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建筑中的名称及文化

中国的建筑大部分分为两种,一种反映了儒家文化体制:对称。儒家的建筑里,人的位置与其在伦理里面的地位是相关的。因此,我们走进一个儒家建筑群,很容易知道主人在哪里,客人在哪里。儒家建筑的好处是有规矩,非常工整、有秩序,可是它有一个坏处——非常无趣,都是直线的、对称的、平衡的。所以就出现了另外一种建筑,体现老庄思想的建筑园林。在这些园林建筑当中,所有的线条都变成了曲线。

儒家的建筑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名词,一个是“”,一个是“”。“间”指横向发展的空间,比如一个房子盖好了,不够住,就会往东、西两边发展,东房西房建好就是三间,再出现一个东厢西厢就是五间。古代在建筑营造法式里,“间”这个字是以奇数出现的,因为中间已经有一间,之后往两边对称发展,所以一定是三间、五间、七间、九间、十一间等。发展到一定宽度以后,就只能往后发展,就是“进”,重复一次是第二进,再重复就是第三进、第四进、第五进。

儒家的每一个建筑都是方方正正的,意指在人世间要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矩。而代表老庄思想的建筑园林,则是让人们休闲和解放的空间,它的路故意不做成直的,而是弯的,曲径通幽,它让你觉得园林是休闲和游玩的地方。

从某种意义讲,园林把人从礼教里救出来,让人能够得到疏解。如果只从建筑史去看,园林只是一种设计风格而已,可是如果从人文角度来看,园林是对中国儒家文化的一种救赎。

西方人在现实世界里受伤的时候,常常会求助于宗教。而中国则是求助于山水,所以我们国家的山水画这么发达,山水诗这么盛行,园林建筑这么发达。山水是可以帮助人们心灵痊愈的,尤其在文人的世界,他们会走向山水。

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不断遮盖,让你对后面的东西产生好奇,就像看章回小说,一回接一回,欲知后事,且听下回分解。

弯曲的小路通到不可知的地方,就是“曲径通幽”。这里包含着中国审美里面很特殊的情境——含蓄内敛,不是外放式的美。

大户人家的园林,从外面不能一眼看到。你可以透过窗格,隐隐约约地看到里面,这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中国审美里面的“隐藏”。不是一览无余,也不是一点不露,而是让你透过一些缝隙,依稀看见,实际上这是一种偷窥美学。

园林中也不用色彩艳丽的墙砖,用的是水磨砖。是人工用水细细打磨过的一种砖,非常素朴,它不讲究图式、彩色,不用涂粉,让砖本身的质感出来,构成一种美学。


中国的园林很特别,它不仅仅是空间的艺术,其中还有时间的因素。比如大观园中沁芳闸这个地方,园林盖好流水引进以后,花木种上去,可花未必立刻开放,花开了不见得立刻掉落,所以彼时彼刻这个景致是没有完成的。要等到花凋谢的时候,花瓣全部漂在水上,这个景致才完成了。

园林呈现的是四季的风景,体现着时间的延续,看到落花随水漂漂荡荡而去,让你体味的是生命从繁华到凋零的过程。

现在的建筑设计通常是在讲空间,可是东方的园林设计真正要让你经验的是时间,而不是空间。

像西湖的景致就是分布在不同的时间。“苏堤春晓”在春天是最美的,柳绿配桃红;“三潭印月”则是在中秋节的晚上,会有二十四个月亮的倒影映在水中;“断桥残雪”一定是在冬季的雪天才有的景色。


园林的建筑里面有很多名称,比如靠水的建筑叫“”,“”是四面没有墙壁的房子,就是用来观景的。“”的意思就是让你停在这个地方不要走了,因为这里是看风景最好的地方。

拙政园里面有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与谁同坐轩”,名字很有诗意。一般的轩空间比亭子大,可是拙政园的这个轩小到只可以坐一个人,有一个扇形的窗,临着湖面。 “与谁同坐”其实来自苏东坡的一首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做建筑还要懂文学才是最高层次,因为建筑不仅仅是视觉效果,它其实更是人文回忆

当你读到“与谁同坐”四个字时,你能明白这个轩的设计不仅仅是因为空间小,还为了人生的孤独,其间还留有一份骄傲自负明月清风虽然并没有写出来,可是你如果读过苏东坡的词,就能体会到其中的意境

在网师园里面,有个地方叫“听雨轩”。这个轩四周种的全是芭蕉,下雨的时候,人们会坐在这里听雨打芭蕉的声音,它调动的是你的听觉。如果这个地方种的是其他植物,那它是不会叫“听雨轩”的。文学其实是在点景,点出风景与设计的主题。中国园林的建筑可以说是建筑师美学家文学家共同完成的。


在游园的时候,遇到对联会让人停下来,看到石头上题的一句,也会让人停下来。挂匾额的地方则一定是这个建筑的视觉焦点

对联的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你读完上联跨过建筑的空间去读下联,这个时候你的身体通常是在中间,这是用读文字的方法让人走在建筑物的中间,而不是在地上画了一条线说你一定要走在这里。

在游园的过程中读到对联,慢慢地很容易就懂得了什么叫做对仗平衡押韵内涵

文化绝对不是课本上的东西,也绝对不是考试可以考出来的东西,文化是在生活里的。你走到任何一个地方,你看到的文字都是文化。“化”就是你根本感觉不到的逐渐受到的熏陶教化


根据《蒋勋细说红楼梦》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园林建筑中的名称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