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辉东《论语史鉴》6.1打黑英雄、反腐斗士——海瑞!

第1章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雍:即冉雍(前531年—?),字仲弓,荀子称之为子弓,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定陶)人,孔子弟子。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子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人称“犁牛氏”,受儒教祭祀。

    《冉氏族谱》称:冉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冉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

      冉雍品学兼优。为人度量宽宏,孔子曾点评冉雍“仁而不佞”,即有仁德但口才不好。“孔门四科”中,冉雍是德行科的代表人物。

      冉雍曾因为家庭出身比较低贱而自卑,孔子曾宽慰过他。可见孔子是非常爱惜冉雍的。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上任之前,询问孔子为政之道,孔子告诉他为政九字“先有司,举贤才,赦小过”。

    冉雍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与哥哥冉耕、弟弟冉求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

    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薛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下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封为“薛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南: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的“南”字像龟甲腹面的形状,上部的“屮”形是头部。龟类居穴大多朝南,因此用龟形代指南方。

    也有人认为,甲骨文的“南”字像一种钟形的制乐器。郭沫若先生认为,这种乐器是青铜的。

    另有研究者称,它是一种由容器演化面来的乐器,上部的“屮”形是提纽,下部是器身。这一类乐器流行于南方地区,所以用它来代指南方。

    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即为“南”,与“北”相对。

    南又引申指南方的地区或国家,如《论语》中有:“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南又指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叫“南乐”。“南乐”不同于“南音”。

    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汉族音乐。

    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一种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组织大会上,南音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

    古代中国,以北为尊,不论是民间建筑,还是帝王宫殿,都是坐北朝南,这既符合风水安居的原理(坐北朝南,不会被太阳直射,也不会被冬天的西北风直接吹到)。

    南方也表示光明,所以南也有向明而治的意思。南面即“为政一方”的意思。与之相对的北面即表示“称臣”,如:《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为官一方。”

    1994年春,战国楚竹书出现于香港文物市场。上海博物馆得知消息后,斥资购回,其中包括残简、完简共1200余枚。这些竹简被命名为“上博简”。

    上博简中发现一部叫《中弓》的竹简,共500多字,其中记载了冉雍和孔子的对话,比《论语》中要详细。

    比如第一支简就记载了“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中弓以告孔子”,从而引发了师徒之间的对话。对话内容比《论语-子路》第二章的内容要详细得多。《中弓》成为研究冉雍的重要文物资料。

    从《中弓》简文看好像仲弓比较乐意接受这个使命,并有了长期为季氏家族服务的打算,所以孔子说:“汝思老其家”。

    后来由于他的为政理念得不到季氏的认可,所以他离开了季府继续追随孔子。资料证明,荀子的思想就是源于冉雍。

    孔子难得会如此慷慨地表扬一个弟子,这次对冉雍的赞扬可谓是“至高”的。按照孔子的要求,可以出去做官的人一定是德才兼备的。正如子夏所说:“学而优则仕”。

    冉雍是德行科的代表,所以他的“德”肯定没问题,至于“才”,从他跟孔子的对话中可以了解个大概,他认为为官应该“居敬行简”。

    意为:对待政事应该严肃认真,但过程应该简单化。孔子非常赞成他的观点,也许就在这样的场合下,孔子赞扬他说“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认为,为官要先做“大人”,要为百姓服务,在百姓面前作威作福的人是不可以做官的。

打黑英雄、反腐斗士海瑞

      古人称为官者为“大人”。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那么,“大人”是什么人呢?

