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为和法学系女儿聊天,自学过法考:经历过学习的苦,父母才更懂得孩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前几天,被誉为“天下第一难考”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公布2019年的主观题成绩,49岁的朱腾强取得主观题116分、客观题205分的好成绩。

至此,经过8个月的自学,朱腾强顺利通过考试。其实他本科是理科专业,工作中也不涉及法律,那么年近半百的他为什么还要“自讨苦吃”呢?

朱腾强说他为了跟女儿交流时有更多共同话题,他的女儿朱林啸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大四学生,目前已保研到北京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今年2月份开始备考后,朱腾强每天保持5个小时的学习时长,主要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和下班后时间学习,平时晚上学到10点钟,周末则全天学习。

刷网课、做真题、背知识点,朱腾强不仅感觉时间不够用,最难克服的是“遗忘”,因为他年纪比较大了,而且法考要学8门课,知识点特别多。

后来朱腾强开始画思维导图,尽量做到理解记忆,临考时再做历年真题,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才一次性地拿下很多年轻人都过不了的考试。

正是因为懂得学习的苦,朱腾强才会经常给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女儿减压,让她别对自己太苛刻,这反倒更加激励女儿以爸爸为榜样努力向上。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高,一旦成绩达不到父母满意,轻则训斥重则打骂,导致孩子离家出走甚至轻生的案例时有发生。

而只有真的跟孩子一起经历过学习之苦的父母,反倒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懂得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并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正如“游戏力”育儿理论创始人科恩博士强调,大部分的育儿问题,都是亲子关系中的情感联结没有做好,而亲子联结的好坏,会对孩子未来的学习、生活、成就乃至社交都会产生影响。

【2】

没有经历过,父母哪懂学习的苦?

曾有一档综艺《考不好没关系?》组织了一次“父子互换身份”的考试,来自厦门大同小学三年级的50位爸爸们亲自体验孩子们的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涉及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对孩子的日常了解等,试卷平均分才66.8分,最低分居然只有7分,有位爸爸红着脸解释说:“有些古诗词有点忘了。”

一旁的儿子一脸不开心地说:“他空了两题。”我想此刻爸爸一定能理解,自己在训斥孩子考不好的时候,孩子的那种无助的心情了。

爸爸们终于承认“孩子们学习确实很辛苦”,并表示:“我们以后辅导孩子,要更有耐心一些。”

也有网友杠着说,父母小时候也是读书过来的呀!可是等我们做了父母,却已经忘记了当年自己学习的苦了,反而有可能比父母当年逼迫孩子更甚。

这不前一段时间,上海一位叫刘天霓的妈妈火了,因为她辅导女儿汉语拼音的时候,被女儿气到咆哮,一旁的外公外婆却乐坏了,怼女儿说:“你也有今天!”

原来23年前,刘女士的父亲辅导她初中代数作业,16道题就错了6道,父亲让她重新做一遍,她却噘着嘴不愿意,气得父亲写下这封信。

刘女士看到这封信,一定会回想起当年经历过多少学习的苦,再来面对女儿一定会有更多的耐心,而不是劈头盖脸只会指责。

有句话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父母只有真的俯下身来,经历孩子正在经历的苦,才能真的理解孩子的处境。

成绩不是父母打骂就能提高的,相反父母越是强势要求孩子,孩子越可能丧失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越发不可收拾,连补救都没有机会。

【3】

父母跟孩子一起努力,才会共同进步。

周日中午,我跟儿子复盘他上午的奥数课作业,他说还有两道题不会做,我说妈妈帮你看看,结果我看来看去也不会做。

我心里开始打鼓,是直接跟儿子说不会做,还是悄悄地微信问奥数老师?看着儿子有点戏谑的眼神,我一咬牙跟他说:“妈妈也不会做,怎么办?”

原本我以为儿子会嘲笑我,没有想到他认真地说:“那我们先看书上的例题是怎么做的吧。”说着找到例题开始看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兴奋地跟我说:“妈妈,我知道怎么做了。”然后他很快列出算式,我一看还真的对,思路特别清晰。

试想一下,如果我以父母的权威压制他,他肯定梗着脖子说不会做,正是因为我理解做不出题目来的尴尬,所以才能激起他的积极性,并给予他独立做题的空间。

江苏镇江一位叫李姜华的妈妈,为了让自己陪孩子写作业时保持情绪稳定,竟然考出了教师资格证,历时两年所有的课程一次通过。

立马让李姜华成为“别人家的妈妈”,而她的女儿得意地说妈妈是“三有”妈妈,有专业的指导、有学问、有自由空间。

正是因为父母懂得学习的过程有多痛苦和煎熬,才能理解孩子写作不出作业的抓狂,多给孩子时间,少给孩子压力,让孩子的成长更自在一点。

罗斯·坎贝尔说,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父母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

父母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基础就是父母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切身体会到孩子的不容易,才能真的做到亲子关系和谐。

【4】

父母越放手,孩子学习越积极。

看到公号主“格十三”写的一篇关于父母陪读的图文,把父母不同阶段的陪读姿势描述得特别有趣,真的戳中很多父母的泪点。

第一阶段是小学生的家长,知识含量爆炸,肆无忌惮地输出知识,以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

第二阶段是初中生的家长,知识含量捉襟见肘,只针对特定知识范围,有选择地知识输出。

第三阶段是高中生的家长,还知识输出?哪来的勇气?别吱声了,能看懂题目再说吧。

网友评论更是精彩之至,孩子上小学六年级的父母说:“我已经是文盲了。”孩子上初三的父母说:“说出了心里话。”孩子上高三的父母说:“发际线已经退无可退。”

既然早晚都要放手,那父母们何必搞得自己身心俱疲呢?不如早点认清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反倒会让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

如果你还想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跟孩子一起学习,孩子写几个小时作业,你就做几个小时的司考题目,或者教师资格证考试题目等等。

真的等你自己抓耳挠腮,怎么也不理解名词解释,还有背不上相似度极高的律条的时候,才会懂得孩子做不对题目的沮丧。

父母才会给孩子更多一点宽容,让孩子休息一会儿再写,实在不行那就放过孩子,毕竟比起成绩,孩子才是第一位的。

文化学者于丹曾说,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心灵。

当父母们懂得放手,并且陪伴孩子一起并肩战斗的时候,相信孩子看得到你的努力,他也会努力追赶你的,毕竟虎父无犬子嘛!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为和法学系女儿聊天,自学过法考:经历过学习的苦,父母才更懂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