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具备这三个美德,天地鬼神都想保佑你(第75期)

了凡先生讲,我们同行这十个人当中,哪一个人能够做到把自己摆在最谦卑的位置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有出头露脸的事情,他绝不着急去发表,绝不着急去争先。有大家躲着的坏事,他就争着去做。这样的人是不是个聪明人?是不是最好的人?因为我们讲的道理就是福跟祸在一起的,那么世间人因为躲祸也就减损了自己的福报。因为去争抢福报,也就招来了祸患。有谦卑之效的人既不争福,也不避祸,所以不争其福,也就不得其患,不避其祸,也就自然能积其福了。这就是谦逊的美德。

    我们这十个人当中,只有丁敬宇一个人能够做到。他还有什么呢?恭敬、顺承、小心、谦畏。

    前面讲的是不敢先人,就是跟别人不争。

    第二个是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别人让他做什么他都接受,不跟人去争执,尽力去做。

    第三个是受辱不答、闻谤不辩。就是别人骂他,你是瞎眼,你是瘸腿,或者说诽谤他、污蔑他,他都不搭理,也不去辩解。如果一个人有这样的修养的话,尤其是第三个,最难做到受辱不答、闻谤不辩,别人说你不对,笑一笑就过去了。

    释迦牟尼佛临圆寂以前,弟子们有几个问题要问他。其中有一个问题是如果有恶性比丘来我们僧团里捣乱,应该怎么办?恶性比丘就是捣乱、找茬的这些人。释迦牟尼佛讲“默摈”,默就是不说话,摈就是不搭理。你们不要去跟他争执,默默的,不理他,他自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也就无趣,就走了。

    这就是受辱不答、闻谤不辩。因为争辩只会发生在两个糊涂人之间,其中有一个人是明白人,绝不会发生争辩这种事情。和糊涂人争,这个聪明人也就成了糊涂人了,所以聪明人绝不与人争。能够诽谤别人的人,他一定也是个糊涂人,所以不要与糊涂人争。

    了凡先生说了丁敬宇谦恭的三个特征:

    第一是不敢先人。道德经里有句话“不敢为天下先”,处处不是先想到自己。很多人遇到任何一个缘和境,首先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怎么样,或者我不能怎么样。这念头一起,就喜欢争先恐后,好事争先,躲灾恐后。那么这个人,看他的修养里边没有把“我”放在前面,所以做到了第一个不争先。

  第二是顺承。顺承是别人吩咐你做什么,你不去顶撞和反抗,首先想到的是接纳。首先想到的不是你去指挥别人,人家指挥你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接纳。

    第三是闻谤不辩、受辱不达。别人对你的不理解,或者是诽谤,一概不去争辩。

    能做到这三条,这个人就具备谦恭的美德,一定能够容纳得了福报了。为什么呢?大家要知道,能容纳得了谤的人,他这个位置就不会轻易动摇,对不对?

    第一个不敢争人之先。想成为一个海,首先要低,所以不敢先人就要成其低,才能够成就它的低。低姿态就能具备装水、装一切东西的可能了。第二个能够顺承。顺承就是像大海一样,无论往里灌清水,还是灌泥沙、粪便、污染物,什么东西都能接受,才能知道我们刚才讲的福和祸是一起下来的。所以当一个人能够顺承其祸的时候,也就能顺承其福了。第一个就是能低人所不能之低,第二个能容人所不能之容,第三个能忍人不能之忍。有人诽谤你,你一下就激动了,马上这个低的姿态就没有了,就容不下了,一下子罐子就爆炸了,那是不行的。

    因此谦逊的三个美德,大家记住了,第一个是能低人所不能之低,第二个是能够容人所不能之容,第三个是能忍人所不能之忍。这位丁宾先生,他就被袁了凡先生看出来了,他有这三个美德。

    所以了凡先生讲“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如果你具备这三个美德的话,连天地和鬼神都想保佑你。我们前面不是讲过了吗?谦卦里头讲: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所以满招损谦受益,你只要有谦,天地鬼神以及人都来帮助你,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这就是一个铁定的因果律。

    你到了一定年岁,如果发现自己还不能有福报的话,就要反思了。第一反思我是不是改过了?如果你改过了,第二就要反思我有没有积善。如果你有改过,也有积善,还是没有显达,就要反思自己有没有谦德。这个很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谦德,就不能使你改过和积善持续下去,往往到一定程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过去了。

    因此谦德之功是检验我们前面改过积善的一个标准。改过积善,有的人急于求成,很快做了一些功德,结果来了一点点好处,来了一点点福报马上就忘了,很快就骄傲自满了。不能持恒地保持谦德,那就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了凡四训》:具备这三个美德,天地鬼神都想保佑你(第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