    《易经》中说:“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

    也就是说,大人是有“大德”之人,是引领人们符合天道行事的人,也是为民服务、为民争取权利和利益的人。

    可是,历史上很多“大人”徒有虚名,他们坐在“大人”的位置,却没有做“大人”该做的事。像包拯、海瑞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人”。

    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1514年出生于今海南海口市,海瑞的爷爷做过福建南平市松溪县的县令。

    海瑞四岁丧父,自幼攻读诗书经传,他立志日后如果做官,就要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号“刚峰”,取其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的意思。

      读书时期的海瑞受王阳明提倡“立诚”思想的影响,反对伪君子式的“乡愿”作风。对海瑞日后的为人产生了很大影响。

    海瑞35岁才考中举人,会试两次落榜后,决定放弃科考,40岁时,海瑞当上了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教谕(中国古代的正式教师)。

      海瑞教育学生道德和文章不可分割,主张读书人应该尊重自己的身份,不该对上官随便下跪。

    海瑞执教期间,有朝廷的御史到县学(中国古代秀才读书的学校)视察,其他教师都跪在地上地通报姓名,唯独海瑞长揖行礼,他认为学堂是老师教育学生的地方,不应屈身行礼。

      做了4年教师后,海瑞被任命为浙江淳安知县。他看到这里“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而户无分厘之税,贫者户无一粒之收,虚出百十亩税差”的“不均之事”,决定重新清丈土地,规定赋税负担。

      这样,淳安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不少逃亡民户又回到故乡。除清丈田亩、均平赋役外,海瑞在淳安还推行保甲法、明断疑难案件、兴办社学等。

      海瑞生活简朴,一家老小穿粗布衣服,自己种菜,有一次,海瑞买了两斤猪肉而成为“新闻”,原来是因为那天他母亲生日。

    海瑞不畏强权,从不向恶势力低头,有一次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由于驿站对他伺候不够周全,他发怒吊打驿吏。

    海瑞知情后,亲自派上人马过去,把胡公子痛打一场,并没收他随身财物,然后派人通知胡宗宪:有人冒充贵公子来我县敲诈勒索,已被在下严办。

    胡宗宪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只能认了,不敢追究。

    有一次,严嵩的党羽、都御史鄢懋卿出巡两浙、两淮盐政,一路贪污勒索。海瑞设法与之斗争。鄢懋卿过境淳安时,海瑞不仅提供的酒饭十分简陋,还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的车马。

    鄢懋卿十分气愤,又因他早就听说过海瑞之名,只得收敛威风而离开。

    明世宗嘉靖皇帝晚年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海瑞在棺材铺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的家人托付给了一个朋友。然后向明世宗呈上《治安疏》以示批评。

    海瑞因此入狱,几个月后,嘉靖皇帝驾崩,海瑞被释放,当海瑞得知皇帝驾崩后,悲痛大哭,晕倒在地。

  海瑞不但为官清廉,还是个反腐斗士。海瑞55岁时,被调任应天巡抚,应天为江南富庶之地,也是贪官扎堆之地。

    应天府属吏害怕海瑞的威严,贪官污吏很多自动辞职。有显赫的权贵把门漆成红色的,听说海瑞来了,都改漆成黑色的。宦官在江南监督织造,见海瑞来了,就减少车马随从。

    海瑞兴利除害,请求整修今上海的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兴修水利的好处。

    海瑞早就憎恨大户兼并土地,全力摧毁豪强势力,推行“一条鞭法”,安抚穷困百姓。贫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夺回来交还原主。深受百姓的爱戴,叫他“海青天”。

    海瑞巡抚吴地才半年,被调往南京任职,百姓听说后,呼号哭泣于道路,家家绘制海瑞像祭祀他。

    海瑞还是个“打黑英雄”,有一次已退休在家的徐阶,坐视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鱼肉乡里,强占民女赵小兰。

    小兰母洪阿兰告状,华亭县令王明友受贿,杖毙小兰祖父。应天巡抚海瑞微服出访,路遇洪阿兰,查明真相,判处徐瑛、王明友死罪,饬令退田。

    徐阶买通太监、权贵,妄图罢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识破奸计,断然处斩二犯,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罢官归里。

    海瑞73岁时病逝,由于海瑞无子,家庭贫寒,文人学子们凑钱为海瑞办理丧事。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

    海瑞的灵枢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号忠介。

你可能感兴趣的:(赖辉东《论语史鉴》6.1打黑英雄、反腐斗士——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