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的爱恋《洛神赋图》

东晋画家顾恺之是六朝人物画和山水画的重要代表。

他独创的画法“高古游丝描”绝对称的上首屈一指。

你看线条如同春蚕吐丝般流畅,连绵,坚韧。其特点是线条细长,不见头尾且繁密,故称之为“密体”。

假如你到故宫博物馆,一定要看看《洛神赋图》,它的尺幅为27.1*572.8cm,长度有两层楼高呢。这么长的一幅画到底有什么内容呢?

让我们看连环画一般看这副画吧。

第一部分:曹植初遇洛神

开篇用草地上闲散休闲马匹引入,描述曹植从京城从京城东返藩国。归东藩是指曹植会封地的目标。夺位失意的曹植将求之不得的心情转化到这篇赋中。

曹植一行在旅程中,到达洛水河畔停下歇息,此时“日既西倾,车殆马烦”,驭手卸下了驾车的马匹,让它们放松休息。三匹马中的一匹就地滚尘,另一匹引颈回望,还有一匹,俯首啮草。

画中曹植的动作十分生动,他初见洛神,十分激动,忍不住用双手推开了身边的侍从,欲言又止,这里最出彩的是“眼睛”如果用放大镜细看,八位侍从的眼神都是收敛于近处,只有曹植的眼睛望向远方,与洛神四目相对。

第二部分:洛神一再与曹植相遇。曹植由一群随从簇拥,贵为王子的显赫身份被头上方的一个红色伞盖标识出来。

他立于洛水之滨的岸边土坡上,面向左方凝视,越过一带波涛回荡的水面, 随即看到浮于波浪之上的洛神

洛神时而在清流之中和湘水女神,汉水女神嬉戏,时而在山林中边走边舞,顾盼生辉,行止轻盈。

第三部分:

曹植从近看到远观仔细打量了洛神。

这一部分也描绘了洛神不同姿态的美,在《洛神赋》曹植用极为华丽的词藻对洛神进行了赞美“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第四部分:

曹植见洛神美貌,心生荡漾,用自己的玉佩和她相约,洛神欣然接受了。

第五部分:

洛神接受了玉佩,却又欲拒还迎。此段也是金句迭出。“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第六部分:

众神加入,风神张开大嘴收风,水神在河里平定波浪,黄河河伯在水里击鼓奏乐,衣着古朴,人身龙爪的女娲放声高歌,好一幅热烈欢腾的场景。洛神在山中水中空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

第七部分:洛神离去,仙凡是全卷的高潮部分。洛神驾六龙云车远去,云水翻腾中,旌旗飞扬,水族护卫。

曹植恍然若失,他乘舟逆流而上,以期再次看到她美丽的身影,而之前洛神一直不曾离手的那扇子。此时出现在曹植的手中。

第八部分:曹植彻夜思念洛神,“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

第九部分:曹植登上马车继续启程,随从们驱车向前,正是全诗结尾:“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曹植依依不舍,频频回头离开洛水。“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一首《洛神赋》虚构了三国时期的曹植与洛神宓妃的一场邂逅。

洛水之神,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光焕发如秋月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形象美丽绝伦,体貌婀娜多姿,令曹植茶饭不思。他能彼此心生思慕爱恋,却终因人道神殊而不能结合。

人神之恋飘渺迷离,引发了无限的悲伤与怅惘。

回顾在课堂上,龚兰英老师演示了怎么打开长卷的过程:是由一个人右手按着右手往里卷,左手卷开画卷,一边展开一边卷,每次大概能看到一米左右。等你把一幅画卷好就看完了一幅画。你看到的是目之所及之处。

《洛神赋图》第一幕,前景是山石与几棵树木,一群人簇拥着一位贵公子站在树丛之中,远山泛黛,是这副画的第一个空间,他的目光落在画面前方,随着画面徐徐展开,顺着他的目光就可以看到更多的画面。

这种处理方式就像电影里的转场,既有时间的转换也有空间的跨度,处处体现了时间感,这是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不同之处。真有点看电影的感觉,很私人,

能从这副画中欣赏到这么丰富的内容,也算是它的魅力所在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顾恺之的爱恋《洛神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