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第3本书《自律100天,穿越人生盲点》,作者:杨晓霞
2022-02-25至2022-03-2,用时:6h46m
共做了46处标记
选择读这本书的初衷:
自身最缺乏的东西找不到解决办法时,就需要通过书籍去寻找方法。
推荐指数:4星
讲述了自律的方法,以及对生活中突发事情打断自律和对自己想要偷懒想法的处理方式,
呈现了作者本人自律后的改变和收获,对于缺乏自律的人值得阅读。
做人生中现阶段对自己最重要的3件事,通过记录和复盘这2种方法,持续100天,“始终如一”的行动,会给自己带来掌控生活的美好感觉,进而穿越人生忙点。
摘录笔记:
1、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用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自律仿佛已经成为当代人的精神图腾,从现在各种盛行的打卡就可以看出来。人们对于自律的向往,也充分说明了每个人都希望掌控自己的人生。如果一个人能主动地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不管这个事情大小,只要能自己每天做到,就是自律。
2、为什么要自律:因为焦虑,不甘于现状,很想谋求改变,但又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每天脑海中都会冒出无数个想法,然而因为想法太多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每天都处于“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焦虑中,充满焦虑的心犹如荒地,里面全是各种无指向性的想法,一会儿想着要去运动健身,一会儿想着要去读书写作,一会儿想着要去拍视频……这些想法充斥着内心,就如不同方向的力拉着一辆车,看似很用力,结果车却纹丝不动。当确定下每天必须要做的三件事之后,就让自己的心有了方向,这种单一性也会在持续一段时间后实现确定性的得到。
3、为什么要持续做“100天计划”?因为没有一段时间的坚持是无法真正养成身体习惯的,只有持续坚持地做100天,才能真正地重塑我们的大脑,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习惯。
每天做三件小事,持续100天,足以让自己养成习惯,从而成为更自律的人。
4、养成习惯的唯一方法,就是用时间换,需要不断训练,持续积累,让反射脑记住这个习惯。
反射脑记住一个习惯一般需要一个月,比如写日记,整理家务。
养成身体习惯可能需要三个月,比如减肥,早睡早起。
养成思考习惯需要半年或一年。
5、习惯养成的五个时间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反抗期:此阶段最容易失败,“习惯引力”在作祟,你想改变,但身体在抗拒,习惯引力是指身体保持固定的状态会感受比较舒适,发生变化则被视为是一种威胁。
第二阶段(8-21天)不稳定期:此阶段最容易被各种突发事件打扰导致失败,半途而废。
第三阶段(22-30天)倦怠期:提不起劲,感到厌烦,很可能前功尽弃,厌烦的根本原因是看不到成效。
第四阶段(30-60天)适应期:习惯已初步形成。
第五阶段(60-100天)认同期:开始从思维上认同这件事,正反馈也开始展现。
6、复盘:未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复盘是指将过去发生的事在大脑中重新过一遍,通过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总结经验规律,指导我们下一次的行动。
7、学习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向书本中学习前人总结的知识;二是向身边人学习优秀的经验;三是向自己过去的经验教训学习(复盘)。
8、耐心:作为成年人,我们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耐心,因为大部分时候一分耕耘并非有一分收获,而是一分积累,或许积累到十分的时候才有收获的呈现,也就是哲学上的“量变到质变”。相信长期努力的价值,相信时间复利的奇迹,相信100天的持续自律之后,你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当然,如果N个自律100天计划执行完毕后,我们都会成为让别人“仰望”的存在。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曾国藩
9、自证预言:你“预言”局面会成真,因为你按照这个想法去做了,结局就真的会如你所愿。实验:让一个老师去教一个班级,并告诉他,这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三组:天赋组、中等组、低于平均水平组,学生和家长都不知情,结果老师们对“天赋组”的学生寄予很大期望,并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然后一学期结束后,天赋组的同学平均成绩提高,27分,你认为这些学生是什么水平,他们最后就真的表现出这种水平。
