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周记2 | 跳舞,确认存活。

week 4

    为什么不规定节奏,用足够的时间慢下来,才能感知到运动时肌肉微妙的变化。作为体验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节奏。

    气息这种似有似无的东西,其实对身体的影响极大。不止是在现代舞课上。平日舞蹈课上,像我这种肢体僵硬者就可以极强烈地感受到:下竖叉时,吐气配合身体下沉,肌肉就会松弛很多,更容易下去。这里的吐气就是帮助放松。肌肉大概还没有能力“自己放松”。瑜伽课强调呼吸,尤其腹式呼吸。哲学课也讲呼吸,庄子说过,真人之息以踵,常人之息以喉。哲学老师让我们用脚后跟呼吸(误),呼吸要传到脚后跟,这样气息绵长,利于养生(逐渐偏离主题)。说回现代舞。脊柱向上拔,呼吸往下走,形成一种平衡。有点难操作。

    从气息到身体,其实已经是由内而外的过程。气息与身体的配合,才可达到内外通融之境。而更进一步的内外融合,便是心灵与身体的相互关照。

    很多动作是“隐形”的,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仅仅看舞很容易忽视,只有亲身去跳才能明白。比如现代舞的一些地面动作其实是靠手撑的,但由于撑得过于自然,简直是“看不见的手”(哈哈),于是自己做就仰卧起坐式强行起,显得有几分狼狈。再如芭蕾的某个控腿(不懂术语,枯了),表面上看是动力腿腿抬得很高,但实际上主力腿和背部的延展也十分关键,毕竟身体是一个整体,正常情况下每个部分是互相牵动的。


week 5

    依然为动作困扰,依然小心翼翼,似乎总也达不到百分百投入的境地,似乎总也不能顺滑地运动。

    但,充满情绪低落,为任何事情焦虑的一周,只有此刻能放下那些或有故或无端的紧张,感受肢体的纯粹。我知道明天还有高数考试,周二有庄子pre,周三有命运审判,周四有会计学原理小组pre,堆叠起无尽的焦虑。但这时候做一件无功利的事,真的很幸福。就是能让自己从僵尸状态活过来。跳舞让我感到自己活着。

老师的组合安排似乎暗含心机,每次课的组合很相似,却都不同。大概是避免形成肌肉记忆,做的时候就不走脑子了。弹琴就是这样,同一首曲子练久了就弹“皮”了,手指头乱跑,反而不如刚识下来的时候(对我来说弹莫扎特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我似乎很克莫扎特啊),必须慢练精练,过了这个阶段才行。初级课由于动作简单缓慢,新的动作也很容易跟下来,每节课动作略有不同刻意避免肌肉记忆,反而能让每一次体验都是尽可能新鲜的,延长探索期。


Week 6

    这周搬到了二楼的排练厅,敞亮了许多。踩在阳光照射下来的地方,脚心暖暖的。天花板的墙皮做出脱落的效果,旧旧的,很有感觉。不像楼下的黑匣子,躺在地上看,是充满现代感的纵横交错的钢筋,配上音乐,仿佛置身未来空间。

    有些动作,哪怕做得比音乐慢也无妨,因为“慢”放大了肌肉微小的感知。这种感知永远是自己的,看别人做一百遍也无用。这周听欧建平老师的讲座,他提出了一个词“动感”,并表示在观舞的过程中它比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都重要。何为“动感”?人看到舞者舞动的某一瞬间,身体也会下意识作出反应,产生一种运动的趋向。“动感”的产生需要一定的舞蹈实践经验,这也是为什么对于舞评人来说“跳舞”是必要的。这也是我学习现代舞的初衷吧。我并不指望成为一个跳舞很好的人(在这上面真是很没上进心了),但我越来越意识到很多东西必须亲身体验,让身体与舞蹈共鸣,而不仅限于眼睛。

    感受脊柱是现代舞课的日常。最难以控制的是从站立前屈一节一节“卷起来”,由于脊柱悬空,“一节一节”就变得很难,我总感觉自己是好几节好几节起的,而且还是间隔着的。还有个疑问,就是这种“卷起来”和古典舞里的从沉(或者含)到提的过程有什么区别?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并没有区分二者,而且跳古典舞时的提沉做得和现代舞越来越像,想想都觉得不对劲。而慢慢起的臀桥似乎更易感受脊柱,因为脊柱和地面接触,可以感受到它一节一节离开地面再一节一节贴合。

    推了一个用现代舞的眼睛看甚是好看的综合性的组合(让我记不住动作的德性暴露无遗)。老师还特地强调了一些增加好看程度的小细节,现代舞组合也要看上去很美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现代舞周记2 | 跳舞,确认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