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随园诗话》(465)

【原书补遗卷六·五】

太常卿云林先生朝楝(原书如此,应为“栋”),素未识面,托王葑亭给谏寄稿商榷,诗多隽逸。《喜葑亭移居相近》云;“借得轻车载具迁,宣南坊地雁秋天。桑林我已淹三宿,花径君初拓一。云抹楼头宵共月,烟销井口晓分泉。素心晨夕经过数,佳事应图主客传。”《归舟》云:“残月衔帆影,长江一苇回。烟寒瓜步树,潮走海门雷。六代销波底,三山落酒杯。儒生仗忠信,涉险兴悠哉。”其子秉绶进士,见寄云:“鲁灵光殿蜀峨嵋,犹在寰中见未期。早岁诵诗同尚友,逢人问讯当亲师。名园藏得三山胜,妙笔兼将五色持。闻道朱颜映梅萼,几时来访郑当时?”

伊朝栋,(1729年—1807年),初名恒瓒,字用侯,号云林,别号武彝山人,斋号梅花书屋、赐砚斋,福建宁化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历官刑部额外主事、刑部山东司办、刑部安徽司主事、文渊阁详校官、浙江道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鸿胪寺卿、大理寺少卿、光禄寺卿等。著有《云林诗钞》八卷、《赐砚斋诗钞》四卷、《南窗丛记》八卷、《宁阳诗存》三卷。

王葑亭,即王友亮,(1742年—1797年),字景南,号东田,又号葑亭,婺源(今安徽省婺源县)人。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举人,官内阁中书。五十六年(1791年)进士,改授刑部主事。官至通政司副使。官刑部时,决狱多平反。工诗文,诗格与袁枚相近。有《葑亭文集》、《双佩斋集》、《金陵杂咏》。

给谏,音gěi jiàn,唐、宋时给事中及谏议大夫的合称。清代用作六科给事中的别称。唐·韩愈《酬崔十六少府》诗:“才名三十年,久合居给谏。”

宣南,清代将宣武门以南地区被称作“宣南”,大体上便是原宣武区的管辖范围。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加筑北京外城时设“七坊”,其中正西坊、正南坊、宣南坊、宣北坊、白纸坊等即在原宣武区内。“宣南”一词正由此而来,并逐渐成为明清时期人们对宣武门以南、前门以西这一带地域的泛称,被广泛使用。人们在天桥一带表演、观看杂耍等民间娱乐,进京赶考的学子也到这里的会馆住宿,于是形成了南城特有的天桥民俗文化、大栅栏商业文化、琉璃厂士人文化的风貌,并逐渐演变为一个具有独特意蕴的地域文化概念,那就是“宣南文化”。尤其是宣南文化中的京师汉族士人文化,是居于宣南的众多汉族士人所取得的文化成就,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廛,音chán,本意是古代城市平民的房地。古同“缠”,束。《周礼·廛人》注:廛,民居区域之称。假借为“缠”。束,捆。《诗·魏风·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瓜步,音guā bù,步,一作埠。山名,在南京市六合区东南,亦名桃叶山。水际谓之“步”,古时此山南临大江,又相传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为名。南朝·宋·鲍照《瓜步山楬文》:“瓜步山者,亦江中眇小山也。徒以因迥为高,据绝作雄而凌清瞰远,擅奇含秀,是亦居势使之然也。”宋·王安石《入瓜步望扬州》:“落日平林一水边,芜城掩映只苍然。”清·顾炎武《上吴侍郎旸》诗:“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

海门,即今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北岸,东北濒临黄海,南靠长江。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县,县治设于东洲镇,名海门县,与新设静海县属通州,属扬州管辖。清康煕十一年(1672年),海门废县为乡,并入通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划通州19沙、崇明11沙和新涨10个沙,设海门直隶厅。民国元年(1912年)废通州为南通县,同时,废海门厅,设海门县。1994年,撤县设市,由南通市代管。2020年,撤销县级海门市,设立南通市海门区。清代还有一个名叫“海门”的地方,即今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位于椒江入海口。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筑城设卫,以御倭寇,始称海门卫。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移定海镇驻海门,在此前后,设临海县丞衙门于海门。十八年(1661年)清廷颁布禁海令,沿海居民内迁,海门设台寨驻兵,仅留少数居民。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海禁,复置。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移台州同知衙门于葭沚,以加强对沿海的统治。光绪二十年(1894年)开埠通商,发展成为商埠。为啥我们认定此诗所写“海门”为江苏海门呢?一是本诗开头有“长江一苇回”之句,显然,这个海门与长江有关;二是因为江苏海门当时位于长江入海口,而现在的长江入海口江苏启东市是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才从海门分置设县的。

伊秉绶,(1754年—1815年),字组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嘉庆七年(1802年)调任河库道,不久又调两淮盐运史。任职刚满两个月,其父病故,丁忧三年后,又在宁化呆了五年。嘉庆二十年(1815年)62岁时启程进京,途经扬州,感风寒病逝,扬州人为仰慕其遗德,在当地“三贤祠”(祀欧阳修、苏轼、王士祯三人之祠)中并祀伊秉绶,改称“四贤祠”。在任期间,以“廉吏善政”著称。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郑当时,(?年—?年),西汉时期大臣,郑桓公二十二世孙,陈(今河南省开封市)人,荥阳郑氏先祖,任侠善交,在梁、楚扬名。汉景帝时,任太子舍人。汉武帝时,历任鲁中尉、济南郡太守、江都相、右内史,后来因在窦婴、田蚡争论中首鼠两端贬官为詹事,复起任大司农、丞相长史、汝南郡太守。郑当时在景帝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休假时,常常在长安四郊要路处备置车马,来迎接宾客,昼夜不间断,还恐怕接待不周到,由此就有“郑驿”这一典故。此处,伊秉绶借此典喻赞袁枚的随园及其为人。

(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闲读《随园诗话》(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