10、确定效应:确定感是一种幸福,有两个赌局,赌局A,有100%的机会赢得100万,赌局B,有10%的机会赢得500万,89%的机会赢得100万,1%的机会什么也得不到,你选哪一个?测试发现,绝大多数人选择了A。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不愿为了不确定性的事情去冒险,更喜欢确定的事情。我们谁都无法预知未来,我们甚至都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那么,每天做一点确定性的事情,而且这些必做事项长远来看一定关乎着我们的成长、健康,这就是为自己谋划了一个确定性的未来,我为自己定的每日必做事项:看书、运动、多喝水、记日记。无论现实生活多么一地鸡毛,我都能从每日必做事项中得到确定性的安慰和幸福感。
11、培养自律的小方法:
(1)每天早上把一天要做的事写到本子上,没做完一项就划掉一项,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也利于培养自律。
(2)每天挑战一件事,这种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解绑思维,探索多样活法的可能。把每一次挑战视为自己潜在进步的机会,想想看,我们从小到大能记得的最深刻生命体验,大多是自己克服重重障碍后实现了某种飞跃。
(3)用他律来约束自律,通过朋友圈、社群打卡的方式公示出来,这就相当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约束环境。作为成年人,我们选择在朋友圈打卡不仅需要自我承诺的勇气,还要有接受他人监督或者诟病的勇气。你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你在做一件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别人会有负面的评价呢?原因本质上就两个:一个是大部分的人对于改变是排斥的,另一个是大部分的人不想改变但也不想变差,而你在变得更好也就意味着他在变差。
12、什么是舒适区:无忧无虑、不用动脑、不费体力、没有压力、位高权重、责任轻、拿钱多、离家近,就好像我们最初的状态,待在子宫里,用不着劳动,甚至不用吃饭、睡觉,舒适区=零认知。
13、小确幸:没有小确幸的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村上春树
“小确幸”就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和快乐,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流淌在生活的每个瞬间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当我每天记录生活中的小确幸后,也就找到了最简单的快乐和最幸福的生活,整个人会变得更宽容,美好如果不记录下来,就是会消失的,往往容易被人们记住的总是一些不美好的记忆。当我们开始学会记录小确幸,即使当下的生活是苟且遍地日渐荒芜,一地鸡毛,也会主动发现生活的美好,唤醒我们内心的欢喜,用小确幸来滋养我们的心灵。
14、成长:人是一个会成长的机体,这是人和机器的区别。除了生理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成长。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能够用开放的态度承认自己的盲点、缺陷,从而不断进化自己。
15、半途而废:做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成效,就没有动力做下去,这个障碍会让很多人在自律的路上半途而废。原因:努力程度不够+方法不对+感觉偏差(微小变化自己感觉不到)+即时反馈(人类从基因上是追求付出后立马获得反馈)。
16、拖延症:拖延是人的本能,现在几乎人人都有拖延症,我们的拖延把很多不紧急的事情拖延成了紧急事情,让自己特别被动。
每个人其实都自带光环,如果你不付诸行动,你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如果你能活到80岁,你的一生一共有960个月,接近3万天。所以,我们的一生并不长,有些事,拖着拖着就不会去做了。18岁没买的蓬蓬裙,38岁早已过了穿的年纪,那些没有去的远方,等到老了,也走不动了。
17、顺境要EQ(情商),逆境要AQ(逆商):反映一个人面对逆境,挫折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变能力,是衡量某个人在社会中忍受逆境、战胜逆境的素质标准。
18、主观世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例如同样是对待早起这件事情,有的人会认为早起让自己获得更多的掌控感,而有的人却认为早起简直是对自我的折磨。我们并非住在客观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你所看到的世界与我看到的不同,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同。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每个人发表的观点也仅代表自己所在的“位置”。“观点”这个词语拆开来理解就是,“观”代表看见的东西,“点”指位置,即所站的位置。你只用赶你的路,没必要苛求每个人都看到同样的风景。
19、希望之光: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让自己心怀希望,让自己在倦怠时也决不放弃,让自己相信时间的复利力量,让自己可以有耐心走到那个眼睛可见的飞扬状态,让自己保护好这点“希望之光”。
以上,与君共勉