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吗?你敢看吗?

有位女士事业做得很好,但脾气有点大,在家对老公也比较强势。心理老师花了不少时间去谈论她童年的经历,去看见小时候的她不允许表达而被压抑的那些情绪,比如愤怒、屈辱、不被接纳。后得知,小时候妈妈对她也是十分强势,重男轻女,对女儿要求极高,动不动就对她大打出手。有一次,她向老师说起自己和先生外出吃饭,因为老公不听她的“劝告”,将车停在了路边一个有可能抄牌的地方。结果,不出所料,真的被抄牌了。于是,她开始数落他,责备他,还提起很多陈年旧事。

她对心理老师说:“我和以前一样,又进入了特别特别生气,特别特别愤怒的状态,我气得不行了!但是这一次和以前有点不一样,我好像站在一旁,看到了自己的愤怒,我看到了自己的愤怒那么巨大,简直是想把他撕碎!我在一瞬间想到了之前我们有过对愤怒来源的分析,然后很奇怪地,突然我的愤怒就变少了。”

这就是一个体悟、觉察的过程。在和先生的冲突里,在她涌起的强烈的情绪反应之中,她犹如一个观察者,看见了那个愤怒得要撕碎别人的自己。


为什么我如此愤怒?

为什么他这件事情会这样的激怒我?

以前是否有这样的场景?

在这种愤怒之中,除了对于车被抄牌的生气,是否还有别的内心动力在驱动着我如此愤怒一定要毁掉他?

这股力量来自哪里?

是我对这个人积压了太多不满,还是我内心有股东西会在这个场景中喷薄而出?

在这里,先生就是镜子。这面镜子反射出了很多和自我相关的问题。而她第一次站在了“观察者”的位置,不再简单划分对错、好坏,不再卷入情绪之中,而是透过情绪给予了这些问题浮出水面的机会。

当这个“观察者”,可以去看沉浸在愤怒中的自己,观察到自己对先生停错车的愤怒如此巨大,看见这个愤怒其实背后还蕴含了很多她自己内心的冲突、原生家庭创伤的驱使、母亲对人的强烈控制在她行为习惯上的影响……当她去观察自己的情绪,她就不再可能继续盲目地陷入情绪了。——在你去“看”自己在干什么的时候,潜意识那股在你理性控制不到的地方指挥着你去愤怒去攻击去控制的能量就会变弱了,这个糟糕的循环就打破了。

“觉察”不是指要求自己变得更好,改正习惯控制情绪。

觉察就是去观察:不带要求的去看自己,不带批判的去看自己。

很多人特别想改变,总是在寻找改变的方法,但是所谓改变,难的不是怎么去改变,难就难在,你如何从一个深陷其中的经历者,成为一个可以去分析去体悟的观察者。

当你能够成为自己的观察者,那么改变就是很自然的下一步了。就算不能改变你的行为习惯和情绪,当你能够看到自己为什么这样,你至少可以更为平静的接纳当下的自己,和自己关系中的他人。你的心态也就改变了。

观察的前提,是接纳。在和自己的关系里,如果想要接触自我的真相,那就首先要自我接纳,翻译成一句很直白的话就是,你允许你看见那个真实的不够好的自己吗?

假如你有勇气探究,这才是获得平静的根本。

做一个观察者,而不是一个改造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吗?你敢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