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蕃,那个想要扫除天下的少年

      陈蕃,一个从小听到大的古人名字,而且他总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只因为那句众所周知的评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大多数人认为,陈蕃是个不折不扣的空谈主义者,之后必然成不了大器。老师也经常拿这个例子教育我们要脚踏实地,积小成大。然而,事实恰恰相反,陈蕃不仅不是只会空谈的狂妄少年,而且还成为名重一时的东汉名臣。

少年壮志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他的祖父曾经当过河东太守。至于那个“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故事,其事实是这样的:陈蕃十五岁时,曾经独自一人闲在家里,屋里内外搞的又脏又乱。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这一番景象后十分生气,严肃的批评道:“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闻言,并不感动惭愧,慨然说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闻听此言,薛勤不仅没有哀叹讥讽,反而为陈蕃的少年志向感到惊奇赞赏。由此可见,陈蕃少年之时便怀有澄清天下的雄心壮志。而他那句名言也绝非空言妄语,历览其一生,他始终都在坚持不懈的践行着他的诺言,他励志要为东汉王朝扫清天下。

图片发自App

清廉正直

        陈蕃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毅然走上了仕途,他首先被举为孝廉,授郎中之职。因为德行兼优,逐渐升职为乐安太守。当时,李膺为青州刺史,治政威猛,严以驭下。因此,青州官吏无不畏惧,纷纷离去,唯有陈蕃为政清廉,毫不害怕,独自一人留了下了来。不仅如此,陈蕃还丝毫不畏权贵,并且嫉恶如仇。当时的跋扈将军梁冀权倾朝野,无人敢犯,却在陈蕃这里碰了钉子。梁冀曾托人送信请陈蕃办私事,送信人为了能见到陈蕃便假托他事请见陈蕃,没想到陈蕃大发雷霆,一怒之下将其打死了。之后不久,他又因为上书直言得罪了桓帝的近臣,被贬为豫章太守。此外,陈蕃是一个性情极其刚严的人,他从来不喜欢接待宾客,百姓官员都非常敬畏他。史书上记载,陈蕃被征召为尚书令时,送行之人都不敢走出城外,他的严肃方正可见一斑。之后,陈蕃当上了光禄勋,主管官吏的选举工作,他始终以公正无私的态度进行选举工作,从不偏袒权贵,这让许多权贵恨之入骨,于是豪门子弟诬陷报复,陈蕃再次获罪罢官。当时,东汉正值桓帝时期,政治非常黑暗,宦官借皇帝之宠幸大肆排挤迫害正直官员,发生了著名的党锢事件。为了营救深陷牢狱的正直大臣,陈蕃数次上书劝谏,却被恼火的桓帝撤职罢官。陈蕃因其正直清廉被天下人推崇敬仰,时人赞言:不畏强御陈仲举。九卿直言有陈蕃。

志除宦佞

      东汉后期的宦官之害非常严重,这在《三国演义》中也有描述。例如大将军何进一直想铲除宦官势力,到头来却被宦官所杀。其实,在此之前不久,就有人曾要预谋诛灭宦官。《三国演义》曰: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享辅佐。而企图诛灭宦官的,正是陈蕃和窦武。陈蕃和窦武并为“三君”(另一个是刘淑),皆为志行高尚之人。而当时执掌朝政的皇后窦妙(窦武之女),她对把自己扶上皇后之位的老臣陈蕃十分感激,并将辅佐大任交付于他。更为重要的是,窦武与陈蕃都痛恨宦官,都想把宦官消灭。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共同谋除宦官。他们是有把握的,毕竟掌权的都是自己人。然而,窦妙却不同意他们两这么干,这让陈蕃和窦武很无奈,于是一拖再拖。然而,这种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怎么能拖呢,于是陈蕃等不急了,忙去催促窦武快速动手。但性子缓慢的窦武始终在乎女儿的意见,迟迟不肯动手。又拖了一阵子,窦武才劝女儿杀掉了两个坏宦官。窦武的行动相当迟缓,手段极其柔软,又缺乏敏锐的政治警惕性,这使得除宦大计濒临破产。

      一天夜里,太监朱瑀发现了窦武铲除宦官的奏章,顿时大怒,于是召集众宦官歃血为盟,誓除窦武。宦官们团结一致,先发制人,发兵攻打窦武,窦武抵挡不住,自杀而死,他的脑袋被宦官割下,挂在了洛阳都亭上。陈蕃当时七十多岁了,听说窦武被害,便带着属官和学生八十于人冲入宫内,他振臂高呼:“大将军忠以卫国,黄门反逆,何云窦氏不道耶?”然而,此时的陈蕃力量何其微弱,很快,他就被宦官们关进了大狱,备受凌辱折磨。宦官的随从对陈蕃又踩又踢,骂道:“死老鬼,你现在还能裁减我们的人员,剥夺我们的额外收入吗?”当天就把他杀害了。他的儿子陈逸因为受到其友朱震的拼死保护幸免于难,而他的宗族、门生等全被免职禁锢。

图片发自App

总评

      陈蕃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无论官大官小,他始终不畏强权,坚持与邪恶势力做斗争,他始终都不忘践行扫除天下的雄心壮志,即使失败,他也最终无愧于一代名臣的称号,无愧于天下士子对他的崇拜敬仰,无愧于历史对他的高度评价。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蕃,那个想要扫除天下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