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带你读懂《茶经》37:茶器的收纳--都篮

都篮

都篮,以悉设诸器而名之。以竹篾内作三角方眼,外以双篾阔者经之,以单篾纤者缚之,递压双经,作方眼,使玲珑。高一尺五寸,底阔一尺,高二寸,长二尺四寸,阔二尺。


 卖茶翁茶器图  都篮

江泳解读:

都篮,因全部茶器都放在里面而得名。用竹篾制成,里面编成三角形的方眼,外面用两道宽的竹篾做经线,用细的单蔑捆住,依次交错的编压在两道经线上,成方眼的形状,使其玲珑小巧。高一尺五寸(45厘米左右),底部宽一尺(30厘米左右),高二寸(6厘米左右),长二尺四寸(72厘米左右),宽二尺(60厘米左右)。

具列是陈列茶器的,而都篮就是收纳茶器的,将茶器统统都装起来。唐代封演写了一本书:《封氏闻见记》,在第六卷”饮茶”篇记载:“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式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这里面写的都统笼就是都篮。都篮的尺寸应该是这样的,高一尺五寸,长二尺四寸,宽二尺;底部宽一尺,高二寸。根据所装茶具的多少,都篮的尺寸也会有相应的调整,例如外出游玩携带简易茶器,都篮也就有所区别。甚至在不同的饮茶环境下,都篮也可以取消掉不用。


台北故宫藏   北宋赵佶《文会图》局部

到了宋代,都篮依然在使用。北宋诗人梅尧臣 写的《尝茶和公仪》里是这样说的:“都篮携具向都堂,碾破云团北焙香。” 北宋皇帝赵佶画了一幅画《文会图》,绘画的是文人雅士会集于庭院饮酒赋诗的场面。下半部分呈现的是宋朝点茶的场景,左下角所画的就是宋代的都篮。

到了明代,都篮的名称又叫做“器局、苦节君行省”。明代的顾元庆删校的《茶谱》里记载的茶具中写道:“苦节君行省”一项:“茶具六事分封,悉贮於此。侍从苦节君(即竹茶炉)于泉石、山斋、亭馆间。执事者故以行省名之……陆鸿渐所谓都篮者,此其足与款识,以湘筠编制,因见图谱,故不暇论。”此处所谓的“苦节君行省”就是都篮的一种雅称,它仍指的是贮存各式茶具的器物。 另外有“器局”一项:“茶具十六器收贮于器局,供役苦节君者,故立名管之,盖欲归统于一,以其素有贞心雅操,而自能守之也。”      

到了清代则称为“茶籝或茶具”。不过外形与《茶经》所写的都篮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都篮是竹编的篮或篓,而“乾隆御用茶籝” 则分层、分格、可抽拉、有装饰,除去外部的藤编网罩和纱窗,则可以看作是开放式的架式或箱式器物;可以说是具列与都篮的融合。


清乾隆 紫檀木茶籝及各式茶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泳带你读懂《茶经》37:茶器的收纳--都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