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侣剑侠 序及前言

《仙侣剑侠》序一

        文/董明


中国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样式,它的产生发展有一个长期的历程,有其历史渊源。

早在明清就有人写过此种体裁,如《三侠五义》、《昆仑奴》、《聂隐娘》等,虽然它们是杂合中华传统鼓书、古典演义,但也可以把它们看做武侠小说的最初雏形。后来又有许多人写过武侠类小说,但它仍未作为正式文体版式出现。

最早致力于武侠小说亦或说是“武侠小说正宗的开山鼻祖”是梁羽生,是他摆脱了过去那种传统演义式武侠小说写法,开了“新”武侠小说之先河,也是他把传统书中义薄云天、豪情万丈的“侠”士写“活”,赋予其侠骨柔情、儿女情长之爱情色彩。同样也把传统武术演化成了出神入化、飞檐走壁的“书上功夫”。他的代表著作有《江湖三女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等。

到了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武侠小说发展到了顶峰时期,出现了金庸、古龙、柳残阳、卧龙生等许多武侠名家,形成各种风格,可谓是“百花齐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金庸。他继梁羽生之后把武侠小说推上了历史之峰巅。他从第一部武侠处女作《书剑恩仇录》写起,到最后一部《鹿鼎记》封笔,一共写了十五部中长篇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小说童叟皆知,人人喜爱,曾一度风靡了中国及东南亚许多国家。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单单刻画了传统的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侠”士,而且把他们推到了历史角度,使他们成为某一历史时期的“英雄”。金庸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把人物安置到了历史某一时期,与历史事件、历史背景相结合,让他们去改写一段历史。(他的小说人物所改变的历史事件皆属于无正式考史或野史所载)这也是他武侠小说之特色所在。

同时,这个时期著名的武侠大师还有古龙。他的小说以富有哲理,耐人品味而形成一种极具特色的武侠系列。如果说金庸的小说给人激情万丈的话,古龙的小说则给人一种对人生、对生命价值的新思索。

进入七十年代后,武侠小说开始走向低谷,出现了框架式武侠小说。(即看开头便知其尾及情节思路)许多末流作家只图谋利,不图创新发展,而武侠名家大都以封笔,使武侠小说出现萧索衰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以温瑞安等为代表的新派武侠的出现,才又给武侠小说注入了活力,激起了高潮。温瑞安的武侠著作,以精简洗练的语言,扑朔迷离的悬念,给人一种清新扑面的感觉,也给武侠小说一个新的突破。

然而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繁荣、萧条的规律,武侠小说也同样。自新派武侠至今,武侠小说又开始进入低迷状态,这势必将出现新的文学体式进行更新的拓展。


初读石风之著《仙侣剑侠》,又似有清风拂面之感。作者在全书中熔名家写法于一炉,集个人观点与创新为一体,写了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其文学性暂且不言,就可读性与创新性而言,是一部成功之作。

《仙侣剑侠》虽是作者处女之作,但文笔干练,语言清新,足以显作者笔锐之功。作者把一代侠士水成青从小写起,对其成长、习武、行侠中的种种遭遇及奇遇,合理布局,没有造作之感,让人“读之又读而后知其事”。做到这一点确实难能可贵。书中人物的个性、心理、语言、行为都描述得惟妙惟肖,细腻逼真,武术拳式套路更是描绘的读之即知其形,思之如入其境,此又是成功之处。

《仙侣剑侠》不仅描写了水成青如何身负家仇,苦学习艺,最终得以报仇雪恨,而且写了董成青伸张正义,除暴安良,顾大局、识大体,为江湖安宁勇破“天龙帮”之事迹,同时作者还写了兰、吴二女如何美女爱英雄,又如何义结同心,终成连理。

全书紧扣题目,写“侠”荡气回肠、豪情激荡,写“情”缠绵悱恻、万种风情,让人读之击节称快,拍案叫绝,也为作者能在武侠小说没落时期写出如此精伦佳作,深感欣慰。

以上诸论,是以为序。

        寅戌年二月初三晚

        董明


前言        侠

              文/石风


长安古道驿柳新,

斜阳催马奋蹄疾。

宝骏穿林惊暮鸦,

披风作云绣彩霞。

三杯浑酒吐然诺,

一镰明月秉吴钩。

莫问在下名与姓,

龙泉诛仇剑封喉。

事了拂衣绝尘去,

千里追风不留行。

燕卿挟刃逼秦宫,

赵客弯弓破匈奴。

俗子闲谈老红尘,

英雄血志死社稷。

唯闻腐儒赞文治,

谁阅青史论武功。

王谢堂燕入巷陌,

汗青侠骨香自凝。

魏都监门侯赢笑,

赵城邯郸信陵哭。

豪杰肝胆酬知己,

咸泪入酒烫心头。

热血不为觅封侯,

捐躯只因分国忧。

朱门酒肉非我辈,

荒冢野草埋骨肉。

    古都长安名师袁兄一阙慷慨激昂的《侠》,历数侠之行,侠之义,侠之仁,侠之勇、侠之忠,侠之信,侠之武功,侠之肝胆,侠之舍生忘死,侠之春秋功绩。让人读之不禁热血澎湃,为古诸侠之大义心生敬仰钦佩之情。

