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懂孩子的美

这周芝加哥疫情有所缓和,女儿趁人少走出公寓,拍了一组芝加哥的夏天。然而,我们觉得照片把女儿P丑了,女儿本来很漂亮,但朋友圈里的她却变得我们都不太认识,脸短短的,下巴尖尖的,头和身体的比例也很夸张,确切说,我和她妈妈都不喜欢照片,我们很心痛女儿变成了“网红脸”。

女儿长得好看又是学艺术的,她的审美能力不会差。然而,为什么在审美上和我们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一、代际审美观不同客观存在

不同的世代经历不同,审美观差异必然存在。我不由联想到自己与父母的审美差异,记得很小时侯在农村,每次去上学,都要把裤腿挽得高高的,为的是与泥腿子们打成一片;还记得特别喜欢穿军裤,认为穿军裤很牛叉。这些行为在当时都令父母很不解。现在看来主要是环境不同所致。

二、童年播下的种子

审美倾向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与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接触的文化息息相关。“网红脸”的审美特征与动漫中的“美少女”非常接近,小时候看动漫时会带来愉悦的情绪,这就是审美观的雏形,进入青年期后,如果没有经历全面的美学教育,并未形成多元化的审美观,幼年时埋下的单一审美观就会快速发展,形成占据主导地位的审美倾向。

三、朋友圈流行文化的浸染

我在一个八零后合作伙伴的朋友圈看他发过和新婚太太的照片,也是短短脸大眼睛尖下巴,当时觉得很奇怪。女儿同学的合影也经常令我们“脸盲”,都P得差不多。年轻人天然具有社会性倾向,面对各类问题更愿意在同龄社群中寻求答案,互相影响,审美观的背后其实也是价值取向,不一样的价值观很难玩到一起,年轻人要合群,审美观自然渐渐都趋同了。

四、资本洪流的裹挟

年轻人作为一个有活力的消费群体也是资本追逐的目标,媒体时不时会甩出一篇《零零后消费习惯分析》之类的报告,资本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将审美观渗透进方方面面,比如年轻人追星,明星都是长这样,引领了潮流风向。想像明星一样,请使用各种修图软件、拍照app,这些软件能帮你P成明星的脸型;你会发现身边有的朋友去韩国通过微整形变成了“锥子脸”,这些都形成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审美导向。

讨论了审美观的差异,我想作为父母,要更加多元和包容,允许有不同的审美倾向存在。另一方面,对于美,我们与孩子更要有共识,那就是:追求真实的美而不是虚假,追求个性的美而不是盲从,追求内涵的美而不是外表。求同存异,开放的心态才能带来审美的愉悦。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不懂孩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