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唐山打人”事件:不要用别人的悲剧让自己陷入无名的恐惧



01

清晨,闺蜜群炸开了,她们纷纷在谈论“唐山打人”事件。其中一位说“翻了一个早上的新闻了”,觉得相当气愤和忧虑;另外一个则在感叹,以后可不敢出门了,更加不放心让自己的双胞胎女儿独自外出。

我赶紧将她们的思绪拉回来:这只是个案,不要因为偶发事件将恐惧拉到自己身上来,更不要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去吓唬自己。

的确,“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名言告诉我们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时政,二者紧密结合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但是,过度的关注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焦虑,就像看到诸如“唐山打人”此类事件,就被吓得不敢出门那样。

02

我想起前几天亲身经历的一件事:

朋友在一家餐厅直播,请我去帮忙。

到了那里,我帮她调整好设备后就没事儿了,只是坐在那里吃饭、听歌。隔壁是两个小哥哥,见朋友在做直播非常感兴趣,便和我搭讪。我也是无聊,便与他们攀谈起来。他们是河北人,在家乡时也干过餐饮业,和我聊了一些关于这个餐厅管理方面的优缺点。来到我的家乡后,他们转行在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工作很辛苦,又与家人分离,言语间不乏失落。我听得很认真,因为我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种异乡人的漂泊感和为了生活努力打拼的劲头。往往我们能从身边的普通人身上学到很多,这两个人确实也给了我这样的收获。

酒过三巡,两个人开始有点亢奋了,跑过来要朋友的微信。朋友大眼睛一翻:“不行的,小哥哥。要不你到我直播间来?”其中一个开始拿出手机,大方地说:“行,我给你送架‘飞机’!”“好啊,好啊!”朋友开心地说。

不过,可能是因为酒精让他迷糊了,也可能只是说说而已,他一直没有送出“飞机”。朋友不高兴了,在我耳边说:“这样的人最讨厌了,光说不做,充什么大爷?”于是,她便不再理他们,还嘱咐我也不要理。

直播结束后,我们拿着设备离开,那两个人竟然追了过来,伸手想要来拽我们。朋友大概见惯了这场面,一甩手抛出一句“狠话”头也不回地夺门而出。我看着面前的两个喝得晕乎乎的人脸色大变,心里有点恐慌,但还是努力挤出笑脸打招呼:“不要在意,她脾气不好……”趁他们没有缓过神来,也赶紧溜了,只听得他们在背后乱七八糟地喊着什么。

现在想来,我们是幸运的,遇到的两位小哥哥还是比较善良的人。最起码他们并没有继续死缠烂打。

03

而整个过程,我们难道没有责任吗?

我的问题在于,太容易相信陌生人了,如果他们开始过来搭讪时,我能礼貌地加以拒绝,那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朋友的问题在于,因为身份的特殊,希望别人给自己送礼物,自然容易让别人误会。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她喜欢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样更容易激起对方的怒火,从而带来麻烦。

不过,生活中像“唐山打人”事件中那样的“亡命之徒”一定是少之又少的。大家都是成年人,都有自己的底线,越线者必定是少数。

04

那么,在生活中怎样保护好自己,避免受到伤害呢?

首先,作为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进行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

假如你生的是个男孩,你一定要从小就培养他尊重女性的意识,最起码在家里不能对妈妈、奶奶、外婆等女性亲人大呼小叫,而是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一点,父亲更要做好表率。

假如你生的是个女孩,你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她保护自己的能力:学一点“拳脚”以防不测;学一点拒绝别人的艺术和方法,而不是直来直去地去伤害别人的自尊,“表达愤怒”和“愤怒地表达”完全是两码事。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在关注伤人者的残暴时,也要关注受害者有可能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地从源头解决问题。

其次,别人的故事看看就可以,千万不要强加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看了“唐山打人”事件就陷入了恐慌,生怕自己、自己的孩子也会有这样的遭遇,那就大可不必。如果我们用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来吓唬自己,那岂不是个傻子?这是一种很可贵的“钝感力”,特别是当我们面对灾难、痛苦、不幸时不可或缺的能力。

生活中已经有太多的糟心事,不要刻意放大其带来的影响,这样才更容易活得轻松、愉悦。

最后,人生是个万花筒。学会放大灿烂,减少阴霾,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看“唐山打人”事件:不要用别人的悲剧让自己陷入无名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