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检查学生《司马光》的学习情况,让我大感意外的是,班级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按要求背诵并且翻译出来,就连班上几位学习特别让我头疼的孩子也能翻译过来。可是面对如此“乐观”的学习状况,我怎么都高兴不起来。因为检查他们翻译的时候,我明显地发现,这些学习成果都是死记硬背得来的,和理解没有关系。
其实在这段时间的教学中,我明显地感觉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都是死记硬背,能有自己理解的太少了。就连改错,也是机械应付式的。
一天下课,同学们都在教室嬉戏,三五成群,瑞瑞却独自坐在座位上埋头抄写。我忍不住走过去,提醒瑞瑞下课先休息一下,瑞瑞告诉我他的语文试卷改错还没有完成。那一刻,我为瑞瑞认真的学习态度而开心。于是我拿过瑞瑞的抄写本,边看边问他:”你知道老师为什么让大家改错吗?”瑞瑞看着我,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让我们改错,我们就改错”。我不禁哑然失笑。指着瑞瑞抄写本上依旧错误的试题,我问瑞瑞:”这几道题答案还是错的,评讲的时候你听懂了吗?”瑞瑞紧张地看了看我,小心翼翼地摇摇头。我叹了口气,耐心地对瑞瑞讲解这些错题。讲完话,我告诉瑞瑞:”抄写错题的原因是让自己反思错误的原因,以免下一次再错。因此,只有弄明白了再抄写才有效,否则,就在白费力气。”瑞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语文学习强调背记也没有错,可是学生们的记忆纯粹是机械式的,而这种机械式的记忆在大脑的储存时间有限。我敢断言,过不了几天再问他们这些知识的时候,能说上来的不会有几人。我想,这也是一些孩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吧。
人们常说:“学贵有恒”,我认为,学贵有恒重要,可学贵有法也同样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英国学者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 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不掌握方法,一味地靠勤奋,尤其是靠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不会促进自己天赋的发挥,相反可能阻碍自己才能的发展。
一、这个月,叙事者群共读书目——《脑科学与课堂》一书中提出了许多让人受益匪浅的观点:
(一)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的策略
比起笼统性的表扬,对具体行为的表扬对巩固和塑造行为更有效。 夸奖学生的智力会让学生在遭遇困难时信心减弱,而被夸奖努力的学生则会提升他们不折不挠的精神和行动力。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积极的语言是无时不在的。
建立班级日常规程,让学生们指导在班级生活中对她们在学术方面和社交方面的要求。 展示比说教有效的多。同时,避免讽刺或者戏弄,她们看起来本质是好的,但是有时候可能具有伤害性或者引发同学之间的戏弄或欺凌。
(二)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
学校的物理环境确实是一种无声而有力的信息。 物理环境不仅影响孩子们对学校的感受,而且会影响他们的学习。
学习环境的经常性变化是吸引注意和提供视觉刺激的有效工具。教室的照明,学习环境中的声音,教室中的气味等,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
总之,学习的物理环境中的一些特征能吸引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为她们提供舒适感和归属感,最终会影响她们在学习中的注意和参与感。作为一种帮助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工具,教师在设计每个学习单元的目标时,应该有意识的规划物理环境。
二、除了解学生的大脑学习规律从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温馨、安全的物理环境外,从书中,我也收获了很多教学的方法:
(一)呈现整体的学习图示
传授细节会带来混乱,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会带来知识。当我们通过给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视野或者整体图来指导学生学习时,我们会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以前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能更好地说明学习目标之间的关系。这点刚好和我这学期教学方式的改变息息相关。
这学期,师父听完我的课后,一针见血地指出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课时划分不明确,知识点太零碎化,没有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尤其是一课时,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字词过关,进而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课时则精度读,感知重点、关键语句、字词。
