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职场的老司机们(1)

题记:

公孙弘是2500年前的职场老司机,但是哪怕2500年前过去了,现在也没有几个人敢说他在职场上、官场上比公孙弘更高明、更成功、更谙熟职场之道。公孙弘完完全全就是个当代人,你去看看现在体制内或是但凡大点的外企里,这种职场风云从来没有风流云散过。

2500年,工具从竹简到电脑,这是一个几何级的兑变,但是职场文化呢,几乎可以说从来没变。尤其是我这种长期在体制内待过的人感受更深。现在的职场和2500前的职场本质上没变化,有的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说白了,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

所以说人性这个东西,和科学技术是完全不是的范畴,并不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就进化了,它和进化论没关系。其实人性是一个以动物本能(动物性)为基础而衍化出来的一种社会性,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动物植物为了生存而争夺资源的一种本能反应。用最通俗的话来说: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所以公孙弘的职场经验永不会过时,而且会一直存在。

我准备有空写一写帝国职场的老司机们,他们的职场人生太精彩了。

帝国就是一个职场,皇帝自然就是他们的老板,各种势力的角逐就是他们的职场风云。他们求生求死求富求贵,每个老司机们都有着惊心动魄的职场之道。

而这头号老司机非汉武帝手下的公孙弘莫属。


    简  历
姓名:公孙弘,名弘,字季,一字次卿
出生年月:公元前200年—前121年
籍贯: 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                      工作经历:西汉名臣。        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
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
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先后被任为左内史(左冯翊)、御史大夫、丞相之职。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公孙弘于相位逝世,谥献侯。

他40岁开始发奋学习,60岁第一次做官,70岁第二次做官,然后达到他人生顶点(这是大器晚成的经典例子,跟公孙弘比起来,我觉得我还很年轻,再老都来得及)。他深谙职场之道,汉武帝朝十三任丞相,三位自杀,六位被汉武帝所杀,公孙弘成为唯一一位死在任上,得以善终的丞相,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封侯的丞相。这么励志的鸡汤故事是没的谁了。

                    1 

60岁第一次做官失败

先看看这老先生的传奇经历吧。

公孙弘早年出身不好,家境贫困。早年做过小狱吏,但是连这样一个职位也没保住,被开除了。只好去养猪,做猪倌。他不甘心啊,当个小公务员被炒鱿鱼,当个猪倌也太丢人和没面子了,他想来想去,还是要走读书做官的路子,于是他40岁开始读书,专研公羊派春秋,这是当时西汉的显学,也就是主流文化。自古读书都是终南捷径,朝为田舍郎,夕登天子堂。公孙弘投胎寒素家庭,也只有这条路了。

在搞学问上看样子公孙弘还是有点天分和底子。40岁开始研究公羊派春秋,结果还做出了点名堂,在当地博得一些文名。

另外他还是当地的一个道德文明标兵。因为他对他的继母很孝顺,是乡亲父老眼中的大孝子。所以有个好口碑也是政治资本。

当时汉武帝号召全国举荐人才。60岁时他得到命运眷顾,被举为贤良,精通公羊春秋,又是大孝子这两个资本,让他脱颖而出。那时也不讲究什么学历,他做了个博士。

公孙弘来到长安后,遇到同被举荐,且以研究《诗》而闻名的辕固,辕固更厉害,当时已经九十余岁(那时真没退休制度,这么老还能出来做官,真是奇迹),辕固对公孙弘说:“公孙先生,您务必要按照儒家思想来事君,不要歪曲自己的学术来投世人之所好!” 估计公孙弘记住了这句话,第一次做官还比较单纯,还没学会投老板所好,所以这也是他第一次失败的原因吧。

后来,武帝派遣他出使匈奴,他回来后向武帝汇报工作,实事求是地发表了他的意见,说发兵匈奴是劳命伤财的事,取胜的几率不大了等等,让一心想平定匈奴建功立业的的汉武帝很不高兴。公孙弘毕竟年纪大,看人脸色还是会的,看汉武帝生气了,估计呆下去没什么好处。于是就以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炒了汉武帝鱿鱼。

于是他的第一次做官宣告失败。看样子在职场上混得看领导脸色,不能乱说话,否则该回来还是回家。

        2.

70岁第二次出山

察言观色,深藏周纳,不和领导直接发生正面冲突

这次他汲取教训,坚决不乱说话,于是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大器晚成的范本。

公孙弘回到老家后,赋闲了几年。汉武帝又下诏要求郡国举荐贤良文学之士。因为公孙弘学习《公羊》在郡国已小有名,孝顺后母,在后母去世后守孝三年。故而大家又一致推举公孙弘,这时他已经70岁了,盛情难却,只好再次入京。

公孙弘这次进京已经70岁了。关于第二次出山,他是坚辞的,我估计他必须做出这个坚辞的姿态,否则就显得有点老而不知其齿了,毕竟是垂垂老矣。但我想在他内心他还是很想去的,因为这是他人生最后一个机会。那时候有几个人能活到七十岁呢,所以才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这次进京安顿后,太常院让每个被推举上来的贤士写篇对策,对国家的形势与政策发表意见,也就是再进行人才摸底的意思。主考官把大家的文章分为上、中、下三等,很不幸公孙弘的对策被评为下等,放在了最后一名。可能也该他时来运转了,运气好得挡都挡不住。汉武帝亲自审卷,不知什么原因,也许就是乌龟看王八对上眼了,把他放第一名,咸鱼翻身被评为”举首”,也就是第一名。

于是自然得入觐老板,汉武帝一见这老爷子,丰仪伟岸,气度不凡,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看样子长得帅也是资本啊,璧如你要做个外长,长得畏畏缩缩也不行,所以说仪表堂堂在职场上是很加分的。于是汉武帝立马封了他一个博士头衔。

这次公孙弘汲取了第一次做官失败的教训,绝对不再乱说话了。

年纪大也是个优势,阅历丰富,见多识广。每当议事时,他总是先把事情详细陈述出来,然后让皇帝自己去选择,如果遇到不同意见或者遭到同僚们的驳斥,公孙弘也不争。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是一种智慧,不争才会拥有更大的生存空间。公孙弘就深谙此道。但他的不争,并不意味着他是个面瓜,后面我们将看到,他要把这些得罪他的人连本带利的还回来,甚至要了他们的命。此是后话。

这还要说回到他的大领导武帝了。汉武帝也不是吃素的,也是一代雄才伟帝。

他暗中观察,觉得公孙弘品行敦厚,从不固执己见,也不违逆圣意,而且公孙弘善于言词,是公羊学大儒,很有文彩,能把儒家思想和法家吏治结合起来,不是个书呆子。

而且他熟悉业务,对法令和各种公务、文书吏事都能拿得起放得下。于是汉武帝龙心大悦,真是和个难得的人才。元光六年(前134年)擢升公孙弘为左内史,治理当时最重要的首善之地京畿。

这第二次,公孙弘有了个光明的开始。

(待续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帝国职场的老司机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