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的文化巨人——孔子的征程

“在路上”三个字,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心中根深蒂固——一个人摆脱了固定的环境,进入了广袤无垠的未知与陌生,但我们精神的缆绳在路途中仍然紧紧地握在年轻人的手中,在路上不停地寻找自我、发现自我。

而早在2500年前,已经有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不停的步履匆匆,丝毫不敢停歇。而这只为了他心中那不变的信念——给这辽阔土地上的纷乱社会重新设定一种秩序,这个秩序叫作礼,而这个一生不敢停歇的人,是我们中国的文化形象之一——孔子,一个永远长途跋涉的百代君子。

孔子的上路也许有些匆忙,也许准备工作都没有做好。

在鲁国,他突破不了顽固传统的政治势力,他的一心向礼被鲁国贵族抛弃;在齐国,与孔子完全不同的浩大政治理念将孔子的思想批判的体无完肤;在魏国,孔子得到了魏国君主优渥的俸禄却始终没有看到魏国君主向他问政的身影。每一个邦国都对于孔子的到来表达了热烈的欢迎,并提供了生活援助,可是没有任何一人听从、赞同他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旅途仿佛是一个魔咒,每次都是抱着希望而来,抱着遗憾而去。强大的孔子在路上也许也会感到绝望:我不是猛兽,为何却总要在旷野徘徊?到底终点在何方?

他的爱徒子路宽慰他:也许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爱徒子贡劝慰他:也许是我们的理想太高,为何不降低自己的政治要求?孔子摇摇头,都否定了。

只有颜回站在了这个执拗的老人一边:如果坏东西不被接受,那是我们的耻辱;可若我们提供了珍宝却要被人拒绝,那是他们的耻辱。这个执拗的老头仿佛只是为了得到一个肯定答案,在颜回的肯定中,他又继续行走在了他没有尽头的旅途中。

而这一路上,他有他的爱徒陪伴,他和他的爱徒在旅途中的对话被记录了下来。而孔子希望用这些话为让邦国诸侯去了解礼的重要、礼的神圣,可惜的是孔子失败了。但是令孔子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话在2500年后却影响了全世界。

这一路上,他用他的仁善、宽厚、快乐,他用他自己的漫漫旅途让自己的一生充满了魅力。

他的步伐从55岁开始走到了68岁,整整14年。为了他马不停蹄的追逐梦想的征程他付出了太多——68岁孔子回到故乡,他的妻子已经去世整整一年;两年后,独生子去世了;三年后,颜回去世了;不久之后,子路去世了。面对自己的至亲挚友一个个离开自己,孔子知道这一生,他为了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付出了太多。

可是,悲伤亦不改其志。既然生时无法用自己的主张改变这个纷乱的世界,那么我要用书籍拯救世人。在面对了这么多生离死别后,孔子亦不改其志,勤勤恳恳整理着六经,将他自己的政治主张郑重的交给中国历史。

终于孔子停下了手中的笔,再也不说话了。天何时低语过?天不说话,四季也在更替,万物也在生长,天不说话又能怎么样呢?这个再也梦不到周公的这个年逾古稀的伟大思想家知道,他的人生旅程就要结束了。就终于他同那个被猎人猎住的麒麟命运一样,他带着无限的遗憾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这个后世让思想上成为中国的伟人去世了,而去世前,他想唱几句,声音有点颤抖但依然浑厚:

巍峨的泰山,快要崩塌,

国家的梁柱,将要垮下。

失意的哲人,就像哀草,

风霜雨雪中,枯啦烂啦。


欢迎关注品熊小姐的《品熊品历史》板块。品熊小姐,每日在此恭候。

你可能感兴趣的:(永远在路上的文化巨人——孔子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