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形苦志乐,病生于嗌

《黄帝内经·血气形志第二十四》

【原文】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甘药。

【大意】形体劳苦,但精神又很苦恼的人,病多发生在咽喉部,治疗时宜用味甘的药物。

【感悟】所谓的有苦难言,不过是现实磨练。

《孔乙己》节选: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买酒吃时,一个“排”字,让我看到了穷酸苦难的书生,拿着他仅有的饭钱所获得的那一瞬间的“阔气”。像这种人多病在咽喉部,就是大家常说的有苦难言。


成为“孔乙己”,至少需要以下两个条件。一,社会大环境的重大变革。《孔乙己》发表于于公元1919年,而具体科举废除时间是公元1905年。作为古代的知识分子不能参加科举,这是“变天了”。二,自己陷入自己的螃蟹窝。许多螃蟹放在一个笼子里时,没有螃蟹会爬出来。谁还不是“笼中蟹”,此时更不应该去抱怨,都怪谁谁把我拉下来。可以去思考:我是怎么被抓进来的?


有苦难言,就咽下去。“剩”者为王,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和希望。


传承大健康,传递正能量。

图片请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帝内经》形苦志乐,病生于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