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轨是救夫的动因, 是探索的动力? 我被《湮灭》的脑洞淹没了!

看了《湮灭》,头一回发现自己被科幻片拉低了智商。

15分钟才切入异象,23分钟才把主要目的亮出来,意识流用得并不高妙,叙事也很凌乱……缅怀我的电影票钱!

《湮灭》海报

并不是说这部披着“克苏鲁神话”外衣,托着“新潭怪”名号的新科幻电影有多烂。但是说好的惊悚呢?答应带给我的恐惧呢?就算“探索未知”使我们恐惧,在有了去年的《降临》之后,《湮灭》的冲击力已经弱了太多。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克鲁苏神话”创造者

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1937年就死了,他当年描绘“克鲁苏神话”的时候也不成体系。那个年代,科学并不发达,对未知的理解缺乏引导,民智也不开化,他的直觉被同时代的喷子们一顿嘲笑,却不小心应和了20世纪科学发展走向。如今DNA早成了烂大街的科普,基因筛查快成了“便民”服务,根本不会给观影群众带来理解压力。

杀死鳄鱼后检查尸体

小说可以通过文学技巧不停地对氛围进行营造与渲染,显然,电影做的没有小说好。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心理描写被抛弃了,支线故事也被阉割了,只留下一条简陋的主线:一对女科学家去X地区探索未知。

探索的女科学家们

在“闪晃”外头的时候,常看科幻的人都能猜得出是外星入侵,进去以后就更一目了然了,尤其还宰了一条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再加上这些女科学家一直在重复上一波军人考察队的路线……有迹可寻,何惧之有啊!

物理学家发现了“闪晃”的秘密

我承认,有一段还真害怕来着。就是那个会说人话的骷髅大熊出场的时候,不过不是因为它那个“熊样儿”,而是《湮灭》跟很多国产惊悚片一样,一惊一乍地吓唬人。

再说说我曾经的爱豆娜塔丽.波曼吧。

是的,因为《湮灭》我决定脱粉儿了。

网上有人说波曼同学只要演“性冷淡”就没错,对此我举四肢表示反对。女主是性冷淡?冷淡还跟同事偷情?有愧于丈夫,这是她进入“闪晃”的动力。如果非要给女主打上性格标签,也绝不是冷淡,而是果敢坚忍。看她杀鳄鱼的时候就知道,再加上结尾时用磷光弹炸了复制人,强到令人胆寒。所以,总觉得她有点儿被选中的味道。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死了,但是她却活了下来?因为她够强大!这就是生命进化的最基本诉求,弱肉强食,胜者存活。

女主烧毁了一切,逃出“闪晃”

又一个问题产生了:最后,女主跟她丈夫拥抱在一起,两个人的眼中都折射出“闪晃”的光彩,这意味着什么?

我不认为女主是复制人,即使最后那个被点燃的她在死前摸了一下丈夫的尸体。我觉得那只不过是在复制人的情感体认。在此之前,复制人一直在模仿女主,模仿她的行为、动作、节奏,甚至模仿她的求生欲、她的力量。在她被杀死的临界点,这个复制人终于理解了痛苦,理解了情感,所以会摸了一下女主丈夫的尸体。但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她的洞穴,那是她的来处,亦是归所。

女主or复制人,傻傻分不清楚

女主还是女主吗?不,她已经失去了原来的自我。一层是肉体上的,她的基因肯定“闪晃”折射改变;另一层是精神上的,她与过去已经了断。当然,那个丈夫一定是复制人,他承认了。当两人抱在一起,一男一女,有如人类生命起缘之初,亚当与夏娃......

说实话,这时候我才开始害怕。

死在“闪晃”包围区里的军人

(原创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出轨是救夫的动因, 是探索的动力? 我被《湮灭》的脑洞淹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