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命运所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断头王后》
01
知乎上有个非常火的问题: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有个高赞回答如下:
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
学习的痛苦在于,你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
换句话说:
生活的苦,人们可以选择用娱乐自我麻痹,依靠本就能活下去;而学习的苦,需要长久的“痛苦”忍耐和主动思考,才能厚积薄发。
这世上少有人会自己找罪受,所以大多数人选择了前者。高中辅导
小编认识一个男孩子,今年读大四。
从千军万马的高考中凯旋,却迷失在大学宽松的环境里。
逃课,上网成瘾,挂科,他通通不在乎,躲在宿舍里的一方“净土”,浑浑噩噩到了大四。临近毕业,手里却没有一份offer。
当别的同学意气风发要开始第一份工作时,他还在被面试官挑剔着。
现实是残酷的,没有面试官会问你在游戏里是什么段位,只会看你掌握了什么真材实料的技能。
他不曾想过,每一天享受的短暂快乐,是在透支着未来。
02
给你短期快感的事物,千万不要碰。
抖音、直播、吃鸡、王者荣耀……可以算是给人短期快感的代表性产品。
这些产品背后有着强大而专业的团队,他们会根据你的心理,设计出一环扣一环的产品,不断刺激着你的神经,让你感到觉快乐,并且欲罢不能。
这些产品就像毒品,精神鸦片,一不留神就能让人上瘾,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时间,消磨你的意志力,摧毁你向上的勇气。
人们一旦习惯了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刺激和快乐,也就很难去做那些高成本、短期也看不到什么回报的事情,比如:工作、学习、锻炼……
早在1995年,有人把这一现象总结为“奶嘴乐理论”。
即通过这些娱乐产品,让大众都能够沉迷于肤浅的快乐之中,从而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就像是给啼哭的孩子一个奶嘴。
当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投入少、快感足的奶嘴时,看上去收获的是快乐,实际上是在逐渐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学生抱怨作业多,白领抱怨工作累,妇女抱怨家务忙,于是他们选择玩游戏,刷视频,看爽文,不需要思考,只求短暂的快乐,哪怕这种快乐稍纵即逝。
但这些短暂的快乐,就像垃圾食品,能让人们一逞口舌之欲,但剩下的营养又有多少?
毁掉人们的,正是人们所喜爱的东西。
03
作家刘同说:“腾不出时间学习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悲伤,腾不出时间思考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后悔。”
热播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在超市门口发传单,遇到了老蒙。
老蒙问她的打算,她说想存钱去美国,但老蒙帮她算了一笔账,按照在超市打工的回报率,苏明玉可能还没存到去美国的钱,就已经三十好几了。
然后老蒙告诉她,自己公司的员工,做得好半年提成就有三十万……
小编很能理解苏明玉当时的震惊。
小编读大学时,也是用太多的时间去打零工,钱收得开心,却没有想到事情的局限性。
2010年的上海,一个普通大学生,在肯德基打工的时薪是9块钱,全天上足8小时,也只能拿到72块钱的回报。
这种典型的投入高、回报低的工作,恰恰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本能。
但是,如果你在图书馆待够8个小时,哪怕其中的十分钟,你发现了一条足以启发你的知识点,或者有助于你开发新产品的技能,这份价值就已经远大于72块钱了。
不要执着于短期回报,有时候沉淀自己更是一种长期的投资。
还记得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中,击败北大硕士夺冠的外卖小哥雷海为吗?
在没有出名之前,雷海为和平日里遇到的外卖小哥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风雨来、雨里去,在大城市赚点辛苦钱。
但跟别人不一样的是,他喜欢古诗词,每天在等餐时,送餐路上,等红灯时,下班后,其他同事在玩手机,他都会见缝插针地背诗。
时间从不说谎,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多年的沉淀,使得雷海为一举成名。
如今的他成为了一名诗词教研老师,有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了自己独居的出租屋,也有了更多的时间来读诗词。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普通人,都是靠着惯性生活,把一年的日子过成一天,没有一点波澜。
只有克服自己本能,走出舒适区,你才能看到更多可能性,拥有更多精彩。
正如柴静在《看见》一书里写道:“从不假思索的愚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当你在肤浅的快乐中,挥霍青春,挥霍生命,你最终拥有的是眼前的快乐,以及在这之后长久的空虚。
反之,当你在深层次的快乐中,给自己充电时,你最终拥有的是眼前短暂的痛苦,以及长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