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 || 千禧年代的深圳城中村

推荐编辑:木加南

推荐理由:此文读来一气呵成,简而精的笔墨里蕴含了城市发展的变迁与作者所怀念的被尘土所掩埋的一切,当然,还有作者与姊姊无忧童年的烂漫情怀。编辑木加南推荐精读并分享。

前言:正如我在《【第1书】来自香港95后的一封》里所言,从小学起的每个长假期我都会在深圳南山区的一个城中村度过。这个小村所承载的,既有城市发展的沧海桑田,也有无忧无虑的烂漫童年。

在我的印象中,这是一个人口大约只有数千的小村庄,由几条简单的街道构成。我住的那处位于西区,坐落于全村最长的一字型街道。在街上行走的人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在繁忙时段依然悠然自得地在街上闲庭信步的人,他们大多是深圳本地人,光凭自家物业租金的被动收入即可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另一类则是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的特色人口——从外地来深圳打工的“深漂族”。除了在每天的清晨与傍晚可以看到他们来去匆匆的身影,大部分时间都是不知所踪的。如若逢年过节,赶着回乡的打工仔们纷纷倾巢而出,安详的小村转瞬变成十室九空的凄冷之地。

街道两侧布满四五层高、墙色不一的楼房,每栋楼宇的一楼都是密密麻麻的铺位。这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街两旁的店铺以食肆和杂货店为主,兼有药房、理发店、五金铺、照相馆、小诊所等等、应有尽有。楼宇之间的侧巷则往往是尚未出租的空铺,或是开着粉红色昏暗灯光、坐着衣着暴露的少女们的发廊;又或是店面看似是平平无奇的话费充值店,实则内里是座无虚席、别有洞天的黑网吧。

有一段时间,我总爱到一家由黑龙江老板经营的杂货店,用五毛钱买可乐:店主会把可乐倒在一个薄薄的塑料袋里,然后插上吸管,再把胶带打结绑好。我喜欢买这种可乐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这种散装出售的可乐售价比较便宜;二是我总觉得放在胶袋中的可乐摸得着、看得见,会比较好喝。

我的楼宇在大街的街头,这里有一片榕树林。所谓的“榕树林”,并非绿树成荫、茂盛壮阔的庭院美景,取而代之的只是由四五棵交错种植的榕树,路面甚至不是泊油路,而是沙地。名字的由来,仅仅是因为当中有一棵长得特别高大的百年榕树。

那时候,这片榕树林其实就是一片泥土,但在我和姊姊眼中却是不折不扣的一片乐土。我们会用树枝在沙地上画画,我们会在树下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们玩跳飞机、捉迷藏、“耍盲鸡”和“麻鹰捉鸡仔”。每当夕阳西下,洒落在大榕树的阳光会拉出长长的影子,伴随着祥和的街景与微风,那是平日我在香港街头闹市所看不到的、截然不同的风景。

自从一名伟大的老人在地图上画了个圈,这个经济特区就如日中天般高速发展。一穷二白的市井文化已然成为历史剪影,只能回味,不可再临:黑网吧和情色发廊被全面取缔,卖五毛钱可乐的杂货店宣告倒闭,大榕树旁插上了观光说明 ;人口多了三四万,租金翻了五六倍,楼宇高了七八层,而大人们对这个地方的印象,却仅余一二。

直到榕树林的沙地被铺上了水泥,我才意识到这个地方确实富裕起来了,但那时候我和姊姊在沙地上画过的星星月亮太阳美食梦想劳力士法拉利迪士尼公仔也都随之被全部封印了。

我怀念一切被尘土所掩埋的。

深圳的城中村

【第五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市印象 || 千禧年代的深圳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