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100-94 文治与文字狱

  江南贡院科举舞弊,顺治大力惩治。顺治将崇儒重道为第一国策,任用汉族儒臣,渐习汉制。

      康熙挑选博学鸿儒,除黄宗羲、顾炎武、吕留良等少数以明朝旧臣自居拒绝考试,其他才子都欣然前往。傅山。康熙崇朱熹,清世理学。理学作为官方哲学,圣谕16条,教化民众。《古今图书集成》被称为《康熙百科全书》。

      【金声玉振】清代图书众多,文化繁荣。

    乾隆设经学特科选才,征书整理典籍如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分类。乾隆时将四库全书备书于北四阁(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渊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盛京文溯阁)和南三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杭州西子湖畔文澜阁)。

    江苏钱名世,康熙年间一位探花,与年羹尧为乡试同年,雍正二年,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钱作诗褒扬,后年羹尧被清算,钱名世被雍正赐匾“名教罪人”(名教:纲常礼教)。雍正还命其他人写诗讽刺钱名世,集结成册刊印出版后让钱购买,写诗未达到要求的被严厉处分,如陈邦彦。

    雍正防止官员结党等,严格监控官员,从官员文章中寻章摘句,发现反清、抵触不合作,乃至捕风捉影。

    文字狱:主要集中在康(不超过10起)、雍(近20起)、乾(130余起)三朝,尤以乾隆最频。骇人听闻的有庄廷珑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查嗣庭维民所止案、曾静和吕留良诗文案、胡中藻坚磨生诗钞案等等。同时,禁书毁书狂潮,尤以乾隆时修四库全书,寓禁于征,借修书之名查缴禁书。这也是乾隆修四库全书的另一个目的。

    乾隆39-58年的20年间,全毁或抽毁大量典籍,酿成空前的图书浩劫。据统计,清廷毁的图书达3100多种,151000余部,书板80000余部,还纂改已存图书,对于反映民族矛盾和压迫战斗精神,尽量摒弃或抽毁,对不得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大肆修改。

    修明史(24史最后一部),从清军入关后第二年开始筹备直至乾隆四年,共94年。一开始为笼络明朝旧臣,维护统治政权,但后来也渐渐剔除与自己统治思想不一致的文人。

    怀柔与镇压交互使用,宽严相济。

    清朝前150年,政治文化经济等整体呈上升趋势,因顺治至乾隆4位比较重视宽严并用,以加强对臣民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的引导与控制,以实现有效统治。

    清朝统治者对汉人始终不信任,对结党深恶痛绝,对名儒深怀疑虑,一方面笼络读书人,一方面打压,让天下读书人不敢有二心,为我所用。使国家由乱到治,但造成文化浩劫,读书人也因害怕文祸,限制了学术思想,学问多用于保身,缺少争鸣与探索。

    ==》清朝的思想文化走向狭隘与禁锢,决定了王朝的命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通史100-94 文治与文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