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374/400】《儿童自然法则》人类习得的自然机制。我们的首要任务,不是“做什么”,不是“发明新方法”,而是不要侵扰孩子的生活,尊重孩子的天性和内心想法,只要了解孩子,我们才不会试图走捷径,明白欲速则不达。习得和发展的自然法则要求孩子体验丰富的社会生活,从中获益。加强社会交往。改变学习环境。
第一章人类大脑的可塑性
1、营养和心理成长环境最终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从出生到三岁前的语言敏感期获得持续的、丰富多样的语言刺激。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环境差异导致智力发展的巨大差异。
2、成长环境。最需要关注的是教育环境(家庭和学校)和教育条件。放手让孩子去探索,让他和这个世界、和其他人建立联系,建立成千上万个神经联结。
3、和孩子一起生活,意味着参与他的大脑塑造。以身作则,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孩子我们的言行举止。对自己严格要求。跟孩子说话用准确的语言,多用(我们)来表达。就是当老师和家长用最准确的词来表达的时候,孩子的大脑神经元会建立得更加充分。尽可能提供丰富的不同类型的活动:地理,音乐,阅读,书写,算术,画画等。
4、注重两岁之前的关键期,这段时间完成大脑建构最核心的基础。重视早期教育。亲和环境的必要性。爱,陪伴,让孩子融入生活,不孤立孩子,互动,回应孩子的需求,不过度刺激孩子,交流,当孩子紧张时安抚他以免压力神经元破坏了未发育成熟的小脑袋,放手让他去探索,尊重孩子的节奏,提供恰到好处的饮食和培养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5、生活就是一种学习。玩泥沙子、踩石板路等。认真观察体验,提供有效的语言环境,让孩子大脑自然用新语言思考、组词造句,适当给予指导,创造浸入式环境。
6、只有亲身经历,发现不同,孩子才会以最快的速度学习和深化知识。每一次错误的预估都会促使他们大脑分泌多巴胺,激发好奇心,好奇心越强烈,记忆越活跃,学习越积极,因此要从体验中学习。他人指导必不可少。回应和互动才是真正的语言学习。如果想教孩子某样东西,那么就要努力建立和孩子的共同关注——互动关系。
7、长时间的屏幕学习会破坏孩子的注意力系统。完整的亲子关系需要家长随时回应孩子的交流需求。支持但不用力过猛,保护孩子探索的激情。友善的态度接受各种错误,犯错而且不断修正和孩子的交往,关键是身边人不评判他的“错误”。学习就是尝试、犯错、纠正、改变的过程。
8、自然、生动、有活力的环境。参与日常生活,和不同年龄人进行交流和互动,户外玩耍,观察研究大自然,满足各种好奇心和身体运动的需要。让孩子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重建联系。
9、留点时间放空,胡思乱想。睡眠很重要。大脑重组在睡眠中进行。自由活动必不可少,一起自创游戏,编故事,过家家等。仁爱是孩子真正充分成长的催化剂~多巴胺、血清素、内啡肽。心流。
第二章教学辅助
1、加强感知力,学习运用多种感官。练习增加感官的敏锐性。浅显易懂、循序渐进、生动形象的方式教授科学文化。
2、阅读促使大脑重组。听音,认字,一起学习,加强理解,自主阅读,读词读句子,阅读书籍,丰富词汇量,家庭教育为孩子提供丰富、身临其境、真正的体验。如游戏和教具,让孩子保持动力和激情。鼓励每一个孩子,自己去选择、体验、犯错,跟随内心的激情,感受真真切切的快乐。
3、每年四季,他们会重返大自然,寻找四季。丰富而非过分堆积的环境。孩子的学习环境可以丰富,这样能够刺激他的大脑,但是不要堆积,不要给孩子过多东西。
第三章培养智力发展的核心基础能力
1、敏感期。语言和感官的能力在一岁以前处于非常重要的敏感期。3~5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执行力的培养。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我们的做法,鼓励放手去做,创造一个有良好的执行力发展环境,就是培养孩子未来独立性。例如自己穿衣、做力所能及的事,日常小事让孩子做决定。耐心准确示范。练习目标是提升孩子的内在能力。
2、家长耐心地准确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孩子学会表达和等待。允许孩子有自我判断的自律性。尊重孩子对于秩序的要求。让孩子自己练习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孩子气馁放弃之前不动声色给予帮助或点拨。
3、帮助孩子学会表达、等待、抗干扰能力。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心理压力、暴力、欺凌),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护自己,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
第四章秘诀就是爱
1、要让孩子对大人建立依赖感,但不是依赖,请各位搞清楚这两个词的区别。什么叫依赖感?就是他知道“我爸靠得住,我妈靠得住,我们老师靠得住,有事我们老师一定会帮忙”,孩子会觉得特别有依赖感,有安全感,但它并不是依赖。依赖是什么呢?依赖是“我希望得到老师对我的肯定,我希望老师能够怎么怎么样”。
2、爱并不是生存的奢侈品,爱是生存的必需品,一个人的头脑要健康地发育,他是需要爱来滋养的,爱是人成长、成熟的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3、支持孩子表达良好的社交意愿。在所有的教学过程中,奖励法是不可行的。没有外界的物质奖励,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真正能改变孩子的是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大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友爱的力量。我们能够为孩子身心投入——爱,信任,用我们最可贵的品质感染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