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1.8之[君子的原则]6

【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白话】孔子说:“君子言行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多方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有了过错不怕去改正。”


君子的原则

这里所谓的君子,是立志想要成为君子的人,他们想要拥有完美的人格。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这是人们对待道德实践的一种态度。

∴重→言行庄重;威→威信

做人首先要自重,这样做起事来才会显得沉稳、自信,也更容易在别人面前树立起威信,才能掌握真正的学问。

一个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不能没有自己的主见。墙头草两边倒,谁说好就跟跟谁,这种人是最不受欢迎的人,更不用谈有何威信而言。

∴学则不固

一方面是指:儒家思想注重仁德、仁智并重。

一个有仁德的人,说明他内心真诚,真心愿意主动地做好事做好人;一个明智的人,说明他会判断是非,如果不懂得判断,做好人说不定反而被骗上当了,甚至还帮助坏人了。俗话说:“别人把你卖了,你还帮他数钱。”说明光有仁德是不够了。

因此,儒家强调仁与智要配合。一个人学习了,心思便比较灵通,碰到问题时,思考起来就会有各种线索。如果没有学习,就只能按照过去的经验,非常有限的经验,来面对眼前的挑战。那怎能去突破困境呢?学习之后心思开通,对许多问题的掌握就不会这样呆板,这便是“学则不固”,学习就不会流于固陋。

另一方面,学习了就要内化,在生活中实践运用。

学习也要有自己的原则、底线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是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有正确的辨是非能力,那样才能把学问内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尽信书不如无书,说的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主忠信

做人以“忠、信”为本,为人谋事必忠,应人所求必信,这也是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道德修养最重要的一步。

∴无友不如己者

1.与志趣相似的交友,你们有共同的爱好,才会有共同的话题。“话不投机,半句多”也就是告诉我们聊不到一块的时候,半句都不愿多说。

这就好比大家在讨论,部分学霸为什么高不可攀。那或许就是因为你与他没有共同语言,两人的层次不同,不在一个频道就聊不到一块吧。所以他愿意待在自己的世界里,除非遇到了志趣相投的人才愿意与之交友。

比如你拿着手机玩一小时游戏,别人拿着手机看一小时书,你的世界他理解不了,他的世界,你也理解不了。

2.交友时,我们要向德行高的人学习,主动去结交比自己强的人。并且善于发现不如自己的人的长处,学习他们的优点。

有些人动手能力强;有些人沟通能力强……每个人身上都有他们的发光点,只要我们善于发现。

人无完人,只有不断地自我完善,借他人修行,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自己。

这是一种虚心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并借机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手段。

∴过则勿惮改

君子之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改正错误。

一个人只有先知道自己错了,他才能认识到错误,并且愿意去改正错误。

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错的,总是想尽各种办法,把责任推脱给别人。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害怕面对,总是喜欢逃避,以为看不见它就不存在。孰不知,错了不改,错上加错,错更错。

一般人的过错都来自于性格,什么性格的人犯什么样的过错,要改正过错,等于要修改性格。“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虽然很难,但只要我们愿意去改,也就会慢慢改过来的。

比如:著名的廉颇“负荊请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只要是真君子,即便是亡羊补牢,也为时未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而篇1.8之[君子的原则]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