到最基层的那个员工都能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那么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 | 终有正果求贤令,三试孝公臣选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