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父母吵架的恐惧感,解铃还须当事人

1

在小区遛娃时,贝宝妈说:“这几天宝宝一听到别人大声说话,他就哇哇大哭,以前都不这样的。如果说,宝宝认生吧,他打小就好动外向。”

最近都发生了什么?

原来,贝宝的爸爸和妈妈,因为给贝宝洗澡的问题发生了争执:一个认为出汗了要给宝宝洗澡,一个认为给出汗的宝宝洗澡容易感冒。

就这么大的事情,两个争论不休。接着,两个对吵,旧事重提,大吵大闹,谁都不认错。

贝宝本来开心地玩着,看到爸妈争吵,他竟然哇哇大哭。

妈妈见他哭,便更加责怪爸爸。爸爸,天生犟。结果,愈演愈烈,贝宝也哭得更强烈。后来,他们停止了争执,贝宝还是无法停下来。

贝宝害怕爸妈的大吵大闹,在他看来大吵大闹是不合理的。于是他便通过哭声来反抗爸妈的不和,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只要谁声音大,他就觉得别人可能像他爸妈那样,会吵架。由于害怕吵架,他便哇哇大哭。

宝宝虽然小,却很敏感,爸爸妈妈的争吵直接影响到宝宝的心理,为了抵制同样的事情发生,他便哭。哭,在宝宝的心中不再仅仅是一种生理反应,更多的是一种心理的表达,也就成为了一种保护自己的武器。

2

九岁那年的暑假,爸妈吵架了,互相对骂着。后来,他们还彼此动手了。

林子慌了,哭着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要打架了。”他们却没在意她的话。爸爸吼道:“你给我滚,滚得远远的。再也不要回来了。”

妈妈真的被骂走了,留下林子。林子孤零零的,她感觉爸爸不管自己了,妈妈也不要自己了。

几天后,妈妈回来了。他们经过几天的时间愈合了,但是林子的心却没有完全愈合。

过一段时候后,爸妈又矛盾了,又吵架了。林子再次被搅乱了,她害怕、恐惧,她担心上次的事情要重演。心里委屈着,她便回避,她一个人坐在门前的池塘边上发呆、流泪。

高中时,她为自己没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而恐惧和自卑,甚至感觉别人和爸妈一般对自己不友善。于是她逃学,直接外出打工。

每年春节,在异乡的人不管多难多忙,都要赶回来过年。唯独林子,几年都不曾回来。其实,她也想过回家,可是对她而言,一切紧紧地锁定到了爸妈的吵架上。

林子终于谈了一个男朋友,她怕吵架,也怕分手,她从不像别的女孩子一样娇气与任性,她一个劲儿地对他好。对方也很喜欢她,提出和她结婚。她却害怕了,很是焦虑。她有许多顾虑和恐惧:如果结婚了,我们吵架,我们是不是会向爸妈那样?如果他叫我滚,我能去哪里呢……

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恐惧的林子,最后选择逃避分手。作出此决定后,林子又深深地后悔。

爸妈的争吵,林子一直不能释怀。她想好好地生活,勇敢地去爱,可是总有些阻碍,她跨不了那个坎婚姻是一个令人焦虑不安的词。

3

夫妻之间摩擦与吵架,正常不过。可是身边有孩子,不管是婴儿还是小孩子,他们真实地感受得到,他们会为此而受伤,继而造成创伤。父母吵架后,如何做才能够不对孩子造成创伤呢?

小婴儿贝宝因为爸妈的大吵大闹而大哭,以致于听到别人说话声音大而哭闹。此时此刻,爸妈面对贝宝,应该温和以待,如实地呈现自己。

首先,告诉贝宝,爸妈只是吵架了,并不是针对他。大吵大闹很不对,爸妈的情绪表达过于激烈了。其次,爸妈向贝宝道歉,两个人好了,宝宝也要好起来。最后,给孩子保证从此不会出现类似情况。当然这个保证必须得落到实处,凡是好商量,没有解决不了的事情。

小宝宝虽小,但是他会观察和感受。爸爸妈妈好了,再也不是吵架那样,他们很恩爱,温柔以待,他们对我也好,这就是我要的幸福的家。

九岁的林子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爸妈吵架,他们的言语和行动,直接地影响着她。为了减少类似问题的心理阴影,处理贝宝的那些方式也得实施,而这个得更加注意一些细节。

爸妈要告诉孩子,他们吵架的缘由是什么。情绪的过激必须改,孩子可以加入其中,如果任何一方语言过于激烈,孩子直接告诉家长。家长也要尽量力控制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建立一个安全的环境。

此外,家长对于孩子的异常,要善于发现,他为什么落泪,为什么恐惧。互相好好商量,对此解决。最后,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双方都多给予孩子以关爱温馨和谐的家,是靠彼此的关爱与信任。

4

总之,源于父母吵架的恐惧感就是这样,对于婴儿而言,他们产生了应激反应,形成了自我保护的本能;对于小孩而言,很容易造成了心理阴影,以致于在成长中他们恐惧,在成人后他们又不敢正常恋爱与婚姻。

源于父母吵架的恐惧感,为了将这种恐惧感强化为零,对孩子不造成创伤或者负面影响,一切得解铃还须当事人。

首先,父母吵架后,要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各自分析,互相道歉。别忘了给孩子也道一个歉。你们之间和好了,孩子看得到,感受得到。

其次,父母吵架,势必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将心比心,尽量去体会这对孩子造成了哪些影响和后果。同时,让孩子分享下自己的感受。

再次,学会观察孩子的异常行为,你们的吵架是否真的对孩子造成了阴影。为了摆脱一切的负面影响,务必要真诚与爱。

最为关键的是,以后如果有矛盾,尽量不要吵,通过语言来沟通,将矛盾化解掉。即使有情绪,也不当着孩子的面来发泄。相信,一切可以解决。因为,彼此爱这个家,也爱着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源于父母吵架的恐惧感,解铃还须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