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那天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那些和你一起长大的人都变成了什么样?一个人回答说:

SHE中假小子成了最有女人味的人妻;看似最文静乖巧的女孩选择了特立独行;甜美任性的公主却经历了公主最不可能经历的人生。



我把这个问题分享给刘大强的时候,他和我讲起了关于他的故事:

有一天,当大家围坐在一起,一位长辈用曾经逗我的那些话开始逗那些小小孩的时候,夸他们乖巧的话和当年夸奖我的话如出一辙。作为从小在家长眼里乖巧的存在,享受了十几年的宠爱的我,突然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那些宠爱只是属于某一个特定的年纪,而非专属于我的时候,一种莫名的慌张从心底涌了上来:我现在的样子,真的是我想要成为的样子吗?

记得学过一篇名为《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课文,作者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当时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只觉得别里科夫十分好笑,但是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我也开始变成了和他一样的人。

从小家长就告诉我们要考上好大学,所以人生前十八年,我一直都在遵循着这个规则,按部就班的生活。当然,这样的生活给我带来的是老师的喜爱以及家长们的称赞,我喜欢并且依赖这些称赞。作为“别人家孩子”的存在,我也一直小心翼翼的维护着自己好学生的形象:同学只要找我帮忙,我就一定全力以赴(即使我当时身体不舒服)。别人在背后说我坏话,我绞尽脑汁去和人家搞好关系(即使我并不喜欢他)......但是毕业那天,所有人都在拉着朋友合影,我一直被喊来喊去给他们拍照,但没有一个人拉着我说:大强,我们合影留个念吧。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长到这么大,居然没有一个关系亲近的朋友。路上遇到一个同班同学,他是常年坐在最后一排的老师口中的坏学生,我正要开口和他打招呼,他却抢了先:你可别跟我来这一套,看到你这副虚伪的样子,我就不舒服。我张了张口,却没有发出声音,低着头走了。后来遇到过很多这样说我的人,可是我的面具戴了太久已经忘记了怎么卸下。

在上大学以后,我开始试着去接纳自己,偶尔也会允许自己有那些可以拒绝别人的时刻,也不再纠结为什么和有些人就是当不了朋友,但是我居然交到了一大帮朋友,甚至遇到了好几个知心好友,我才发现,做真实的自己真的特别爽。



看《奇葩说》的时候,天才作家蒋方舟讲述了自己在东京一年如何克服了自己的讨好型人格的故事时,尽管她用柔柔的声音在讲述,可是,每一句话却深深地震撼了我。从小因为“懂事”,所以对一些调皮捣蛋会惹家长生气的事,我向来都敬而远之。同样的,因为这个原因,我错失的是一起的玩伴,以及本该淘气的美好童年。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自己都没有过骂过人的经历。

蒋方舟说,大概是自己成名太早,身边接触的都是年纪较大的前辈,所以,下意识就会存有一种别人经验都比我多,一定是对的想法。这样的想法伴随着她成长,直到她去东京生活一年后,终于被消灭了:东京归来,和一位前辈吃饭,而那位前辈却倚老卖老的对她不断说教,她终于忍无可忍,骂了人,跑了出来。她说,跑出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给朋友打电话:你知道吗?我今天骂了人。她讲述这件事情的时候,脸上还有着兴奋的神情。大概是被装在听话懂事的套子里太久了吧,连骂人这种人人都会做的事情,也会让她激动好半天。

现在很多明星都在卖人设:暖男,学霸,总攻……一旦人设崩塌,遭到的便是网络铺天盖地的群嘲,可是我想,这些人心里也有很多苦衷吧。人无完人,但作为公众人物,必须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所以只好积极向大家展示那些好的一面,大概演技太好,让所有人都忘记了他们其实也只是普通人而已啊。



我们都曾主动或被动装到一个套子里,由于内心的怯懦,不敢将其摆脱,但其实,往前走那一步,真的没有那么难,这个转角不一定遇到爱,但是,一定让你遇到更真实、更快乐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