一开始,我并不明白,只是按照严格按照师父的建议去做。一段时间后,我惊喜地发现课堂的改变: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
直到在《脑科学与课堂》一书中,我找到了原理,顿时醍醐灌顶:整体感知,这与大脑的习性相一致,大脑总是寻求最近出现的想法与储存在记忆中的信息之间的相似模式和关联。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呈现一种整体的学习图示,还要确定学习内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知识不仅仅是一系列的事实和公式的累积,知识更应该围绕着核心概念或者重要理念被组织在一起,最终形成思维。
(二)记忆到底是怎么回事
记忆是一种心理功能,它与知觉、运动活动、或认知能力不同。学习是一种神经生理现象,即通过大脑的生化过程和神经连接的生长与重组而产生学习。
学习和记忆如影随形,二者紧密相连。学习是对新信息的掌握习得,记忆则允许该信息存储并在一段时间后对其唤醒提取。
据此,我在班上开展了”记忆训练营”,课堂由三次比拼组成:播报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介绍记关键词这个记忆方法、围绕“记关键词”设计一个体验游戏。
活动课开始,教师化身为主持人,学生变成选手。第一个环节,有的学生自信大方、配合着PPT,讲述了关于记忆的科学知识:瞬间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等等;有的学生讲述的自己的记忆故事;有的学生则用图片加讲述名人记忆的方法。
第二个环节,介绍关键词记忆方法,学生们大显神通,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介绍。比如:关键词记忆法、身体定桩法、图片联想法等等。
第三个环节,各学习小组围绕“记关键词”设计一个体验游戏。比如采用的是身体定桩法记忆十二个星座、通过关键词联想的方式记忆古诗《登高》、通过关键词记忆剧本台词,顺道还来了一小段舞台剧表演……通过记忆训练营,学生明白,:借用正确的方法,可以让我们的记忆事半功倍。
(三)刻意练习的力量
反复练习能够创造出更多精细的记忆轨道,也能延长记忆。
樊登读书中提到《刻意练习》一书,作者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可以练习。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3、练习包含反馈;4、需要走出舒适圈。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最重要的是动手去做。作者强调,你的才能使取决于你最终能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你知道什么。
刻意练习必须牢记三F原则,即专注、反馈和纠正。刻意练习并不复杂,总结其关键词:目标明确,专注投入,及时反馈,不断挑战舒适区,找到行业优秀导师,强化动机,坚持练习。
犹记得初听时带给我震撼,之前有些模模糊糊的道理一下子变得清晰起来,所谓的庖丁解牛,所谓卖油翁的故事,还有运动员、音乐家等专业性人才背后隐藏的秘密——刻意练习。那天上课,还和班上同学分享了书中提及的几个故事:莫扎特、帕格尼尼等。
而第一次有意识地亲身体验刻意练习是暑假准备说课时,前期准备了很多的参考资料,18、19号两天,将小土豆交给土豆奶奶,关上门,潜心准备说课稿和制作课件,22号开始修改,并尝试背诵。假期间,每天带着小土豆,很难挤出时间,于是,22号晚上,在小土豆睡着后,我照着说课稿念了一遍,将其录下来,一有时间就听,做饭的时候听、打扫卫生时听、买菜途中听。听着听着,内容大致熟悉了。25号,再次修改说课稿和课件,我再次录下来,这次,自己开始一边听一边跟着念,有时候还对着镜子演一演。27号开完会到家,哄小土豆睡着后已经十点多了,我对着白天在办公室打印的PPT一遍又一遍的背诵说课稿,试图将二十张说课课件牢牢地记在脑海中。晚上十一点半时,我走到次卧,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地模拟说课,一遍又一遍地纠正自己的动作和语言,一直练到十二点半才休息。
第二天下午进行抽说课检查,当大屏幕上出现我的名字时,我并不感到慌张,甚至隐隐有点小兴奋。在下面等待时,依然很紧张。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不要把它想成和任何人的比赛,一定要争出个高下,而是将其作为一次分享知识的机会,站在台上,你只是把自己心中知道的和别人分享,只要讲到一丁点别人不知道的,那么这次的分享就是成功的。这样一遍遍暗示自己后,当我真正脱稿站在台上时,自己丝毫不觉得紧张。就这样,我镇定、自信、流畅地进行说课。当结束的那一刻,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那一刻,我知道,我战胜了自己。
事后想来,正是由于前期大量的刻意练习,才有上台时的从容淡定。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或许这正是刻意练习的力量。懂得这一道理,你会发现自己无所不能,只要你肯下定决心去刻苦的进行刻意练习。
学习是一个复杂而又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方法得当,操练有效,所得所获是显而易见的。“学贵有法,学贵得法”。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方法决定结果,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