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一)知识中心

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1、代表人物: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斯宾塞、要素主义(巴格莱)、永恒主义(赫钦斯、名著仔)、结构主义(布鲁纳)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将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设置百科全书式知识

(2)赫尔巴特:“主知主义”(6种兴趣——6种课程)

(3)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科学”

(4)要素主义(巴格莱):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课程设置原则:首先考虑“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要素主义者的宣言》

(5)永恒主义(赫钦斯):具有“理智训练价值”的传统的“永恒学科”的价值>实用学科的价值;古典名著——《美国高等教育》

(6)结构主义(布鲁纳):科技革命+知识激增——→要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基本结构

2、主要观点2:

(1)核心:知识

(2)课程特点5:

① 课程目标: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的种族经验的精华。获得系统的学科知识。

② 课程编排: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学科分类+知识逻辑)

③ 教学方式:教师主导、讲授 +分科教学(教师作用:主导)

④ 课程评价:终结性评价——考察学习的结果

⑤ 课程开发:学科专家、教师

3、评价

(1)积极:2重视1操作

① 重视知识:掌握系统的知识(逻辑性、体系性、理性思维能力发展)+ 人类文化遗产的继承

② 重视教师:发挥教师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短时间学到系统知识)

③ 操作简便:易于编写教材、易于设计教学、易于评价结果——省时省力高效

(2)消极:3忽视1割裂

① 忽视学生五点:忽视兴趣需要;学习过程枯燥;增加学生负担

② 忽视实践活动:手脑发展不协调,不利于实践动手能力发展

③ 忽视现实生活:理论与实际脱离。知识上一知半解、僵化、片面;实践上难以学以致用

④ 造成知识割裂:分科教学,知识划分过细,知识缺乏整体性,难以融会贯通

(二)学习者中心

经验主义课程论 :(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课程即学习经验)+ 学生5点:兴趣、需要、经验、生活、心理逻辑(身心特点)

1、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

2、主要观点2:

(1)核心:“儿童的活动”——儿童是课程的出发点、中心、目的。

(2)课程特点5:

① 课程目标:使学生主动获得个体教育性经验(直接经验)。获得经验和现实生活的技能。

② 课程编排:重视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教学组织心理学化:即心理逻辑);(教学内容:符合学生5点,现实生活)

③ 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自学、反省思维五步法(教师作用:辅助)

④ 课程评价:过程性评价——考察学习的过程

⑤ 课程开发:儿童作用(课程即学习经验)

3、评价

(1)积极3:重视*3

① 重视学生五点——→提高趣味性,激发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② 重视实践活动——→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③ 重视现实生活相联系——→获得对现实世界的完整认识

(2)消极3: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① 忽视知识:学生变化的兴趣经验——偶然性、随机性、庸俗化;强调变化的现实生活——缺乏连续性、系统性

② 弱化教师:教师仅作为辅助者和资源提供者,忽视主导作用

③ 操作难度大:难编写教材、难设计活动、难评价结果——费时费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中心课程理论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