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了解孩子的比较策略

第六节  了解孩子的比较策略与行动策略


2020年3月11日星期三  16:00

第一部分  文化老师讲解

1、了解孩子的比较策略。

比较策略:看孩子的关注点是求同还是求异。父母可以通过问孩子你再这件事情中你发现了什么?他们之间又什么关系?

比如可以在桌子上放置东西,观察东西的特点和关系。

A、都是......某些方面是一样的,就在于求同。

B、不一样……  求异。

      求同的孩子喜欢周密、按部就班的做事情,让他学艺术类的事情就很困难,喜欢提前规划好,在大脑中形成缜密步骤,一步一步走,他会比较踏实,放心去做,安全感和价值感就会有很大提升。

他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已经做好规划,配合好每个步骤,心里预备。

 

求异类型孩子喜欢拥抱变化,善于发现变化,喜欢标新立异。如果让他长时间呆在一个不变的环境或做一些机械性的工作,就感到枯燥乏味,无意思。可以在孩子引导孩子做做创造性的东西,发现不同,就越来越有信心。还能避免三分钟热度。

2、了解孩子的行动策略。

 

分两种:主动型和被动型。

        与他人在互动中,经常扮演带领者,就更偏向于主动型。与被动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特质不同。关键是看他

做事情是否有效,多做主动型的事情,多让他做决定,做选择。

        被动型的孩子,父母要有意识拉动,他就愿意跟着往前走。同时可以有意识的逐渐引导他向主动靠近和发展。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都有鼓励孩子自己行动,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

可以把问题转换成有效目标。

A、做些什么才可以让自己的英语成绩更好呢?

B、把焦点调整到去寻找办法上,为了英语学得更好,可以有哪些方法啊?

C、还有呢?

D、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呢?

种植凡是至少有三个以上的解决办法的信念。


第二部分 张翔老师解答

问题1、女孩10岁,不能接受自己的错误,一说就着急,发飙,做事着急马虎。

我们给孩子贴的这些标签的标准每个人是不一样的。比较策略是两个方向,一个是求同,一个求异,如果你是求同的,孩子是求异,是与你的特质挂钩的,是复合不符合你的标准,没有好与不好。

只要你在用“好与不好”区分,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

A文件夹  B文件夹,

大脑像一个文件夹,他打开是与他自己大脑的文件夹一致的。只是特色在于求同或者求异。

发飙着急,一定是与他内在不一样了,只是他不知道怎么应对,还没有培养出属于自己如何去应对的一套信念系统。

所以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与我们成年人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只是需要找到孩子的特点特质,放下评判、标准,放下我们的条条框框。

我们呈现的信息与孩子内在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就可以越来越懂孩子。

如果孩子总是这样,对自己我的否定一定会出来。对她自我价值的分值是拉下的。未来他是指望这个自我价值去把自己的生命状态活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去研究透彻。

求同有求同发发展方向,求异有求异的发展方向,每个行业的需求也是不同的,最终找到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因此,弄清楚了,对于他未来的行业都能够在你的大脑中遇见。

看到孩子的天赋与才华,顺应孩子的成长。按照他原本的样子,提供他的标配,就一定能成大器。


有成就的人,至少在三个方面会成就自己:

1、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穿越情绪,与情绪共舞。

2、早立志,有远大志向。

3、自我价值足够,自信、自尊、自爱的分值足够,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让自己乱了分寸。

让孩子知道我爸爸爱我,我妈妈爱我,我是他们的骄傲。

手术倒很成功,但病人死了,可以放下芝麻,去抓西瓜。

一定是这三方面的都具备,基石是我爸爸爱我,我妈妈爱我,我是他们的骄傲,我很棒!


问题二、高中青春期女孩在意外表,因为喜欢他的同学说她难看,烦恼自卑,不愿意去学校。

这个问题是关于自我价值的。很普遍。

孩子从小没有一个重要的信念植入:我是独一无二的。

让身体把这个最重要的信念吸入进去。

父母可以告诉是因为比较才出了问题。一定是有个参照物把人搞成这个样子。

如果到处都是参照物,你有可能成为他的百分百吗?一定是不可能!哪怕是仅仅差一分,你也永远赢不了,因为你在跟外界的在比较。所以会自卑,不会有赢的感觉。

为什么要比呢?有什么可比性?标准是否我们可以自己定呢?要活成我们自己的一百分的标准是能由我们自己来定。

小有小的优雅,大有大的美。作为父母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管用!

她就可以从新定义自己,自己就是标准,从现在开始把自己活成自己的标准。如果爸爸说这句话,太重要了。如果妈妈再说会在此基础上加重分量。

把眼睛收回来,只有你有机会活出你自己的一百分。我们要从新协助孩子进行自我定义,捋顺。这些事情虽然细小,但是是必做的!

父母给到孩子的肯定和力量感,有足够的发言权。当然,我们父母对于自己的各个部分是否可以自己我接受,自我认可呢?

老天不生产次品,生产的都是精品,而且是不一样的精品。独特又精品。


问题3、女孩16 ,读高一,去了一个月就不去了,约好男同学在一个学校,男孩不去了,没有动力。

她把焦点放在关系上了。

站得越高能看的画面就越大,信息量就越大。如果站在现在的高度,她只是看到了她的朋友,她只看到关系不圆满,因此一切都灰暗了。

让她站的更高一点,站到人生的高点去看,自己几年后理想的大学是什么样?当达成后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生活是什么样的,结交的老师同学是什么样的。

你再回看,你还纠结这些点事情吗?你对此刻纠结的你说句什么话啊?

当你能带他看到的时候,他可能会一笑了之。

所以,不是孩子错了,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看到的画面小。

A、画鱼,画水,

B、画鱼钩,画鱼竿,钓鱼翁(心情感觉会变,因为信息进入)

C、画水缸,以上仅是水缸映出的画面,心情又平静下来了。因为看到全景和真实的实相了。所以信息量越大,就不一样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6讲,了解孩子的比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