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35


“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三十五(1204)

今天谈谈深度学习的深度思辨。

正如在“思维意义的建构”中强调的,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语文课堂有思辨才有深度,思维品质的高低也是衡量语文素养的标志之一。由于文本价值挖掘的程度不同,儿童的年段思维特点不同,教学对于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主题教学立足文本,深度解读教材,选取丰富多样的文本,如单篇与多篇、连续性文本与非连续性文本等,结合儿童认知特点,充分挖掘文本的矛盾点、生成点,为学生提供深度思辨的思维空间。

1.学生阅读文本,给学生提出疑问的空间。“学贵有疑”,教学的基点是引导学生质疑,并能激发学生质疑的欲望和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趣、激情和激疑,让学生从不问到学取,从敢问到爱问、乐问。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鼓励 学生大胆提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点拨,使学生学会质疑。

2.在分析与理解问题时,补充相关教学资源,或一篇带多篇,或一篇带一本,或多篇文本比较阅读,包括同、异质文本,整本书以及多学科文本等。这种比较式阅读打开了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给学生多种体验,也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惑,逼着学生不由自主地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高位提升。

3.在体验与感悟主题过程中,学生自觉思考或教师提问引发深度思辨。主题内涵的理解和领悟,经历了学生自主质疑——聚焦问题——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生成新问题的过程。在主题形成过程中学生的质疑甚至贯穿始终。在文本的对比中,教师适当引领,学生思维走向更高的台阶。如窦校长在教学《晏子使楚》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句话,提出“楚王究竟是尊重晏子本人还是尊重晏子代表的齐国?”等问题,引导学生从“赞成”、“不赞成”、“说不清”三个层面展开讨论。接着窦校长又继续追问“个人的尊重与国家的尊重有什么关系?”然后引出描写周恩来总理在联合国的表现等文章以及《狼和小羊》,再次让学生比较尊重的外在原因及内在原因。学生们就在这种假设、比较与思辨中提升了理性思维。

可见,尊重学生质疑的起点,给学生足够自主思考的时间,并根据学生需要,适当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刻、多维度地思考,这样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使得课堂教学真正有效,真正有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主题教学学习笔记之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