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30才彻底读懂 王阳明传习录【3】圣人打架,我们不要站队2022-04-26

第二章 传习录


圣人打架,我们不要站队


从下面开始,都是徐爱和王阳明两人之间的问答录。前面有提到朱熹认为《大学》旧本有误,王阳明认为旧本没错,这让徐爱很惊讶,徐爱就顺着这里问的。我们来看看两位圣人具体的争论点在哪。原文里面用典很多,大家耐心看。


原文

爱问:“‘在亲民’,朱子谓当作‘新民’,后章‘作新民’之文似亦有据。先生以为宜从旧本作‘亲民’,亦有所据否?”


仁也详解


徐爱问:“在亲民”,朱子朱熹说应该是改为“在新民”,《大学》后面章节的“作新民”这些文字好像可以作为依据。先生认为应该遵从旧本的“在亲民”,您也有什么证据吗?


为什么徐爱一上来就问《大学》的内容?除了这里老师王阳明跟朱熹的观点不同让他惊骇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学》是“四书”中的入门之书,理学家程颢 、程颐就说过“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徐爱这里问的正是《大学》这本入门之书中的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争论的焦点就在是“在亲民”,还是“在新民”,这是一段没有定锤的公案。

 

先来看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里是怎么注解这关键一句的。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然其本体之明,则有未尝息者。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

朱熹说,所谓大学,是有德行之大人的学问。“明明德”第一个明字,是动词,使之明的意思。第二个明,和德字一起组成明德,是一个名词,指每个人天生都具备的理。朱熹认为这个天理本身是明亮的清楚的,本身就涵盖了天下万事万物之理,但被后天的气禀拘束、被人的欲望遮蔽,导致这个天理有时会昏暗。但是人心之天理是明亮,是从未熄灭的。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擦亮本心,让它恢复明亮如初

 

朱熹接着说:“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意思为“新”就是革掉旧的人欲,一方面要自明己之本心明德,另一方面又要推己及人,帮助别人去擦掉他们被欲望沾染过的本心。简单来说,“新”就是革人民之旧,使人民新。


朱熹认为《大学》后面第二章是对“在新民”的具体阐述。汤之盘铭(商汤的洗澡盆)上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上说:“作新民”。《康诰》是《尚书》中的一篇,意思就是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的命令,周成王希望康叔能协助周王室顺受天命,让殷商旧地的人民振作起来,成为自新之民。诗经上也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从这里可以看出,朱熹把“在亲民”改为“在新民”也是有根据的,“新”字很好的把个体的新旧转变、人民的新旧身份、朝代的新旧更迭表现了出来。

下面看看王阳明是怎么反驳朱熹的,王阳明认为“在亲民”才是正确的有没有根据呢?


原文

先生曰:“‘作新民’之‘新’,是‘自新之民’,与‘在新民’之‘新’不同,此岂足为据!‘作’字却与‘亲’字相对,然非‘亲’字义。下面‘治国平天下’处,皆于‘新’字无发明。如云‘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如保赤子’‘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之类,皆是‘亲’字意。‘亲民’犹《孟子》‘亲亲仁民’之谓,‘亲之’即‘仁之’也。‘百姓不亲’,舜使契为司徒 ,‘敬敷五教’,所以亲之也。《尧典》‘克明峻德’便是‘明明德’,‘以亲九族’至‘平章’‘协和’,便是‘亲民’,便是‘明明德于天下’。又如孔子言‘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便是‘明明德’,‘安百姓’便是‘亲民’。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仁也详解


对王阳明上面这一段原文的翻译和解读,我看了有关的书籍,都没有说的很明白,我在这里彻底讲清楚,让大家彻底看明白。


王阳明回答徐爱说:《康诰》中的“作新民”(主语是商朝的子民,殷商旧民要作周之新民。商朝的旧子民啊,在朝代的更迭进步中,你们要自新,做周朝这个新国家的新子民),做自新的人民。而“在新民”(主语是有德行的大人,大人之道在于新民。大人已经通过自明心中的明德了,下一步是要去使人民新,明人民心中的明德),“作新民”,是人民自新,“在新民”,是使人民新,两个“新”字很显然是不同的,这不足以作为“在新民”的证据。“作”字和“亲”字是对应起来的,但“作”却没有“亲”的意思。大学后面提到的“治国平天下”等地方,都没有对“新”展开论述。

以上就是王阳明反对朱熹“在新民”的论据,下面看看他支持“在亲民”的论据。

《大学》中引用诗经的诗句:“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文王武王这些前朝圣王,后世的人一直思念着他们。后世的君子贤王还在着效仿他们,尊敬有贤德的人,亲爱自己的亲人,这让后世的普通百姓能够享受安乐的生活、保有自己的利益。王阳明认为,“亲其亲”的亲,和“在亲民”的亲,是一个意思。

《康诰》中说:“如保赤子”。“保赤子”就是“在亲民”,周成王告诫康叔说要亲近爱护人民,就像爱护婴儿一样。孔颖达在《十三经注疏》上解释说:“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原来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体是赤红色的,所以叫做“赤子”,现在的赤子之心就是像婴儿一样的赤诚如初,初心不改。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这句也同样出自《大学》,喜欢人民所喜欢的,厌恶人民所厌恶的,这才能叫做民之父母。

以上这三条,都有“亲”的意思。


王阳明接着说,“亲民”就像是《孟子》中的“亲亲仁民”,亲爱自己的亲人、仁爱自己的子民,“亲之”就是“仁之”。百姓不亲爱家人,所以舜派契这个人去掌管教育,教化人民,让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人伦规范得以施行,让百姓之间亲爱彼此。

《尧典》中的“克明峻德”就是《大学》中的“明明德”的意思。《尧典》中的原句是:“克明峻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每个人都明明德,亲爱家族;家族和睦之后,自然能分辨出百官善恶,百官清明之后,天下就和平了。孔子说“修己以安百姓”,“修己”就是明明德,“安百姓”就是“亲民”。“亲民”兼有亲近教化之意,说“新民”就感觉意思说小了、说偏了。


阳明和朱熹两位大圣人谁对谁错呢?都对,只是每个人的角度不一样

朱熹主张“在新民”,是从理学的角度,擦掉每个人后天沾染的欲望,重新恢复每个人天生的天理良知,所以重在前后的新旧之分,结果的新旧之别。

王阳明主张“在亲民”,因为亲有亲近教化之意,行动的意味更强,新民更强调的是结果,让人民新了,但怎么个新法?就丢了怎么做的意味。王阳明是从心学知行合一的角度从发,重在行动,去亲近百姓,去以仁义教化百姓。


我们不要去纠结是新还是亲,这本质上是考据学的东西,每个人都能从古代圣贤的话中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原话,每个人都能从考古中考出自己的论据,而且看起来都挺对。

我们对于圣人论战,一是不要起哄,浪费自己的时间和圣人的时间,二是不要站队,圣人各有各的角度,三是都要去反求诸己,切己体察,学以润身,在一件件、一桩桩的事上磨练。儒学的核心不在知,而在行,去行动起来,自己照着圣人的话去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情况去调整行动,最后的目的,不是你记住了什么,去评判哪个对哪个错,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最后的目的,是让自己成长,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自己好了,再去帮助他人,帮助社会,帮助国家。这才是儒学的要义。


作者:仁也

广州仁也营销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1.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 《传习录注疏》,邓艾民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3. 《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 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撰,中华书局

5. 《张居正直解论语∙大学∙中庸》,张居正 著,中国言实出版社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到30才彻底读懂 王阳明传习录【3】圣人打架,我们不要站队202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