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机关系的几点梳理

      当前,军事智能化平台,人在环是必须的,人在环中就是一个系统的直接部分,既监又控;人在环上就是一个系统的间接部分,主监管控;人在环外的智能武器系统已算失控,坚决拒止(目前各国在相关的致命性自主武器公约里业已达成共识)。

      那么,人在环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结合智能化机器(装备)和机制(管理),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体系,人、机、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关系也是各种智能产生的源泉和所在。


      如何研究人机环境系统并使之工程化呢?首先要研究人,包括人的感和知;其次,要研究机以及如何把这些感知功能迁移到机器(装备)和机制(管理)中去;再次,要研究环境,包括在各种环境中所产生出的状态和趋势(简称为态势);对这三者的研究不一定是顺序的,也可以倒序、插序、混序、融序等等,以前主要研究人的态势感知能力,现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开始研究机器(装备)和机制(管理)的态势感知功能,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究两者如何实现结合的问题,既人机融合智能中的深度态势感知问题,这也是研究人在环的关键问题。

对人机关系的几点梳理_第1张图片


      如何实现人机融合智能中深度态势感知功能与能力的有机结合程度是衡量该系统好坏的主要指标。能力主要是产生意图,功能侧重于实现意图,一个主动,一个被动。意图不是靠(拍)脑门产生出来的,是人机环境彼此交互作用涌现出来的,这里面涉及到了学习、记忆、注意等认知方面的问题,同时也关系数理、物理、心理、管理、伦理等诸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颠覆创新的问题。所以这是一个既“复”又“杂”的复杂性问题,也许会涉及到传统经典分工与协同的一些基本问题。


      研究复杂性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简单出发,比如研究人、机的“学习”,最好就是从娃娃抓起,孩子们学习语言比较快,除了大脑发育的原因,另外一个重要的可能是TA们所有的概念、知识形成与客观事实形象等有关,无论东西,天地纵横,无法无天,想的很少,稀有琢磨、不管因果、无缘无故就形成了价值意义,比较容易形成指数级连锁反应,孩子们这种“主动犯错误”的方式,也许是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成人学语言困难出来大脑发育之外,往往从价值意义到客观事实形象有关等,社会习俗,个人习惯,环境约束,边界条件,瞻前顾后、左思右想、不敢不愿不应犯错误的这种先入为主的因果方式往往制约着各种关联级索的爆发涌现。


      若拍电影、拍照片为“复”,那么演话剧、画画则为“杂”。常识实际上是多信息知识事实的融合,超越常识的是信仰意义和价值。如果说人机融合是复杂性的,那么其根本实质还是事实与价值的贯通与否,即能否从各种不同的事实(数据、信息、知识)中能否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应该”来吧!?也许,这个问题必然会涉及另外一个至关重要问题的理解与认知——自主性。


没有人,就没有智能,也就没有人工智能……

对人机关系的几点梳理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人机关系的几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