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研究

青出于蓝胜于蓝,再看看高徒于丽静老师对《一天的工作》的点评
三、关于小组合作的建议。
这位老师,我看设计了小组合作,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进行全班汇报。这个教学设计上显示全班汇报的时候,形式是一个人回答,其他人可以补充。那我想如果老师没有安排小组合作,让学生全班交流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回答,其他同学补充啊。那已经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讨论之后,如果还是这种形式汇报,那小组讨论他的成果怎么去展现呢?
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高徒刘彦莉的评课~~悟性很高)
今晚观课笔记:关于智慧课堂的课前推送任务。这节课的课题是《压强》,教师在课前推送了三项任务。
1.观看名师微课;
2.完成自主学习检测;
3.在讨论区完成话题的讨论。
这似乎是智慧课堂课前推送最常见的三种形式,这位老师就在看似寻常中完成了不寻常的任务设计。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从教师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微课的内容是压力的概念以及支持力重力的区别,这些都是学习压强的必备知识,明晰这些能够更好的理解压强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自主学习检测也是根据微课的内容设计的,尤其是课上的讲评,教师只选取了其中一道典型问题进行剖析追问,具有了很强的针对性。
第三,讨论区的话题,素材来自上节课的活动,问题则是驱动引导学生由现象产生问题,进而猜想,自然衔接到本节课的内容,实现了思维的导引。这三个任务实则也兼有教学评价的功能:学生是否认真观看了微课?通过微课的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漏洞?是否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并由此可以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又带来怎样的猜想?评价镶嵌在了学习任务当中,也帮助教师了解了学情,并针对学情设计好本节课的教学。

所以我觉得既然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那汇报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更加关注到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展示。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上对于小组合作汇报有明确的执行规程和操作办法。这既是对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汇报的要求,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和展示合作成果的方法,也就是提供一定的支架。

这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明确了小组合作时讨论的问题,对于合作的要求,只是提出了两点,
第一个是每人说出一点,
第二个是时间给了三分钟。别的具体要求没有。也可能是这班学生,因为平时一直用小组合作,所以已经约定俗成不用写道到教学设计里了,可能也有这个情况。我觉得如果是出公开课的话,还是应该把这些要求和步骤一定要明确呈现出来。比如小组汇报的时候,这个小组是挑其中的一方面汇报,或者是工作劳苦,或者是生活简朴,选一方面汇报,还是说整个的内容都有这个主体小组进行汇报。另外,小组汇报的时候,其他组什么时候补充?是主体汇报小组的一个组员汇报完之后提示大家,我的汇报结束,请大家补充?还是整个小组成员都汇报完之后,再让其他组补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