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附庸风雅引发的思考

最近听了几次角楼图书馆的免费讲座,是“角楼戏剧之夏”这个活动中的,主要讲的就是北京人艺70周年中的一些故事和经历, 还有人艺知名老艺术家的介绍。

这些活动的讲师都有些来头,但是讲的过程感觉很多都是百度上能搜到的,没有太多深入的东西。讲解过程也并不很有趣,听众大多也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听一听。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类人,大概也是20岁左右的大学生。不管讲师说什么,有的时候即使是很平淡的一句话,都要疯狂点头响应。不知道是为了表现自己知识面很广,还是表示赞同,还是表演出自己认真听的姿态?感觉多少有点装×的倾向,让我看了有点犯恶心。如果说只是时不时点头响应一下,一点问题没有。但是10句话有8-9句疯狂点头,我实在不懂用意何在。也许只是附庸风雅而已?

其实在生活中,“附庸风雅”的事情又何尝少呢?很多人盲目跟风,同龄人追求所谓的“自由”,外在的变化,潮流的火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成长。我想,真正的成长应该是向上求索,向下兼容,向内安放的。

上大学前的这个暑假,跟许多很久没有见面的同学重聚,发现大家已经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了。有的时候,这个社会让你变成什么样,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变成什么样。一个人很难改变所处的环境,但只要内心清醒而独立,做什么事情都不要极端化,那也能够做到尽量少的被影响。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受人之间的差异,先放下自己的成见去了解对方,扩大圈子,然后再进行逐步的筛选,形成一个小圈子中的良性生态。

这个暑假,我没有接触多“上”的人,也没有亲身体会过“下”的风气,但通过交流,我能够逐渐理解不同人的想法,以及是什么将他们塑造成这样。

可能在他人眼里,我是个有点文气的人,但我从不以此标榜自己。我希望趁年轻不断探索,拓展不同的生活方式,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价值观,找到与自己最契合的那小部分人,就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附庸风雅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