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这天,忆古食甜

清明节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旧时又叫祭祖节、扫墓节、三月节、鬼节等,与中元节、寒衣节一起,并称“中国三大鬼节”,也是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几千年的时光流转之间,我们熟知的清明节,不仅春光摇曳,且十分有仪式感。

天地清明,万物蓬勃。

忆追思

清明节,追本溯源,相传始于旧时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民争相效仿,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民族一种约定俗成的风俗。原本,清明节与寒食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节日,唐朝时期,当时把祭拜扫墓定为寒食节,后因两者日子相近,便整合为一日了。

秋千荡

秋千,浓缩了很多人纯真岁月,凝聚了诸多小小的快乐。

而“秋千之戏”,早在南北朝时期已经风靡一时。《荆楚岁时记》中有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仕女衣彩服坐于其上,名曰打秋千”。而后在唐元明清时期,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清明节更是随处可见,庭院之间,都会安设秋千供家中稚子、女眷玩耍。

盘柳枝

“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时节,正是杨柳抽绿的时间,以前的人们有折柳、配柳、插柳和射柳的习俗。折些新绿的柳枝,或把玩,或是装点家宅,或用来练习射箭技巧。其中“射柳”,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中,然后将葫芦高挂柳树上,然后弯弓射葫芦,鸽子飞出,以鸽子飞出高度论胜负。

携踏青

气清景明,春景正盛,人们一边缅怀追忆,一边趁着小团圆,扫墓之余携手家人于山野之间游乐一番,其乐融融,也是人间一大赏心事。当然,奔走他乡家难返,或是特地去探一探这生机勃勃的春日气象,愉悦身心,也未尝不可。

放风筝

古人眼里,放风筝不仅是一种游乐,更是一种巫术,他们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身体里的晦气。因此,以前的人选择在清明节放风筝,将自己的病痛与烦恼都写在风筝上,然后等到风筝飞到最高点,便剪断牵引的线,让它随风而去,联同自己的烦愁一起。

蚕花会

“蚕花会”,大家应该相对陌生,这是蚕乡的一种特有的风俗。在过去的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等地都有这个习俗。年年蚕花会都是人山人海,迎蚕神、摆香灯、龙灯、打拳等诸多活动,活动场地有在岸上,也有在船上进行的,极具江南水乡的风格。

食旧味

旧味,是根植在人们内心深处的滋味,也承载着你我对旧时光的眷恋。

食物总有着特殊的意义,被人们赋予了感情和故事。有人说,“唯有吃食,能成为区别于地域的标签。”

清明节很多吃食源于寒食节,有很多特色经典的风味美食流传至今,广受人们喜爱。追忆过去,缅怀先人是件肃穆却美好的事情,那些个旧日时光和纯真味道一下子就鲜明起来。

说到“旧时光的味道”,就不得不提到小时候的小幸福。那时物资相对贫乏,交通也没有现在便利,最开心的就是家里长辈拆礼的水果罐头,果香悠悠,入口沁甜,口感酸酸甜甜。

难得的是,现在在街边商店还有各大超市,依旧还是可以买到,还是熟悉的老味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明这天,忆古食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