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七年》观后感

最近看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导演从1964年开始在英国选择了十四个七岁的少年拍摄一部记录片,每七年拍一集,记录了这十四个各个阶层不同的少年成长轨迹。

在这一个七年又一个七年的过程,少年长成青年,再从青年长成中年,再到老年,从他们的婚恋观,事业观,友情观,种族观,政治观等展现不同的人生观。

这十四个少年中,有男孩女孩,有平民的、贫民的、农场的、福利院的、富人的、权贵的孩子,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上着不同性质的学校,有着不同的教育程度,做着不同的工作,经历着不同的婚姻生活。

所谓七岁看老,有的人是在印证着这句话,但也有的人并非如此。但有一点几乎是一样的,所有的现状都是他们自己思想吸引来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怎样的结果。正如朗达.拜恩《秘密》里的观点,你如今的生活都是你心中所想才引来了宇宙的回应,呈现出现在的这个样子。

其中最让人唏嘘的是尼尔,一个利物浦郊区长大的孩子,家境不算太差。小时候是多么的阳光开朗,但自从青年开始,从学校退学,与父母关系闹僵,四处打苦力零工,再到四处流浪,到剧作者,再到地方议员。其人生的颠沛流离让人辛酸之余,不得不思考为人父母,如何才能避免自己的孩子蹈袭覆辙。于我,因为大宝的性格实在有异于常人的孤僻,不由得心下惴惴不安。

昨晚只是看到了尼尔四十二岁任了地方的议员,有了一些过上正常人生活的样子,不由得让我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因此心中有了希翼,希望后面的日子他能过得越来越好。

还有一个就是平民的女孩杰基,小时候也是一个可爱的邻家女孩形象。善良而平凡,从小要求的就不多,只是结婚生子,有一个房子,有一些孩子。也正因为她的要求不多,十九岁就早早结婚,只是要孩子有些晚。因为太单纯,对事业没有企图心,她的生活经历了早婚早离,再婚再离。到了中年,婚姻只留给她三个年幼的孩子,与及中年的病痛。

有时候,女孩子也不能太单纯,要对生活有一些企求,有自己的主见,要么努力经营婚姻家庭,要么努力干一番事业,当然两者兼顾更好,如此才不会落入两难的境地。

而片中几个非权即贵的孩子最终都有不错的社会地位,能过上较好的生活。因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也知道为什么而努力,我想这也跟他们家庭的教育有关。

非权即贵的孩子,家世渊源是一方面,父母的睿智指引应该也是一方面。权贵家庭的孩子,男孩子从小就有财商政商的教育,女孩子有大家闺秀的诸多要求,有家长或者家长请来的家教在旁边地不断鞭策和充裕财力的支撑。这是我们一般平民家庭的孩子所没有的。他们最后所获得的成就也是大多数人难以企及的。

当然,农夫的孩子尼克,又是另外一个励志般的存在。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孩子,虽然教育资源匮乏,但凭借他的聪慧和努力,最后上了牛津大学,成为物理学家,站在精尖科技前沿。不得不说人的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至于贫民区和福利院的孩子,因为天赋一般,受从小长大的环境制约更多,长大后随着社会大环境的进步,生活环境也有所改善。但充其量也只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一日三餐,平凡日子,不求大福大贵,只求安稳健康。这不也是我们广大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吗。

《人生七年》目前拍了第九个七年,而我也只是看到了第六个七年,但因为有太多感慨,所以急不可耐的写了这个观后感,后面还有三个七年,不知道他们的人生境遇还会有什么样的变动?等看完之后我再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七年》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