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便有诗和远方》 -

夏天的雨,像顽皮娃娃的眼泪,就在眼圈里,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从早上开始,时大时小,直到现在。

这天,适合在家研修,没有出去的理由。

这是学习的第四天,从三天前值班开始,完成了45个学分,80个学分算合格。从最初的抵触和应付,慢慢地渐入佳境,感觉相见恨晚。这几天的学习,像一束光,给这个黯淡的假期平添了几分诗意和生机。

最近有一种心理暗示,似乎到了这个年纪多多少少都有的一种微妙的暗示。表面上轻松了许多,算是一种慰藉。其实,于我,充实才是我该有的状态。

崔允漷教授的报告,《故乡》的课例和点评,教育惩戒的解析,语文实践活动的策略……像荒漠上的那棵胡杨,那株仙人掌,瞬间让我看到了明艳的远方。

单元教学设计,这可是我一直都关注并提倡的,听听崔教授的讲解,原来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并不仅仅是我所理解的文本上的单元。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二字,也有它特殊的内涵。“双减”视域下的作业改进,原来如此简单……

年轻漂亮的张沁苗讲的《故乡》,更是惊艳到我这个“资深”语文老师。看是从标点入手分析人物形象,和我倡导的“一课一得”很吻合,实际上不仅仅是停留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从三个人物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反应,很自然地引入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人生追求,引出《呐喊》。其中穿插的引用不同出处里鲁迅的话,不仅使分析更有深度,还契合了文本。老师的激情,板书的凝练,足见张老师的学科素养和语文功底。

后生可畏。

闰土  失语  不争

杨二嫂  乱语  争利

“我”  无语  奋争

这就是这堂课的板书。寥寥几字,背后何止是张老师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高度概括?

昨天在学校值班,校长送给我两本《诗经》和《论语》的字帖,曾经读过,正好再温习一遍,不胜感激,放假前给我的《楚辞》还没看完。我在朋友圈里写到:“和优秀的人在一起,想不上进都很难。”

假期里,和之前相比,能让自己平心静气的也只有沉浸在书中,能在繁琐世俗的烟尘中觅得一份自信和从容的也只有这份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读书,教书(不对,应该是育人,崔教授说以后不能说自己是教书的,应该说是育人的),生活的圈子就这么大。一本书,一方校园,才使我不觉生活只是眼前的苟且。

很庆幸,有“书”为伴,有“课”琢磨,有“星”可追,有“道”可问,有一份从中的快乐和满足。

无论走过多少路,遇到过什么人,只要心中有束光,生活便有了诗意和远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中有光,便有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