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

山水有清音

夏天来了,风是热的,空气是滚烫的。

随便动一动便要出汗,懒得出门。

心情也比以前急躁了些。

雪糕,冰冻汽水,冰箱里的西瓜、桃子、樱桃就登场了。

再来一根清脆的黄瓜,蘸点儿白糖,入口清甜。

这时候就不必刷微博,看八卦,浏览微信朋友圈。

比如看一部电影。

电影要符合此刻的心境。

你可以看《小森林》。

电影是清新治愈的。

满足你关于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幻想。

浮躁的心灵也平静了。

影片从开头就给你降温。

花开,飞鸟,满山氤氲的青绿,把你带到幽深宁静的境地。

一股淡淡的,缓缓的,平静的氛围开始围绕着你。

一股山风向你吹来。

女主人公市子,在氤氲朦胧的山间雾气的小道中独自骑行,顺势而下,回到小森,影片开始了。



小森青山连绵,云雾缭绕,和谐宁静。

小森中的人都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没有大城市的喧嚣,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种古朴的乡村生活模式。

她自己在田间插秧种稻,在稻田除草,田间空气清新湿润,蛙鸣阵阵,但潮湿闷热的空气,也常生有惹人厌的蚊虫。

《小森林》和《舌尖上的中国》一样,也在做菜,小森的方式是平淡的,缓慢的。每道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她自己拌面粉,放酵母,劈叉,生火,烘烤面包

她自酿酸米酒,存放在冰箱,从稻田回来时畅饮,凉透心底。


她把自然馈赠又被人们常忽略的食材充分利用来获得美食。她用胡颓子树的果子自制果酱,用锅巴就着果酱下咽,吃着鲜美可口。

她的菜园里面有胡萝卜,芹菜,香辛,生姜等食材,她用这些自制酱油。


她吃用冷水冰镇西红柿和黄瓜,用番茄做番茄罐头.

地里种着各式各样的青菜,有吃起来咔擦咔擦响的水菜,莲花座的塔菜,胭脂豆,小松菜等。

她炒菠菜,炖胡萝卜……继承了从妈妈那来的手艺。

里面还有一个爱情故事。

这是夏秋篇。

还有冬春篇。


住在繁华都市的人常说,有机会一定要去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生活。找一处有院落的所在,摇着蒲扇,听蝉鸣虫声,喝茶,吃冰镇西瓜,晚上看月亮,看划过的流星……

“山水有清音”,当为世俗生活所羁绊,人们都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自然。

自然宁静和谐,自由纯粹,人们在物我融合中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超脱,回到那个最初的混沌的地方,保持真正的自我。

当“世与我而相违”,陶渊明辞彭泽县令,与世俗彻底划清界限,投身于田园,寻求人性的复归。

苏轼被贬到黄州,一度穷困潦倒,他把目光投向山间清风,江上明月,写出千古绝唱《赤壁赋》,《念奴娇》。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当生存都成了问题,极其穷困的时候,还有醉心自然的心思吗?

恐怕不会有。不过那都是过去的封建时代的事了,现在是社会主义新时代嘛。

沈从文写《边城》,描绘了一个自然和谐,未被都市文明所扭曲的湘西世界,在人与自然的契合中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汪曾祺写《受戒》,同样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般而又不虚空的自由自在,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世界。小县城里的故事,纯净,温和。

程虹在《低吟的荒野》译序中说“奥尔森通过亲身的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对荒野的需求,除非我们精心呵护好那些充实和滋润人类心灵的地方,否则,我们就会毁掉我们的文化及我们自身。”

王小波在《万寿寺》结尾写:“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