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分享下运营视角下的用户画像。
提到用户画像,可能有人的第一反应是各种标签,比如性别、年龄、爱好等等,有人的反应是这个很火,我的产品也要有。
用户画像(User Profile)没有之前,形容用户是男性多一些,25-35岁居多,喜欢电子产品等模糊的印象。有了它,就对任何一个用户都能用标签和数据来描述。用户画像,是商业目的下的用户标签集合。(秦路)
搭建用户画像体系的第一步,是要了解对于自己的产品来说,用户画像能应用在是什么地方,这样出的成品才不会是空架子。
一、精准营销
百度、头条等的广告平台,让广告主自主选择用户标签来投放;你注册3天了还没下单,系统给你推一条你感兴趣的商品特价或者有优惠券的消息;作为氪金大佬的你已经30天没有登录APP了,系统给你账户发3张可以抽卡的符咒等等,常见的使用场景是和用户运营体系配合使用。
二、个性化服务
淘宝的猜你喜欢、抖音的精准推荐,比你自己还了解自己,当然不是所有产品都有这个功能场景。
三、业务决策
7月注册且创造GMV高的用户大部分是从某个渠道过来的,要重点推广;近期流失用户中喜欢购买某电子产品的占比超过70%,要分析调整;目前用户主要在江浙沪,其他城市需要进一步覆盖等,指导产品发展和运营策略的方向。
四、风险控制
某些用户订单状态异常,退货率奇高,识别为恶意刷单用户;某些用户各种套优惠,可能目的就是薅羊毛等等。
根据用户画像能使用的场景,对应场景下所需要区分的用户特征,就可以基本确定需要的用户标签了,产品之间差异会很大,不同产品阶段的差异也会很大,常见的用户标签从2个维度来分:
一、标签类型
1、统计型
如性别,年龄,下单次数等。
2、规则型
如退货率,最近一次购买时间间隔等。
3、算法型
如流失概率,购买品类偏好等。
二、标签主题
1、用户属性
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联系方式,职业,城市,薪资水平,手机品牌,设备类型等等。
2、用户行为
来源渠道,注册时间,近3/7/30天活跃度,访问频率,高频活跃时间,停留时长,点击偏好等。
3、用户消费
是否消费,近期/累计消费金额,RMF类型,消费风格(浏览购买型,搜索购买型,促销购买型),价格敏感度,流失概率,高频下单时间,营销偏好等。
4、风险控制
退货率,赔付率,投诉率,恶意刷单,薅羊毛用户等等。
有了标签之后,如何将用户画像产品化,日常如何与业务连接起来:
一、可以按标签分类
了解所有一级二级的主题标签,以及对应的数量分布,方便了解整体情况。
二、按用户查询
可以通过用户id等查询某个用户,了解TA的所有标签,有助于针对性沟通。
三、按单个/组合标签查询
可以查看单个/组合标签下的所有用户,以及他们的所有其他标签,了解群体特征。
四、筛选单个/组合标签人群营销
支持筛选单个/组合标签人群直接推送短信/push/邮件等个性化内容,精准营销。
关于用户画像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