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版的“黑化”小哪吒

看完电影之后“国漫崛起”是从哪里来的了,本人总共只看过四部国漫,大鱼海棠(画的比讲的好),大圣归来(讲的和画的都挺好),白蛇(讲的比画的好),还有最近上映的黑化哪吒(讲的和画的也都挺好)。

个人感觉是一部高质量动画电影。首先从画观上看,传统的哪吒:婴儿肥,红鬏红肚兜,眼大且稍微有些上挑,英眉,一白白净净胖娃娃,看起来就让人喜爱,更不用说那多多少少带着的正英之气。虽然降生方式有点不走寻常路,但总的来说,算是根正苗红。托塔天王之子,天生神力,莲花化身,在加上锄恶扶弱,剖腹剜肠剔骨救双亲的加分项,基本算是仙班保送生一个。走的是仙童出身,该有的有不该有的没有,的成仙康庄大道。

是他 是他 就是他 我们的英雄 小哪吒~

再看看魔童。乌漆的黑眼圈,一口龇牙,垂眉,敞怀红褂子,双手插进裤子两侧,一邪性的傲娇娃,大眼儿一看,还有股子淡淡的流氓气息。为啥呢?因为他是魔丸转世。而在一般主流影视作品中,跟“魔”搭边儿的,那就先去了半条命。那必然是人人得儿诛之的。这种设定就充满了冲突感,因为我们总归是知晓哪吒的最终命运的---位列仙班。但是观众喜欢冲突。要是改编成了,魔丸养成,最后杀害天下苍生,那必定是要被骂狗血临头的。再加上现在的人们更喜欢具有一定人性的人物形象,有爱有恨,下得去刀,骂的出口,能表现人性的复杂和些许自私性。因为“大义”虽是主旋律,但是总直抒胸臆般高歌,难免会产生审美疲劳。既然现在有冲突,有疑问,有好奇,那就有了观看的理由。故事开头挺好的。

邪恶之笑~~~

我们再来看故事主线。哪吒最著名的就是闹海屠龙,作为正义的化身,抽了恶龙筋,踩了邪龙宫,压了一种鬼怪。而在电影中,饺子把“龙宫三太子”塑造成了一个带有悲情和些许理想化主意的美少年。整个龙族被天庭以镇压邪魔为由,囚禁在龙宫---也不知道说“为由”两字是否适当,这也可以是龙族选择大义的一种体现方式。而熬丙作为灵珠的转世,则是龙族千百年翻身的机会---脱离妖身,塑造仙位,有了为自家人说话的资格,从而帮助群龙脱离苦海。虽然最后事情败坏,想要沉了陈唐堰,但最后还是和魔丸哪吒共同抗击天雷,落了个肉身被毁,家族前景不明的地步。

个人觉得这部电影跟原著相比,最大的亮点就是正邪互换。似乎,红三代做的壮举远没有一穷凶极恶扶老奶奶过马路来的耿有震撼感?原来的莲花童子变魔丸转世,肆虏百姓龙太子变成善良修仙求道者,石矶娘娘的猥琐走狗变成元始天尊的微结巴弟子申公豹子精,冷血无情一心正道(在我看来)的托塔天王变成了外冷内热的好爸爸。一百八十度大变身,让我觉得挺有新意的,并且没有大的不和谐感。

而且电影主题脉络也挺清晰的。虽出身魔族,但有着泥石流般清新属性,然后伴随着成长道路必备的正邪摇摆,最终结个全家欢乐的happy ending。“我命由我不由天”,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并不由我的出身所决定。感觉这种“离经叛道”的积极向上理念一直受广大改编者的喜爱,就像大圣归来“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改编电影多多少少有点无伤大雅的可爱小bug,个人觉得,就体现在电影描绘的神仙形象。元始还好,虽然只是个打酱油的,但胜在位高权重,画的还算英俊。但不是很明白为什么雷劫要三年之后降下,为什么要选择李婧家,为什么要把魔丸灵丸放在一朵莲花中存放。难道元始掐指一算,三年之后必有一劫是魔丸转性的切机?那李婧未免太呆笨,不明白冥冥中自有天意,连揣摩神仙心思的能力都没有。神仙都没有立马摧毁魔丸,还把魔丸灵丸放在一朵莲花中存放,这要不然就是神安排,要不然就是为了剧情,不过这也算是和原著,哪吒的莲花化身挨了点儿边儿。再看太乙,个人真心觉得不太好看,那可是道家大佬啊,顶个啤酒肚,还是个酒瘾怪叔叔,办错事儿,不细心,仙术也就一般般,星点儿看不出位列十二仙班的闪光点。更多的倾向于,解释说明哪吒一身宝贝和本领来源的用处,然后负责搞笑。这是仿西游记中对天庭,那些上位人的刻意贬低,还是纯粹想塑造一个想让人发笑的大汉形象,还是以上都是我的臆想?

暑期档的动画电影总要伴随着欢声笑语,毕竟学生都放假了,但带着孩子去看的一定有家长,所以就会布置些老少皆宜的笑点。虽然每个人笑点不一样,但总体来说整部影片的笑点密实度还算不错

中国人似乎很喜欢这种“我的命运我主宰”的主题,个人奋斗起决定性作用。个人感觉挺好的,到现在为止也还没出现审美疲劳。但是另一方面,我在想其实诞生出来一个大魔王也不错,人人恶语相对,想要喝我血,吃我肉,要我命,那我就杀他,欺他,辱他,有怨报怨,有德报德,也未曾不是桩逍遥快意之事?虽然这样的影视作品应该不会在影院上映,毕竟立意还是要积极向上爱国爱民的嘛,照顾下祖国的花花草草。

总结,这部电影值这张电影票,蛮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编版的“黑化”小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