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之路

文/杨芝兰

我这人向来后知后觉,对于语言和事件的敏感度极度缺乏,当看到题目时就在回想我的教育故事,无从下手,那就再给一些时间吧。可渐渐发现这不是时间的问题,正如我似乎回忆不起以前的林林总总一样,一点记不起来也不是的,但总感觉在描述事件时总是缺少了很多的细节。我又跟别人作比较了,我总是不经意间无别人作比较,我是不喜欢这样的,因为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我的心态和自信心。可能就是因为自己不断与人进行比较使得自己变得极度卑微,“怎么样都行”,“不这样的话还能怎么样,那样的话会和现在的结果差不多吧”。事实上我又总是将事情合理化,所以我对每件事情总不会去过多的深究。

还记得我刚上班时对自己的自我满足,我是幸运的。于是我存在于侥幸中悠然自得,无忧无虑,享受了生活。不知道怎么上课,但自己在慌乱中也渐渐走出了一条路,有了路又继续停留在舒适区,不思进取。终于有一天我意识到,也许我可以不这样一眼望到头的生活,我期待着一些改变,我想拥有积极的人生。其实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意味着什么,也许只有“传道、授业、解惑”吧,从未对自己的职业有任何的规划与期盼。

开始有了正视教师这个职业,对这个职业有懵懂的认知是从再次与我的小学老师相遇开始的。依然温柔大方,依然谈吐优雅,我心中有了方向。身边有了榜样,我就开始向着榜样的方向去学习,渐渐地我发现,优雅学识的背后对教师有着别样的坚持,对教育有着独特的智慧。他们正是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一步步地成就了自我。

张文质老师曾提出过做“人的教育”,指出其实我们的教育,最为重要的是给孩子灌输、影响、启迪,帮助他们成为飞翔者,毕竞他是生命自由的个体。教育一方面通过知识的方式,让其学业得以发展。另一方面,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把精气神贯穿其中,要让人的精神高度自由,对自我、对自主对自由、对独立、对权利等的价值观的培养要蕴含其中,只有这样,学生最终才能成就自我。

前一段时间看到举国振奋的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送入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担任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指令长的是航天英雄翟志刚。2008年,在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中,他成为“中国太空漫步第一人”在翟志刚看来,第一个10年是奋斗的10年,想事不多,就是要飞天,第二个10年才是真正的考验,每天都要重复最基本的训练。他说:“神七一夜成名后,我要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稳定下来,扎扎实实地训练,让辉煌变历史,最难。”他做到了,今年55岁的翟志刚航天生理功能始终保持在优良等级。

翟志刚说:“最难的不是训练有多难,工作有多难,学习有多难,最难的是如何能够把一件简单的事,用最高的标准和热情十遍百遍地做好。

标准和热情是翟志刚成为指令长的关键因素,那么我的职业标准与热情又是什么呢?

热情

我是有着职业热情的一个人,一直有,尤其是今年显得更为突出些。我认为,如果一个老师有着职业热情那么他对待学生的态度就会不同,对待工作的看法也会不同。

还记得刚上班时自己的散漫态度,当然自己也还是爱学生的。当时也不会想太多,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全无章法,可学生喜欢,成绩也还不错。后来由于班级人数的扩增,最终学生的成绩一直有些落后。当时一直安慰着自己:那么多人的班级是根本无法保证每位同学都学好、考好的。所以下班之余从未想过去丰盈自己,将更好的带给学生。

对了,用现在的一个词语来说那就是“躺平”状态。渐渐地,我认识到更多的有些教育热情的同事和老师,是他们给予了我更多的职业热情。还记得上一周我们几个在语文办公室的讨论,可谓是激烈。话题由评职称开始,这是办公室永远过不去的热门话题。那天校长好像还开会说了以后评职称年限增加了,但只要工作够一定年限就可以走绿色通道,不占用乡里的晋级名额。同事Z和同事G开始抱怨这样的不公平,大家都在坐等绿色通道那么这样的工作是不会有动力的,这样一来老师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会出现更多浑水摸鱼的老师。同事G明确指出,这么一来,教师的工资也高不起来了。那么会有更多的老师参与到第二职业中去,因为这一份工作无法满足生活自给了。还有一个就是,既然都等绿色通道了,那么对于各种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比赛就会失去动力,因为绿色通道不需要太多证件所以会产生职业倦怠,因而会对第二职业投入更多精力,这对于老师的工作态度会产生很大影响。

而我跟同事F保持同一观点,肯定了现在的政策,这意味着晋级评职称的时代会慢慢淡化掉,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吗?之前轮到自己评职称时就会一直抱怨,要那么多证书做什么?老师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而现在每天都是为晋级评职称忙碌,甚至花费不少的钱去晋级评职称。对于他们提到的职业倦怠我们认为则是价值观的不同,正如“双减”下的学生,正如我们现在的“5+2”。仔细想想我们的愿望正慢慢实现,当初一直抱怨农村家长不会教,教不了。那么现在全交给老师来教,这就使得我们的专业化得到更大发展。在“双减”政策下,我们的任务其实更专业化,技能化,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思考去把学生教好。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那么现在就到了这个时候。学生还是那么多学生,作业大幅度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业质量下降反而会有所提高。因为要从知识能力的灌输到学习能力的转化,这就需要老师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着较高的职业热情,那么如何提高老师的职业热情会是当下学校最主要的工作。

职业标准

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我们老师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职业标准。对于自己明方向,对于学生明要求,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挖掘出来是我们当下最值得关注的事情。“双减”政策的落地,其实对于学生及家长有着更大的考验。学生会学,家长会教,这样是最佳搭配,老师也不费力。但总有一些不知道学习,家长也不管不顾的学生,那么这些学生又该何去何从,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的职业标准起作用的时候了。我们需要将课堂转化为更多学生的参与,将学习的氛围影响到每一个学生,注重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教育,而不仅仅依托成绩的考量。

我最近也总是在思考班级后进生的问题,学习意识不浓,家长只负责生活上,关于学习就总指望老师多管理多督促。面对班里那么多学生一个个去管理不太可能,所以我将教室的管理权都分发给班级学生,专人专责。课堂上多注重后进生的参与度,课后勤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前一段时间学生的状态就明显不好,散漫、无责任心。于是我在失落之后进行了反思:管理没跟上,对于他们的学习过于放纵和信任。后来又想到通过更多的活动去调动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比如今天就新增了“班级故事会”,学生参与度大增,直呼时间太短,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也上台讲开了去,于是有了将“班级故事会”做得更精致些,把它作为班级保留项目的想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别人的教育之路已开出一朵芬芳四溢的花,而我的教育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依旧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在以后的日子里,多读书丰盈自己,多反思提升自己,多实践成长自己。希望在多年后我的教育之路也是一路芳香,一路努力,一路绽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