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子·内篇·逍遥游》有感

读《庄子》是绕不开老子的。庄子的文学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思想方面,毫无疑问,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后世人提到道家,总是以“老庄”来说,这跟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如出一辙。道家之所以在当时能够成为儒、墨、道三足鼎立中重要的一足,庄子是居功志伟的。

第二个方面是文学方面,庄子的文学思想对后世各个时期的文学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他的文学思想上汲取了很多有意义的东西,比较有名气的古人比如:司马迁、陶渊明、还有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等等。从庄子的文学思想的各个层面汲取养分,铸就了他们各自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突出地位。

现在我们学习《庄子》,用不着探讨那些一直存在着争议的东西。又不是研究者,千万别咬着这个那个不放,我们只是从《庄子》这本书中学习,像古人那样吸收一点点养分,有助于我们今后对事物发展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写文章上一点点帮助,仅此而已。您千万别跟我探讨这个书那个史学的,我就是一个写个小文章,自嗨,自娱自乐,跟我认真一点用都没有。

内篇第一篇《逍遥游》是庄子中非常著名的代表篇目,的确是庄子的特点,充满了奇特想象和浪漫色彩,这种形象地运用寓言和比喻,形成了庄子非常独特的风格。我想,这的确可以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如果能够把这种寓言和比喻用在今后写故事上,一定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本书比较详细,适合我们初级作者来读。第一篇分了三段文章,三段原文都有注解、译文,字面上很好理解。“鲲鹏”是种叫“鲲”的大鱼,化作一只鸟,叫“鹏”。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鲲鹏展翅”这个词,应该就是来自这里吧,或许别的书上也有记载,只是我孤陋寡闻没有看到过。

由于篇幅太长,只说重点,不管是“鲲鹏展翅”几万里,还是“大船”,不知道春秋的“寒蝉和小鸟”的“小年”,五百年一春秋的“灵龟”,八千年一春秋的“大椿树”的“大年”,都是庄子在打比喻,不管是“上下四方无极限”,还是任何庄子举出的例子,我个人理解,他都是在说人,在说“至善至美”的圣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格局,只盯着眼前的利益,就是小格局,就是做人的差距,只有放眼未来,才是大格局,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第二段文章是对话体,一样在说道理。“名”就是“实”的附庸品,不追求附加的东西,不去做“越俎代庖”的事情。聋子不能和正常人一样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盲人不能同正常人一样欣赏图纹和色彩,思想上的聋和瞎才是真正的聋瞎。

第三段是在说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首先是大葫芦,由于太大,装水承受不了压力,切开当做水瓢也不行,没有地方放它。庄子举了个到现在依然适用的例子,药方,看在谁的手里,在漂洗丝棉人的手里发挥不了作用,就没有什么价值,商人把他拿给吴王,冬天打仗时就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就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是智慧不足的表现。大葫芦只知道装水做水瓢,却不知道把它做成船,浪费了物质的优越性。一棵大树,长满了疙疙瘩瘩,连木匠都不愿意搭理它。如果把它栽在合适的地方,既可在它下面悠闲地散步,又可以在它的下面躺卧,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客观现实中的每一件事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全篇文章提倡人们摆脱一切外界束缚,无所凭依,最重要的是忘记自己,从而去追求精神世界完全真空自由的状态。所以,庄子希望所有的东西都能够顺其自然,从现实中脱离出来,将人类生活以及万物的生存合为一体。庄子提倡不停留于任何事物之中,要追求完全的,绝对的精神自由。

庄子的思想观点秉承老子又有所发展和变化,但是在核心思想上,对老子“道”的认识是一致的。可以总结一下老子和庄子的所谓的“道”,一个是指宇宙的本源,一个是指自然客观规律。

我喜欢庄子的文学成就,特别是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奇异的写作手法。读完第一篇《逍遥游》,立刻在心里起了波澜,决定用这种方法写几篇故事,也许不会成功,但我还是愿意试试。

不管是曾经读过的,还是没有读的,或者是正在读的。我都是希望自己能更多地从《庄子》这本书中体会到更高更好的思想,获得超越自己本身学习的更优秀的教育意义和思想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庄子·内篇·逍遥游》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