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打小孩日:孩子不打不成器?不,这些部位千万不能打!

今天,

发现了个有意思的节日:国际不打小孩日。

刚开始看到,还以为恶搞呢,

结果一查还真有这么一个节日。

“国际不打小孩日”被定为每年4月30日,

由美国反体罚组织“有效管教中心”1998年发起。

其目的是为了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

引起社会的重视

全世界已有包括中国在内的

上百个国家其民间组织参与此盛事

这一天,希望没有人会对小朋友们动手。

“国际不打小孩日”还有一个口号:“请来试试看,至少在今天不要打小孩,或者你将会发现,今天过后的每一天,你都不需要打小孩了。”

然而,在人人对“熊孩子”闻之色变的当下,

“三天不打,上房掀瓦”的观念在许多国家里似乎已不分国界地扎根于人们的无意识中。

似乎没有什么是打一顿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果有,那就打两顿——不吃饭,打一顿;不睡觉,打一顿;不写作业,打一顿;淘气闯祸,打一顿。

但是,揍一顿真的有效吗?

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曾对10所学校的1300名学生展开调查。

该项调查显示:

面对体罚40.3%的孩子内心是“不服气、内心抵抗”的态度。

20.94%的孩子表示没办法,只好忍受。

14.8%的孩子会有“真想离开这个家”“不想上学”的想法。

也就是说:

暴力的手段也许会让孩子暂时屈服,

却绝对不会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许多家长都以为只是打几下,不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但其实,“伤害”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还要严重……

先来看看最近发生的新闻:

2019年9月17日,咸阳的一位母亲,陪儿子写作业的时候,因为儿子不专心,一怒之下打了孩子的头部。

当晚凌晨,孩子因头部受伤剧烈呕吐,呕吐物堵住了气管,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最终,这位母亲被判监禁三年,情绪失控打了孩子,毁了孩子也毁了自己。

2020年,4岁女童因无法外出玩耍,在家哭闹,妈妈一气之下给了一耳光,确诊为外伤性鼓膜穿孔。

4岁孩子因玩爸爸手机,不小心将手机摔坏,父亲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根棍子就往孩子的手臂上打去,4岁孩子的手臂被打骨折。

6岁女童被父亲用衣架和皮带活活打死:

陕西一母亲打了女孩后脑勺一下,孩子再也没醒来:

江苏徐州一名单身父亲狠揍孩子屁股,孩子气绝身亡:

每次发生这样的悲剧后,听到最多的就是“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

但这种爱的方式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有医生统计过,孩子最常被体罚的部位,会造成的伤害:

孩子头部:头部是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在地,随意敲打孩子头部会造成脑震荡、脑出血等严重后果;

打耳光:容易损伤耳朵及周围神经,引起听觉障碍。

捏鼻子:孩子的鼻腔黏膜娇嫩,血管丰富,捏鼻子会损伤黏膜与血管,降低鼻腔防御功能。

拧耳朵:严重时会导致孩子耳膜受损。

打后背:人的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在后背,殴打孩子后背,易使其神经受到损伤。

打屁股:坐骨神经在屁股部位,被重打受损后,后果也不堪设想,严重时会导致瘫痪。

.........

孩子跟成人之间,存在力量不对等、身体不对等的差距,人总有判断失误的时候,

当你巴掌扬起,拳头抡起的时候,

你不知道,你的孩子将会因此走向怎样糟糕的命运。

更可怕的是,孩子身体上的伤口是我们可以看见,可以去疗愈的,

可留在他们心理上的创伤,我们却往往无从下手。

要知道,孩子的眼睛,如同一台不设上限的摄像机和复印机,

他们记录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悄悄地将这些行为,复印到自己的思维和生命中。

孩子不听话时,到底该如何教育

一、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是为人父母的本份。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说:

“多数父母都会时不时地产生想要打孩子的冲动,与其说这种感觉是孩子的行为所致,

倒不如说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疲惫、压力、焦虑或不快。”

想想,每次打完孩子之后,最初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是:后悔、自责。

冷静下来,细想一下,孩子的行为,并非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

而之所以动手打孩子,只不过是生活的琐事、工作的烦恼、家庭的矛盾等叠加一起,

孩子此刻的不听话,就成了我们情绪发泄的导火线。

所以,再难,也请别让自己被情绪支配。

在面对拒不认错的孩子,

不妨先让他回房间安静10分钟,等孩子情绪平复了,再和他讲理。

同时,也需要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妨在内心从1数到10,告诉自己先冷静;

或者离开现场,到另一个地方5分钟,打孩子的冲动就会减少很多。

二、孩子做错事,比起打骂,承担后果有效。

要让孩子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除了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还要让孩子对所犯的错误负责任。

这里的负责任绝不是惩罚,而是让孩子亲手为自己弥补过失。

曾看过一个新闻,一个男孩在电梯里撒尿,家长知道后,没有过多给孩子讲道理,更没有打骂,而是首先在业主群里向大家道歉,然后,带着孩子给电梯打扫一个月卫生。

孩子犯错后,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逼孩子认错,而是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要如何去弥补和承担这个错误。

而犯错后的承担后果,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孩子还小,亦或有抵触情绪,父母最好带着孩子,共同承担这个后果,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

三、 想教育孩子,先更新家长的观念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父母在生气的时候打孩子,变相就告诉孩子,在不高兴或是生气的时可以打别人。

陌生人他不敢打,将来自己有了孩子,最容易复制这种方式来进行教育。

很多家庭教育的恶性循环就是来的。

身为父母,在对待孩子时,请懂得引导与尊重。因为眼下这个“不可理喻”的小孩,可能就是当初的你……

父母的双手,是用来拥抱孩子,而不是打骂孩子的。

所以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会倾听,用宽容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

对体罚说“不”。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际不打小孩日:孩子不打不成器?不,这些部位千万不能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