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篇“有多少婚姻毁于了解”中分析了:有些婚姻的破裂,看上去是被毁于彼此真正的了解,表现出的是对他人弱点的不谅解,但实际上反映了,关系的分裂是毁于人对自身弱点的不谅解。同时还分析了,足够好的关系,是需要足够长的时间。而能维持足够长的时间,是在于能够以局部匹配。人的匹配的变化维度很大,需要多角度,更需要人的胸襟和智慧。
许多亲密关系之所以早衰,是他们说因为“不般配”,但奇怪的是,婚后说不般配,婚前却感觉是绝配。可想,在他们的无意识是按着“完全匹配”建设关系的。情况却是,按这样完全匹配的要求的结局,不是冲突就是分裂样。这证实了婚姻,是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
根本的问题还在,婚姻中受伤的双方都坚持认为,我终于知道是对方的“缺陷”欺骗了我,却不了解是自己有“缺陷”才承受不了他人的缺陷。双方也不了解自己当初是以幻象选择了对象,不了解自己根本就没有容纳自身和他人缺陷的能力。
如果说,受伤的婚姻还有药可治,那首要的前提是,他们有治疗意愿,然后是接受治疗的方案:学习“相处的艺术”。若问这方案有无效果,那是取决于是否用心和坚持学习。
何为相处的艺术?
我曾写“对相爱容易相处难的反思”,想阐明婚姻关系的本质,并非通常认为的“相爱容易相处难”而是“相处容易相爱难”。当然,是通过那些打不散的的打闹婚姻为依据的。所以若问“被毁于了解”的受伤婚姻能否治愈,还必然得回到“如何相处”的老话题。
婚姻受伤,是人们既不会相爱也不会相处所致。无论婚前人们是否相爱,都决定不了婚后的命运。这分明说,相爱和相处是两回事,犹如爱情跟婚姻是两码事一样。因此,既然走进了婚姻,又有修复婚姻的需要,那么你就应认真学习以下的课程:
1,学习反思自我。现代人的痛苦之一,是忙于追逐疏于反思。冲突性婚姻,更是暴露关系中的人一旦不快,则将气撒向对方,匮乏向内看的觉悟。当婚姻开始口角战时,已在提醒双方应反思:①你们是用自以为的“对”,在声讨误以为对方的“错”。②婚姻中太讲理,是伤害感情的刀剑。讲理的互动模式,说明双方都想“救赎”对方,都在借道理这把剑,戳击对方的软肋,双方都是迫害者。③只要有一方,能先闭嘴道理,口舌之战便打不起。许多事情,本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何况伴侣他/她绝非我们生命中该打击的仇人。
2,分离幻象。这是另一深刻的反思题:婚姻是换代的原生家庭,我们过往经历所累积并压抑的不满,会成功地转移到婚姻中,源源不断的无意识的发泄着,并发挥着破坏性作用。同样,我们过往经历所塑造的理想幻象也会成功的,无意识的投向婚姻中的对象。
换一种理解,伴侣不能友好相处,是因为感觉对方的缺陷(实际是差异性的特质)伤及了我。这纯是我们把对方理想化以后的自我需求挫败。真正的伤害源,是自己要的太多,自我心理容器又太小,承接不了他人的特殊存在。人在关系中的幼稚化,就像俗语说的“没饭吃怪筲箕”。
因此婚姻若没有互伤,必须是能分清自我幻想与现实,各自收回“按己意向强迫对方”的投射。
3,学习接受。这既是亲密关系的境界,也是所有关系相处的艺术。
接受什么呢?都说,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差异是人的本质。而我们的婚姻受伤,往往是因双方不容差异所致。那么,避免婚姻受伤的出路就应该是:接受差异
如果你的难题是:话说起容易,做起难。那你还得反思,为什么做起难?难在哪里?又凭什么接受差异?若要理由其实很简单:凭我们想要婚姻,想拥有幸福。有了这个理由,我们就有责任学习相处的艺术:先承认差异,再容许差异。
4,学习放弃。放弃什么呢?任何一对婚姻分离,都不是突然间的决定。有人说,情感是慢慢变冷,树叶是渐渐变黄,人的故事是走走停停写到结局。而关系中的爱,是因为失望太多,才变得不爱。那句“由爱生恨”的真正本质反映了,人是自私的,爱是有条件的。所以人总是重复着一种恨:你让我失望,我让你后悔。可这背后,究竟是什么产生的失望呢?
不难想到,是人心的贪婪,和我们固着在幼时那个永不退却的梦想——无条件爱我。也不难想到,修复受伤的婚姻,我们需要一种放弃,放弃对伴侣绝对爱我的幻想。
5,学做关系中的智者。我总有一感觉,修复亲密关系的前提,是自己能跟自己的阴影谈一场恋爱。意思是,人首先能爱自己,包括自己的阴影部分和缺陷,才谈得上能爱他人。
学做智者,先要谦卑地访问下自己的心:婚姻里,你贡献了什么?你扮演了什么角色?你可能是受害者还是迫害者,是牺牲者还是抱怨者?你是用爱在控制谁,还是你用恨在爱谁?你真实的需要是什么,对方的需要是什么?为满足自己和对方的需要,你能做些什么?
学做关系中的智者,是须放下渴求对方爱我,同时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可爱的人。学习智者的相处原则,即:投桃报李,悦纳差异;尊重缺陷,欣赏优势;有独立的依恋,有边界的共处。
相处的课程,以及受伤婚姻的疗愈之路众多,难一一道尽。说到底,婚姻是一座大学,它蕴含有丰富而高深的人文知识,在那里你本可以修身成长。但是否学有所获,能否成长,不在于婚姻大学的贵贱,而在于人学习能力的高低。
人性的弱点,注定我们在亲密关系里会经验不同程度的伤害。反观我们受伤的关系,发现真正伤害人的,不是我们身上有的弱点,恰是我们对弱点的憎恨、不宽容。因此,规避伤害,或真能修复伤害的途径,定是以上所谈及的那些“相处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