    侠之一字写起来虽然简单,但其意义非同凡俗。当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总希望得到帮助、庇护与救治。在古代往往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菩萨身上,认为世界上有超自然能力,能帮助人们解决一切困难。后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开拓与发展,人们渐渐发现,在真实世界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从没有真正得到过神灵菩萨的庇佑,反倒是有那么一些古道热肠、侠肝义胆的人,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于是就诞生了侠。侠从人从夹也。

    在远古时代,人类生存困难,过着群居生活,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因此不会出现差距太大的等级分化,食物的分配是比较公平的。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增强,生产资料有了剩余,开始慢慢出现分配不公平,地位不平等现象。随着不平等地位的不断加大,就分出了不同的阶级与阶层。 那时的世界虽然有了很大变化,但流淌在人类血液里的那种渴望平等公正的血脉却依然深入骨髓。于是当这种不公平分配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就有人站出来发出呼声,挑战这种不平等的制度。这就是侠的最初意识与萌芽状态。

    后来群雄并起,诸侯争霸,逐鹿中原,各国君主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便不惜重金招募一些勇猛忠义之士,去敌国刺探情报,刺杀首脑。这些人为忠为义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所不能为,不敢为之事,大多的结局都是有去无回。他们虽然死得惨烈,却为后世之辈所纷纷效仿敬仰,算的上是人类早期颇具规模的侠客义士。这为侠之意拓展了更为广阔的范畴。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各种社会矛盾也纷至沓来。作为维持人类持续、稳定、平衡发展的道德、道义与正义,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于是侠的形象渐渐地成熟丰满起来,并且深入人心,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一般来说,侠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侠是指那些身怀武功,心备大义,不畏艰难,铲强扶弱,不惧强权,伸张正义,舍己为人,勇于担当,抱负远大,舍生忘死,一心为家国百姓,天下大计燃烧、奉献自己的人。往往被称之为大侠。而广义的侠不分行事大小,不分朝野官民,泛指一切见义勇为,行侠仗义的人与行为。

    侠可分文武。文侠守卫道义,以至圣先贤为榜样,誓死捍卫圣贤遗留的为人处世准则,宁死不屈,是以多死于忠节。武侠守卫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惩奸除恶,为维护世界和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邪恶为敌,不死不休,因此多死于争斗。

    我们的普遍观念,通常说得侠往往与法令有所冲突,法令是官方出具的,所有人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而大侠往往会做出逾越法令的事来。譬如我们常说得大侠都会劫富济贫,惩奸除恶。抢劫是违反法令的,会被正统的官方所不容许,会出面捉拿劫富济贫的人以正法律,杀人更是为历朝历代所不容。 现如今许多犯法的人往往被冠之于大侠的称呼,这其实是非常片面的。

  比较而言侠与法的大多数特性其实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伸张正义,匡扶道义。于法而言,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当政者为了更好的管理国家与人民而专门设立的条例,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当然法令是由人来制定的,也是由人来执行的,而人在制定与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造成法令行使过程中的不公正与不公平。而在此情况下,侠便会挺身而出,行使他的使命,代替法律执行者铲除奸佞,匡扶正义。因此从这方面来说,不带有明确目的性的侠,其公正性更大于法令,是法令的有力补充。

    由此可见,侠就是具有黑白分明的立场,明辨是非的能力,心怀对高低贵贱一视同仁的公平,处事不偏不倚的公正,及根植于老百姓内心深处的公道等等的总体行为及做出行为的人的统称。

    武侠即我们通常称的大侠,多行之于江湖,打抱不平,铲强扶弱,行人间正义。何谓江湖?江湖即江河湖泊奔流不息,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之意也。因江湖多险恶,固后人多把勾心斗角、恃强凌弱、巧取豪夺等等人心奸诈,害人利己之诸事行为喻为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因为有人就免不了利己主义,总有那么些人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喜欢占小便宜,喜欢少劳多得。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巧取豪夺,不择手段,处处陷害他人,成全自己。而他人为了自身生存,或是为了得到更好的生存条件,也不得不陷入勾心斗角,防人护己这样的圈子里去。因此江湖险恶,人心叵测,处处陷阱,步步惊心,由此侠便应运而生,斩妖除魔,惩奸除恶,维护人间正义,维持正常的江湖秩序。

    由此,江湖自然就免不了明争暗斗,血雨腥风。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便时常上演,代代频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仙侣剑侠 序及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